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前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清朝皇太極如何用座位釋王權?

前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清朝皇太極如何用座位釋王權?

所謂大都耦國,亂之本也。在古代封建皇權社會中,中央權力分散,政令不統一,往往是招致混亂的根源;權力集中,才能有國家穩定發展的基礎。因此古時候封建專制的不斷加強,本質上是封建社會謀求自身穩定發展的內在要求。

歷史上的君主為了鞏固統治,集中權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許多不惜採用血腥的手段剪除異己,即便對待血親摯友亦毫不留情。

當然,其中有一些開明的君主,能夠用和平的方式收攏權力。比如北宋的開國之君趙匡胤,在宴席上靠三言兩語,讓手握兵權的幾位重臣主動申請退休,沒有發生流血事件,巧妙地達到了目的,亦是一種人性化的體現。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是歷史上比較少有通過和平方式集權的事件之一,這種做法對實施者的要求比較高,君主必須有極強的對局勢的把控力和一定的膽識,才能四兩撥千斤地解除潛伏在自己身邊的隱患。若不能做到這點,便只能舉起屠刀,採用暴力的手段解決問題。

在清朝建立之初,清太宗皇太極也採用過類似的手段,用不流血的方式將權力收歸己有,不過並不是像趙匡胤那樣請客吃飯,而是利用一個關於座位的問題,巧妙地確立了自己與兩個兄弟之間的君臣之分。

要講皇太極如何加強皇權,首先需要了解清初的政治制度。清朝雖然在皇太極手上創立,但實際上是延續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

努爾哈赤生前,在確立自己繼承人這個問題上態度曖昧,因為其政治理想,並不希望一人專權,而是創造一個八王議政的類議會制度,用議會選舉的方式來選出後金的領袖。

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作為八位固山貝勒之一,由於其戰功顯赫,實力強大(一人掌握八旗中的兩旗),加之有大貝勒代善的支持,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皇位。

然而,皇太極的皇位來自兄弟的支持而非父皇的遺命,一方面在正當性上存疑,比如後來的攝政王多爾袞就曾說「太宗文皇帝之即位,原系奪立。」證明滿洲中不乏不滿皇太極統治之人;另一方面皇太極雖然稱帝,但八王議政的遺命仍存,四大貝勒中的另外三位——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都有很大的權力,來制約皇權。

皇太極要想集中權力,實現自己的抱負,必須從另外三大貝勒手上奪權。但根據努爾哈赤的祖訓,愛新覺羅家的子弟不可互相殘殺,否則人神共憤,皇太極不能以暴力手段驅除異己,只能靜待時機。到天聰五年(1631年)時,終於迎來了這樣的機會。

首先,是二貝勒阿敏萌生異志,獲罪被囚,四大貝勒僅剩其三。但此時,代善和莽古爾泰勢力依然龐大。上朝時,在皇太極的御座兩旁各設一座位,皇太極、代善和莽古爾泰三人南向而坐,如同三位君主一般。皇太極決議要改變這種現狀,明定自己與代善和莽古爾泰之間的君臣之分。

在皇太極的授意下,禮部參政李伯龍首先上奏,稱:「朝賀時,每有逾越班次,不辨官職大小,隨意排列者,請酌定儀制。」

清朝開國之初,處於草創階段,官員上朝時不像中原王朝那樣有嚴格的排列順序。李伯龍的奏摺也沒有刻意針對誰,只是投石問路,引出大家的議論。剛好就在最近,莽古爾泰因為在御前持刀議罪而犯錯,便有人提議,說莽古爾泰不應與皇帝並坐。

在有人提出這一意見後,皇太極非常圓滑,自己並不發表明確的意見,而讓代善負責牽頭,與眾臣商量如何處理這件事情。代善本來也是和莽古爾泰與皇太極並坐的大貝勒,如果莽古爾泰不能與皇帝並坐,那代善也沒有了與皇帝並坐的理由。

代善這時發現自己中了圈套,但已無可奈何,只好奏稱與皇上有君臣之別,此前並坐並不心安,希望以後皇上一人朝南而坐,代善自己與莽古爾泰在御座之下設兩座位,對向而坐。自此以後,代善和莽古爾泰便不能再以大貝勒身份與皇太極平起平坐,掣肘皇權的能力,也極大地下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是漢人海寧陳家的孩子?闢謠的歷史真相在這裡
雍正採取了哪些措施 導致清朝親王們的地位一落千丈?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