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收藏界頂級藏家:王中軍

收藏界頂級藏家:王中軍

他集企業家、收藏家、畫家於一身,

不僅馳騁影壇,還跨界收藏,

多次豪氣出手,只為買自己喜歡,

是收藏界廣為人知的大腕級藏家。

2014年11月與2015年5月,

連續兩次在紐約蘇富比夜場出手,

分別以約4億和2億的天價

拍得梵高與畢加索名畫,

展示了中國買家競買西方精品

震撼世人的實力。

2016年嘉德春拍,再次出手,

造就史上最貴書法

——2.07億的《局事帖》。

他有一個收藏夢想,

就是希望能擁有宋、元、明、清

歷朝最好的各一件藏品

作為私人美術館的鎮館典藏。

這位三年豪擲約8億,

有錢任性只買「我喜歡」的大咖

就是有著中國「娛樂教父」之稱的

先來看看

王中軍8個億的頂級藏品!

在2014年11月的紐約秋拍,蘇富比推出梵高《雛菊與罌粟花》,這幅作品歷史價值非凡,蘇富比專家稱之為「二十年來出現於拍賣市場中最珍貴的梵高靜物油畫」,估價為3000萬至5000萬美元,吸引了現場藏家相繼舉牌,最後以5500萬美元落槌,由一位電話上的藏家競得,背後的買主即為王中軍。此作,加計傭金後成交價達617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15億元)!亦是中國藏家首次購藏如此珍稀的梵高之作。

梵高《雛菊與罌粟花》

半年之後,2015年5月的紐約春拍,王中軍再次出手,以近3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01億元)的成交價,奪下來自「高文家族」舊藏的畢加索《盤髮髻女子坐像》。美國好萊塢的高文家族自1956年至今收藏60年歲月的畢加索精品即成為王中軍的珍藏。從拍出80部電影的好萊塢傳奇製片人山姆·高文家族而來的畢加索作品,來到了東方的電影大亨王中軍手中,這幅畫的流轉,不啻也象徵著收藏界的權力遞嬗。

《盤髮髻女子坐像》

2016年春拍,王中軍於中國嘉德春拍大手筆出價,以2.07億人民幣代價競得北宋曾鞏《局事帖》!買下曾鞏的《局事帖》是為了在明年落成的王中軍私人美術館「松」布局頂級的中國古代藝術品。「我這回買《局事帖》,全是為了美術館。」他這樣說。身為中國收藏家的一員,王中軍有一個收藏夢想,就是宋元明清歷朝,他都能擁有最好的各一件藏品作為美術館的鎮館典藏。

曾鞏《局事帖》

當今藝術界,

作為既是藝術家又是收藏家的角色,

王中軍顯然是很獨特的。

從小與藝術結緣

1960年,王中軍出生在北京一個軍人家庭,從小酷愛繪畫藝術,骨子、血液里深植著藝術基因。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王中軍就在北京市少年宮接受繪畫訓練,少年宮的美術教學與大學科目一致,都從基礎的素描與石膏造型開始,但王中軍對此興緻不是特別高昂,更喜歡畫自己喜愛的題材人物。他記得,「自己偷偷畫了很多連環畫,像是《三國》和《楊家將》里的人物,全班同學誰能得到我畫的將軍或是馬都很高興。」

王中軍速寫作品

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時,師從錢紹武和楊飛雲;在當時中國美術體系下一致的蘇聯式寫實教育大環境下,他接受紮實的訓練,因此王中軍最開始的收藏是從中國的學院體系藝術家開始的,所以擁有極好的寫實作品。

王中軍早期作品 老人 紙本水粉 1980年代

從少年宮到中央工藝美院的訓練,讓王中軍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他在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初,自己當個體戶,幫出版社設計圖書封面、畫冊、掛曆,從設計到印刷全部一手包辦。

王中軍早期紙上速寫 河北農村小景 1980年代

1980年,王中軍從部隊複員後進入國家機關,後任國家物資總局物資出版社美術設計、攝影記者、中國永樂文化發展總公司廣告部經理。

創辦華誼初涉收藏

王中磊(左)與王中軍(右)

1994年,王中軍與剛從美國回來的弟弟王中磊開辦了華誼兄弟,最開始是一家廣告公司,電影事業漸漸在1998年成為公司的其中一個部門。也就是在1998年,王中軍憑藉賺得的第一桶金,開始了第一批、第一階段的藝術收藏:艾軒、吳冠中、楊飛雲、羅中立等就是他第一批收藏的畫作。楊飛雲的作品,最初他收藏之際是2萬、4萬、10萬人民幣一幅;艾軒亦是12萬人民幣購藏……現在這些佳作,早已是逾百倍的漲幅。

當回想自己第一批收藏作品時,王中軍說是因為他在北京有了一座屬於自己的大房子,想到要買些藝術品來裝飾家居。由於他曾經學習藝術,所以特別希望掛幾幅油畫作品,當時腦中立馬就會浮現出幾個人的名字。但是當時由於拍賣行並不像如今如此發達,如何聯繫這些藝術家、誰有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這些問題都成為他收藏作品的一個瓶頸。

王中軍收藏:艾軒《風輕輕的吹過》

一次機緣巧合,讓他有機會收藏艾軒的一幅作品。1994年,得知艾軒在美國紐約,馮小剛正在拍《北京人在紐約》,出於機緣巧合他們結識。由於對艾軒作品的喜愛,王中軍就通過馮小剛打聽艾軒的作品,「那時候收藏艾軒的作品只有1萬美金左右,與今天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讓王中軍記憶深刻的是,當時艾軒還給他打了個小折扣。

陳逸飛《玫瑰與展翅的鳥·娟娟》

早年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已是美國名流的陳逸飛就在王中軍心中成為了驕傲,收藏陳逸飛的作品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之後通過連鎖反應,王中軍很快就認識了陳逸飛。陳逸飛也喜歡電影,他們彼此有共同語言,加上都痴迷於藝術,所以陳逸飛當時贈送了他一幅作品。「由於我當時比較喜歡馬,所以陳逸飛畫了一張一個騎手騎一匹馬的素描作品送給我,作品講究並且尺幅很大。」如今,王中軍的家中掛滿了陳逸飛的作品。其中,懸掛在他家門廊通往游泳池影壁牆上那幅巨大的陳逸飛的《娟娟》,是王中軍2005年在翰海秋拍中花418萬拍下的,王中軍笑稱是「撿漏」。

吳冠中的《長江萬里圖》

曾經,王中軍看中吳冠中的《長江萬里圖》,私下開價1000萬,因為沒那麼多錢,三個人一起合買,四年後這幅畫以5700萬賣出,收藏了三、四年翻了5倍。2011年,在北京藝融國際拍賣這張畫又以1.495億元成交。

而今,他在中國二十世紀藝術收藏上,有非常好的林風眠、吳冠中、趙無極、常玉;極佳的中國寫實繪畫靳尚誼、楊飛雲、陳逸飛、艾軒、王沂東;再到中國當代的曾梵志、張曉剛、方力鈞;乃至數百件向京、瞿廣慈、李象群、田世信等人的當代雕塑;他,絕對是中國學院派油畫到當代藝術最大腕級的收藏家之一。

王中軍收藏:王沂東《沂河邊上》

王中軍收藏:張曉剛《血緣——大家庭·全家福》

王中軍收藏:艾軒《穿越狼谷》

雖然王中軍收藏了很多藝術家的作品,但他坦言對他最有影響的還是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藝術家。「或許在那時,別人對陳逸飛、艾軒這些人並不在意,但是我很在乎,收藏艾軒、陳逸飛這一輩人的作品時,心中帶有一種崇敬的心情。」

進軍西方藝術品市場

王中軍從2012年開始進軍西方藝術,同樣收穫斐然。在第一階段大量收藏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其求學期間非常喜愛的藝術家之作。從他收藏莫蘭迪、莫奈、畢沙羅、雷諾阿、塞尚,到梵高、畢加索的精品,都可看到這樣的影響。

《白色菊花》2014,寫實主義向印象派過渡,畫面更加簡潔。

最開始收藏的西方畫家,王中軍記得是莫蘭迪(Giorgio Morandi)。從小就愛畫畫的王中軍,評價莫蘭迪之作十分專業:「他的灰,是在很中性的調子里,一般的畫要有強烈的對比和反差,莫蘭迪恰恰全部削弱了這種衝擊,在一種灰的色相上是一種淡淡的駝色,能把這麼有味道的靜物、實物表現出來。」

王中軍布面油畫 《洛杉磯的記憶》 2014

而今的他,不僅有梵高、畢加索、莫迪里亞尼的油畫,也收藏了從馬約爾、羅丹到亨利·摩爾的雕塑,再到培根的作品,都進入了他的收藏珍奇室中。

自從開始收藏藝術品之後,

王中軍感到再也沒有

比藝術品更貴的東西了,

他說,「也只有在收藏面前,

我感覺到自己再有錢也還是個窮人。」

現在,每年的春拍和秋拍,都會讓王中軍覺得興奮,就好像獵人捕獵一般激發著他的滿足感和征服欲,「一般到了11、12月份的時候,我的興趣愛好完全是在藝術品收藏上,所有的拍賣會預展我都會去欣賞。」王中軍認為,「收藏家之間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不是純粹的易物,而是對藝術作品的價值認同,當然如果得到市場認可,這就靠自己的眼光了」。

私人豪宅堪比博物館

豪宅堪比博物館

每次朋友來到王中軍的家,總會感嘆「你家怎麼那麼像一個博物館」,這對聲稱「藝術是我骨子裡的愛好」的王中軍而言,也許就是最高級別的讚美了。王中軍希望將來建一個小型美術館,也許就在自己家裡,也許是馬場,也許再單獨買一塊地皮。

隨處可見的雕塑

「嚴格地說,我並不是一個炒家,對大多數作品,我是一個終極藏家」。王中軍曾經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口頭語:「如果你有了大HOUSE,擺放無數的傢具,不如掛幅名畫。」

「心·驛」王中軍個展(上海,2017)

「就是這樣」王中軍抽象繪畫展(上海,2016)

「我去美國,去歐洲的時候,最大的愛好就是去看那裡的漂亮的房子,哪怕進不了院在外面欣賞也很有意思。那年,我和馮小剛去多倫多參加電影節,兩個人先去了芝加哥租了輛車,一路開到溫哥華,看夠了各地漂亮的房子。我也特別喜歡歐洲的一些老房子,房間轉角的一幅小畫,洗漱台上的一座小雕塑,歷史悠久,好像幾百年前就在那裡,從來未曾離開過,每一個小物件都充滿主人的感情。」

《義大利小鎮》展覽於「藝術東西」(香港,2015)

在王中軍7畝大的院子和2層歐式小樓里,到處都是各式各樣的銅雕和中國現代油畫,灰白石料建造的房屋及寬敞的庭院表現出強烈的西方風格。

豪宅里擺滿藝術品

有一年,王中軍在一個法國古堡里看中了一批歐洲古典風格傢具,一口氣花了4萬英鎊就這麼把20多件路易十七時期的傢具裝滿了一個集裝箱給託運回了北京。而出國的時候,王中軍也非常愛逛古董店,他的客廳茶几上有一個馬雕,是1817年法國凱旋門大賽的冠軍馬的雕塑,是他在法國的一個古董店裡發現的。王中軍借鑒西班牙人的做法把壁爐的鵝卵石刷白,再將太太的油畫懸掛在壁爐上方,加上周圍的雕塑品,營造得很有氛圍。

用藝術影響身邊人

2016年6月22日,王中軍旗下的「華誼兄弟創投」與「保利國際拍賣」「天辰時代」共同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宣布合資成立拍賣公司,將進軍上海市場。

(王中軍布面油畫 《我不是潘金蓮之一》 2012)

這幅畫以120萬元起拍,經過近20輪持續競價,最終以300萬元落槌(不含傭金),成交價達345萬元。

王中軍還因為自己創作、收藏的個人魅力,影響了華誼兄弟周遭的影視明星友人,導演馮小剛也愛畫畫,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知名藝人黃曉明、汪峰、宋丹丹都收藏了他的畫作。

王中軍早年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他和馮小剛導演有一個共用的工作室,因為都喜歡美術,覺得天天一起開會也挺無聊的,就在裡面支起畫架、放上畫布、擠好顏料,擺的時候就是覺得好看。自小喜歡繪畫、美術功底深厚的他很快就找回了手感,而且覺得比以前成熟了很多,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一百多幅畫作就此誕生。

王中軍與他的作品《四君子》

重拾畫筆給王中軍帶來的另一個改變,是把商務會談由原來喜歡的酒店、咖啡廳換成了在畫室進行,「我很多年不去辦公室了,畫室現在就相當於我的辦公室」。王中軍的畫室位於北京CBD地區某幢高檔寫字樓頂層,視野開闊,採光上乘,玻璃窗上是川流不息的車水與馬龍,畫布上則是顧盼生姿的裸女與樹枝。在王中軍看來,畫室讓他獨立了,「減輕了很多公務瑣事,起碼不是秘書圍繞身邊。」

王中軍作品《四君子》

而現在,繪畫是王中軍生活當中除了工作以外的,最主要的業餘生活方式。洛杉磯、溫哥華、三亞或香港的家裡都有自己的畫室,在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後,吸取養分後創作繪畫作品。如果到海外出差或者是旅遊,去看美術館肯定是王中軍最重要的事情。比如說到巴黎,幾乎每次都要去塞納河左岸的奧賽美術館。

王中軍作品《古柏》布面油畫 2012

「不管我是去美國留學,還是回來創業,最後進入娛樂行業,我的人生和美術一直是密不可分的。」這是王中軍一路走來的感慨。他舉例:「當導演的好多人都有極好的美術基礎。像馮小剛、顧長衛、張藝謀,如果不當導演,也可能是不錯的畫家。」王中軍創辦華誼後開拍電影,他的美術背景,使得他與電影圈的人交流起來有著共通的語言。

用愛心點亮公益夢想

王中軍的繪畫產量之所以高,一是業餘時間比較多,另一個「很大的驅動力是公益」。

2013年,北京某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受邀參觀「中軍和他的朋友們」公益畫展,王中軍在現場跟孩子們分享繪畫時的感受

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曾梵志就曾對王中軍說:「我覺得你對你們那個圈子影響很大,你周邊的很多人都是通過你才進入收的。」在2013年,王中軍就在曾梵志創辦的北京「元·空間」舉辦「中軍和他的朋友們」公益畫展。王中軍不僅讓圈子裡的朋友來看畫,也邀請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參觀,現場分享繪畫的感受與影響。該次畫展作品的義賣所得,就捐入華誼兄弟公益基金。

王中軍收藏:曾梵志 《天空》2006年作品

王中軍這幾年作畫募得的善款,全數投入「華誼兄弟公益基金」這個平台。在中國大陸偏鄉蓋美術教室、建零錢電影院等。透過這個平台,無數缺乏資源的偏鄉地區孩童,有了拿起畫筆的機會,有了看電影的機會。他們的未來命運,也有可能因為一幅畫、一部電影的勵志與刺激而有所改變。

王中軍更多繪畫作品

《威尼斯的修道院》2013,寫實主義向印象派的過渡。

《紅色作品2號》2017,注重色彩使用的抽象主義。

《白色大茶花系列之二》 布面油畫 2015

《布拉格》 布面油畫 2014

《老家的花生地1號》 布面油畫 2012

《老家的花生地6號》 布面油畫 2012

《樹的印象》 布面油畫 2013

《溫哥華白石鎮》 布面油畫 2015

《我的馬場》 布面油畫 2015

《夏日的花生地》 布面油畫 2012

《紫色丁香》 布面油畫 2013

從企業家跨界藝術、跨界收藏,

這不僅是王中軍身份的轉變,

也是他對藝術的執著,

對美好的東西的追求。

重拾畫筆,用畫做公益,

就像他自己說的,「我要用畫筆,

為孩子的夢想添點兒色彩。」

一家一品丨入駐畫家

看展、購畫

請添加此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品投資 的精彩文章:

有審美潔癖的美空董事長傅磊
撿漏吧第八期

TAG:中國藝術品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