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半兩2019市場最新行情!

秦半兩2019市場最新行情!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範圍內流通;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錢幣文字也隨著錢幣統一於方孔圓錢,而統一於小篆。六國時的錢文繁雜、難辨的狀況也就結束了。

在唐代,一向對李斯小篆評價很高,如「骨氣豐勻、方圓絕妙」,如有「長風萬里,鸞鳳于飛」之勢。的確,李斯小篆結體凝重,平穩端莊,在穩定中又見飄逸、渾樸之氣。從秦「半兩」二字,也可以窺見這種秦篆精髓。

仔細觀察,「半兩」——兩個雋永的篆字,安排在圓錢兩側,與中間的方孔非常協調,顯出十分嚴肅而典雅。那是多麼好的錢幣形制!又是多麼好的錢幣書法!

秦「半兩」的篆勢與所傳秦《泰山刻石》、秦量銘、秦權銘的文字,非常相近。因此,有人猜測「半兩」二字也是李斯的遺字。

到過泰山的人,一定會在岱廟內欣賞過李斯寫的《泰山刻石》。這是秦始皇東巡時,為了炫耀其文治武功而刻制的。幾次東巡,共刻石六塊,即:泰山、琅琊台、芝罘、碣石、嶧山、會稽。有些早已毀壞,無跡可尋,雖有,也是後人摹刻的。僅存於世的只有琅琊台和泰山兩塊。前者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後者立於岱廟。都是代表秦篆風格的。但都剝蝕嚴重、字跡漫漶。《泰山刻石》明拓本剝二十九字,岱廟的刻石則僅存八個字。當前,正有人提議,重新摹刻全文,立於泰山之巔。

秦代文字、書法的真跡已經很難看到了。秦「半兩」和《泰山刻石》都是純悴的、難得的秦代文字。喜好書法而又有機會去泰山的人,千萬不要輕易放過去一睹兩千年前秦代留下的那塊刻石的奇偉;喜歡書法而又對古錢幣有興趣的人,也千萬不要放過收集幾枚秦「半兩」,從中領略一次真正秦篆的風采。

曾有人議論過:得到一珍本碑帖,視寶如命。豈不知那個版本已經翻刻、翻印多少次,真跡留存的也不過十分之一二。如果能得到幾枚古錢,欣賞、精拓、臨摹,也是一種樂趣,甚而可視為一種研究。而且遠遠勝過那種惡劣的碑帖。方孔圓錢最早出現於戰國,但製造簡單,有孔便於穿掛。在戰國的方孔圓錢中,屬於燕的有明四、明化、一化三種,製作粗率,有的面文不齊;屬於齊的僅存一字或化字;屬於東周、三晉地區的有共、垣、濟陰、離石、東周等字,屬於秦的是半兩錢,一般每枚重3~10克不等,甚至更重的。秦統一後,以黃金為上幣,方孔圓形的半兩錢為下幣,從此方孔圓錢在中國保留了兩千多年。這種形制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同時便於攜帶穿掛。半兩錢沿用於秦漢,其特徵是:先秦半兩,文字微帶隱起,筆劃有方折、圓折,重4克左右;秦半兩,重8克(秦制半兩=8克),這種重8克的半兩錢極大多數鑄於秦始皇時代;漢半兩,漢初由於私鑄之風甚盛,半兩錢越鑄越小,有的小到直徑不到」一厘米,重不到一克,一捱即碎。漢文帝時半兩錢重4銑(漢制1斤=16兩,1兩=24銖,半兩=12銖),又稱4銖錢,有的帶有地名,如臨苗四朱,宜陽四朱、東阿四朱、容邑四朱、下蔡四半等。其特點是字面平整,不帶隱起,筆劃方折,是西漢第一種貨幣。其版別有五種:常見類,錢身上無特殊標記,兩字的中豎和上橫不連,稱有頸半兩;有郭類,較多的有外郭,內外郭都有的較少,傳形類,半兩字形左右倒置;標識類,錢面背有各種劃痕、星或凸起,佩錢類,穿孔呈菱形,為隨佩掛之錢。存世半兩錢一般偽錢極少。因錯范戲制出現少數「半半」、「兩兩」錢。後人或有偽鑄,應注意鑒別。

從這個角度去設想,凡是研究秦代文字、書法的人,應該先購得幾枚秦半兩,所需價款不會很高,較易買到。然後從秦半兩入手,進一步去研究秦刻石、秦竹簡、秦刻符以及秦代詔權、詔量、詔版上的秦人書跡,不是大有資料可尋,大有範例可以繼承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樂望世界 的精彩文章:

這個島被貓咪「霸佔」,吃光老鼠後,貓咪可以自行下海捕魚

TAG:凱樂望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