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年吸金近500億,VC/PE暗戰創新葯

6年吸金近500億,VC/PE暗戰創新葯

作者 | Rica

來源 | 投資界(pedaily2012)

毋庸置疑,創新葯正迎來「黃金時代」。

國家葯監局透露,2018年中國批准48個全新藥品上市。相比其他年份,2018年新葯獲批速度幾乎歷年最短。

與此同時,科創板也頻頻向生物醫藥企業「招手」。根據3月3日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生物醫藥科技創新企業將成為推薦重點。尚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可以赴科創板IPO。

事實上,VC/PE投資創新葯的熱情一直不低。來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2018年上半年,創新葯領域累計披露投資金額達486億元人民幣,投資事件297起,參投機構646家,其中背後涉及VC/PE達578家,佔總機構的90%。

一位專註醫療健康多年的VC機構合伙人感嘆,「創新葯投資已經進入歷史最好階段」。

創新葯投資版圖:

6年吸金近500億,知名VC/PE押注

從近幾年國內醫藥發展情況看,仿製葯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國內創新葯的市場需求日益旺盛,再加上國家政策引導,越來越多的海外生物醫藥高端人才迴流,本土創新葯企業在新葯研發上進步迅速。

中國現行規章制度中,沒有給出對創新葯的明確定義。清科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18中國創新葯產業投資研究報告》中,將創新葯界定為,在全球範圍內,從未出現過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新的藥理作用或治療用途,且有臨床價值的藥品。

創新葯可分為化學葯、生物葯、中藥三類,其中生物葯療效好、見效快,再加上政策與資本的偏好,已成為近年來發展最快的領域。

生物葯又細分為多個子領域,包括單抗、重組單白等,其中治療腫瘤及自身免疫疾病為主的單抗藥物,幾乎佔據了生物葯的半壁江山,特別是用於治療多種腫瘤的PD-1/PD-L1單抗已成為新葯研發的突破點,也是VC/PE機構追逐的焦點。

根據報告,2013-2018年上半年,創新葯領域累計披露投資金額達486億元人民幣,投資事件297起,參投機構646家。

僅2018年上半年,披露金額高達172億元人民幣,披露投資事件59起,超過2017年全年的投資額,成為去年資本熱點、明星板塊。

從融資輪次分布看,2013-2018H1,創新葯企的融資主要以A、B輪為主,數量佔比超過50%,機構更多投資處於擴張期和成熟期的創新葯企業。

從機構類型來看,主要以創業型和成長型資本為主,VC和PE的數量合計佔總機構的90%,其中VC最多,共334家;其次是PE機構,有244家。在創新葯投資市場上,中信產業基金、華控基金、高瓴資本、元禾控股、紅杉中國、雲鋒基金、建信資本等都是創新葯領域比較活躍的投資機構。

回顧2018年生物醫藥行業發展,投資界發現,2018年上半年市場比較熱,下半年市場就開始往下行,所以相當於一個倒V型結構。

目前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資總量還是不夠多,創新葯和創新企業的投資還是在起步階段。並且近兩年行業擠出效應明顯:獲得融資的優質企業數量減少,而單項目融資額度在增加。

科創板開閘:

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IPO

2019年,科創板無疑是重頭大戲,而生物醫藥成了這一新板的香餑餑。

根據3月3日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生物醫藥科技創新企業將成為推薦重點,主要包括生物製品、高端化學葯、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及相關技術服務等。

創新型公司、投行、VC/PE等機構聞風而動。最近五年來,生物醫藥一直是創投行業重點關注的領域,科創板及註冊制改革方案將推動投資行業對這一領域的關注,投資也會推動創業者參與的熱情。

在港交所開綠燈之前,納斯達克一直是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心中的IPO殿堂。目前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2643家,醫藥相關737家,屬於主力板塊。

但港交所一紙文件卻搶走了納斯達克半邊風頭。自2018年4月底,港交所宣布接受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於主板上市的申請開始,已有歌禮製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華領醫藥、亞盛醫藥、盟科醫藥、復宏漢霖、康希諾、君實生物、邁博葯業、基石葯業、AOBiome Therapeutics、Stealth BioTherapeutics等多家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港股的火爆同樣刺激了A股,也加速了上交所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落地。

當政策、市場、資本都釋放出了積極看好的信號時,可供生物醫藥企業選擇的路也多了起來。在一根又一根橄欖枝面前,擬IPO的葯企是成為赴港大軍的一員,還是品嘗科創板「頭啖湯」,亦或是奔赴遙遠的納斯達克?

「我們在深圳投的一家創新葯企業微芯生物,一類新葯西達本胺在2015年就上市了,後來進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目錄,非常符合科創板IPO條件,申報結果很快就會出來。」微芯生物背後資方建信資本、招銀國際對投資界透露,這家公司有望躋身第一批。

華蓋資本醫療基金主管合伙人曾志強也對投資界透露,華蓋投過的生物醫藥企業包括復宏漢霖、海和生物、德琪醫藥等目前都符合在科創板上市的基本條件,「我們跟頭部保薦機構等已經就項目進行了合作,爭取在前幾批就有幾個華蓋投資的企業登陸科創板。」

當然,積極之餘,還有投資人持觀望態度。「當年在新三板融資的很多企業依然面臨窘境。投資者門檻高,缺乏流動性,定位不清晰,如今的科創板也會遇到類似挑戰。」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對投資界直言。

下一個戰場:到水深、魚多的地方去

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爐,作為近年來的火熱詞,生物醫藥被寫進規劃,成為重點培育產業之一,並提到要在蛋白類等生物醫藥、基因檢測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大灣區有很好的扶持政策,廣東的企業家有闖勁,創業者也越來越多落戶到這裡,產業鏈完善的勢頭正在形成。「水深、魚多」,苑全紅這樣形容如今的大灣區。

目前建信資本已在大灣區布局恆諾康、微芯生物、康方生物、基準醫療四家企業。苑全紅提到,即使沒有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建信資本也會把這一區域作為生物醫藥投資的重點區域,「事實證明我們在這個地方總能找到好的企業家、科學家,總是有好的種子,那就說明這個地方好。」

但也應看到大灣區發展中的不足——與上海、江浙相比,廣東地區以製造業為主。儘管現在趨勢在改變,投入的力度在加強,但與長三角相比,產業鏈還不夠完善。

「比如臨床實驗的公司,臨床前外包服務的公司,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研發中心,像這些在粵港澳地區確實是一個短板。」苑全紅說。而以上海為例,強生、諾華和阿斯利康等跨國醫藥企業均在上海設立有研發中心,同時還有葯明康德等CRO企業。

招銀國際已在大灣區完成對燃石醫學和微芯生物的投資。燃石醫學在腫瘤基因測序領域比較出色,而微芯生物已經在籌備首批科創板上市。

IDG資本在20多年的時間裡向廣東省投資了近200億,覆蓋了包括生物醫藥、TMT在內的所有行業,其中大概50億資金落於廣州市。目前,IDG資本正在嘗試加強大灣區布局,加深與廣州市政府的合作,將中心逐步移到華南或者大灣區,作為投資中心。IDG資本合伙人張建斌認為,大灣區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對於中國,尤其是華南地區,是非常好的投資和創業機遇。

高特佳投資集團亦在粵港澳地區投資了不少企業,包括邁瑞醫療、康方生物、華銀健康等。據中山火炬開發區管委會消息,2018年以來,中山國家健康基地有18個項目達成合作,包括賽默飛世爾科技、康方抗體新葯產業化基地、徐諾葯業等,總投資額超30億元。

高特佳投資執行合伙人滕宇航認為,大灣區過去的醫藥行業組成更多的是發展比較成熟的企業,並且集中在相對傳統的中藥、中成藥或者原料葯的行業。創新藥方面,儘管力度大、成長速度快,但是規模、體量還處於起步階段。與眾多投資人判斷不同,滕宇航表示,「過去生物醫藥領域的泡沫,現在仍然存在,當前處在回歸理性的過程中,過去一輪一輪燒錢的模式在未來會不斷改變。」

作為一家綜合型投資機構,深創投也在生物醫藥行業頻繁落子,並於2018年成立專門的生物醫藥基金,已在大灣區投資微芯生物、邁瑞、中山康方。深創投執行總經理曹旭光坦言,真正好的企業,在大灣區是不愁融資的。

過去三年,醫藥行業也成為雲鋒基金的投資重點。最近12個月內,雲鋒基金投資金額最大的不是IT、金融、TMT,而是醫藥。

雲鋒基金醫療健康領域董事總經理孫暄坦言,大灣區醫藥創新企業在歷史上有一定優勢,但是在技術方面離長三角一帶還有距離,這是一個機遇也是挑戰。而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大灣區正是他們要找的「下一波浪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中國600座三四線城市:如何發展數字經濟?
網易財經、巨豐投顧聯合發布「2019年兩會熱點有獎調查報告」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