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美兩國實力消長評估報告

中美兩國實力消長評估報告

編者按:3月10日下午,《基於博弈視角的中美國家實力消長評估報告》發布會暨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舉行。報告主筆人王文系人大重陽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劉典系人大重陽助理研究員。該報告是中美人文交流系列研究報告第二期。本文是該報告的精華簡版,經人大重陽授權發布。

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爭端一直備受輿論關注,已經成為新的全球熱點問題。雖然在暫緩加征關稅上兩國達成共識,但中美貿易爭端仍具有長期性和嚴峻性。本報告以中美貿易摩擦為背景,真實客觀地比較了中美實力變遷以及分析了兩者博弈的戰略走向。

01

十年來中國與美國國家實力結構性消長的分層對比

從經濟規模的角度來看,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逐漸縮小。中國增長速度非常迅速,佔全球份額逐漸擴大,並為世界經濟的增長年均貢獻30%左右。近年來,美國GDP世界份額並沒有明顯變化,2008年為23.2%,2018年為24.2%。而中國的世界佔比卻有了很大提升,從2008年的7.2%增長為2018年的15.9%(見圖1)。

圖1 2008-2018年中美國民生產總值對比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2018年中國外貿貨物進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達30.51萬億元人民幣,摺合4.6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9.7%。根據美國商務部非正式公布的數據,2018年美國的貨物貿易總額約4萬億美元,這意味著2018年中國貨物貿易總額超越美國再次領先全球。

在國際規則方面,中國正在積极參与國際規則的制定。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中國通過參與創建二十國集團、與東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推動WTO改革、促成並發展"一帶一路"等,努力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中國對國際規則制定的影響越來越大。美國雖然擁有足夠的表決權和話語權,但也受到其他國家的制約,世界體系正在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在金融發展方面,隨著互聯網經濟在中國普及,中國移動支付規模得到迅速擴張。根據Worldpay對外發布的《關於2018年全球支付報告》,2018年美國電商市場移動錢包支出佔比達到20%,2018-2022年電商支付市場複合平均增長率達到9%;而中國電商市場2018年移動錢包支出佔比超過65%,實體店市場移動錢包支出佔比也超過36%。2018-2022年電商市場將繼續保持9%的高複合平均增長率,意味著中國在未來的四年都將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中國的移動支付技術現在已經惠及全球超過8.7億人,網路時代將給予中國金融"變道超車"的巨大機會。

在科研投入方面,中國保持著世界第二的位置,且研發投入額增長迅速,與美國的差距逐漸縮小。根據普華永道2018年發布的報告,中國研發投入2018年增長34%,成為全球國家中增速最高的國家,美國增速約為7.8%。

在高科技出口領域,中國的高科技出口占製成品的百分比基本穩定,從2008年的25.57%上升為2018年的28.8%。而美國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由2008年的25.92%變為2018年的約14%。

02

儘管中國國力迅速增強,但中美差距仍然存在,美國領先於世界的地位並未被根本撼動

從硬實力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快速崛起,但美國整體上看仍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從經濟規模來看,2018年美國經濟增速達到了2.9%,GDP總量首次突破20萬億美元,達到20.5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中國2018年GDP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人民幣(摺合約13.6萬億美元),實際增長6.8%,同比上年增長了7.95萬億元,摺合約1.4萬億美元,兩國GDP總量相比較,中國經濟總量相當於美國經濟總量的66%,比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意味著中國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遠超過美國。

從進出口結構來看,美國進出口貿易出現了兩種新趨勢,一方面是石油進口總額的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是非石油產品進口總額的快速上升。在非石油產品的進口中,服務貿易的變化並不算大,發生變化的主要是貨物貿易的進口總額,在兩種趨勢的影響下美國商品進口總額持續穩步攀升,同時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中國近年來的進口需求重新穩步增長,最主要的進口產品是集成電路/半導體、原油和石油煉化產品,這兩大產品加起來佔到中國進口總額的四分之一。但在國內經濟形勢下行的大背景下,2019年中國的進口需求增長或有一定波動。

在產業結構方面,2018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2%,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9.7%,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雖然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向高質量轉型,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速明顯快於一般工業,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1%。質量和效益繼續提升。但總體上中國的經濟產出效率和美國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在城市化進程方面,中國的城市化率和美國相比有較大差距。2018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約為59%,遠低於美國約82%的城市化水平。

在金融領域,中國以間接融資為主,而美國以直接投資為主,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水平大幅落後於美國。另外中國金融業的自由度偏低,開放程度不足。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的2018年經濟自由度指數,中國的排名僅為110名,而美國為全球第18名。

在軍事實力方面,中國的軍費支出和美國有著較大的差距。2018年美國的軍費預算開支約為6315億美元,中國軍費預算開支約為1748億美元,美國的軍費預算開支約為中國的3.6倍,美國軍費支出占其GDP的百分比為3.08%,中國為1.30%(見圖2)。

圖2 2008-2018年中美軍費變化及佔GDP比重

(08-17年數據來源: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18年數據為筆者根據兩國軍費預算支出測算的參考值)

從軟實力的角度看,雖然中國的話語權在增強,但是處於主導地位的仍是美國。

近年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接連寫入聯合國官方文件,「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與新型全球治理觀受到了世界的普遍支持。但是,目前的國際協調機制仍由發達國家主導,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都只是被動接受者。雖然中國的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在增強,但由於中國並未獲得與實力相匹配的份額,從而導致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相對弱化,且對國際事務影響力不足。

從貨幣國際化程度來看,在IMF特別提款權(SDR)權重中,人民幣正式"入籃"後的比重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左右。無論是金融交易市場,還是支付清算體系,美元的核心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在整體外匯儲備中的佔比為1.80%。而美元在整體外匯儲備中佔比為61.94%。

從國家創新體系角度來看,美國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全面的創新體系,有上萬家企業擁有研發實驗室,而中國還未形成較為完整的創新體系,且在具體操作方面並沒有形成完整切實的方案。

在遏制競爭對手方面,美國具有三大優勢:美元、美軍和國際規則制定者,因此美國可以採取直接制裁、「次級制裁」等多種手段來實現遏制競爭對手的目的。在這三個方面,中國都無法與美國相比。

從金融信息服務角度來看,中國的金融信息服務產業起步晚、水平低、影響力弱,相關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而美國金融信息服務產業發達,從金融信息評級機構的數量和質量上都佔有優勢地位。

在文化產業方面,美國的文化產業資金來源廣,科技轉化率高,文化輸出的範圍也非常廣,能有效推廣美國的價值觀。中國的文化產業起步晚,產業發展尚不完備,雖然近年來文化產品輸出的規模擴大,但總體來看影響力仍十分有限。

03

中美未來博弈的新思考

從整體態勢上看,中國對美國的互動地位已從戰略被動變為戰略對等,美國已明確將中國定義為「戰略性競爭對手」。中國按照自己的發展節奏積極地參與全球事務,相應的,美國政策給中國帶來的影響逐漸減少,美國智庫界則密切關注中國的動態。

從全球形象上看,中國相較美國的國際地位已從戰略寡助變成戰略多助。「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等均獲得世界的認可和支持,相反美國推行「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等政策,則使美國盟友體系日益鬆散。

從民眾底氣上看,中國民眾看美國的社會心理已從戰略自卑變為戰略自信。美國不再是「自由民主燈塔」, 「美式民主」與「美式監管」充滿虛偽性,反之,中國社會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人們對國家充滿自信。

另外,美國對中國目前「復興」的程度和影響的評估和反應,已從防禦和戰略層面發展至更為實質性的領域。關於「美國衰落」和「中國復興」現實爭論的背後事實,也是中美兩國實力的對比。中美雙方在全球和地區事務上的爭執點很可能進一步增多。中國在發展時不得不保持高度的謹慎。同時中國必須認識到中美兩國之間只有加強合作,繼續努力構造新型的中美大國關係,才能解決當前世界面臨的問題。

雖然中美貿易衝突有了緩和的跡象,但是中美之間的分歧與對立仍具有長期性和嚴峻性。中美雙方加強合作的關鍵是要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堅持求同存異,就如何處理分歧達成一定程度共識,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而中國需要認清中美在經貿領域博弈的本質,積極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打造新型世界經濟合作網路。要做到:

第一,做好「持久戰」的思想準備,以政策耐力、政策定力應對美國攻勢。中美貿易衝突的爆發並非偶然,也並非美國特朗普政府的短期策略,中美經貿領域的結構性矛盾是長期存在的。中國應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保持戰略警惕與戰術耐力,明確規劃經濟發展方向,改革開放的成就不是中美貿易摩擦可以否定的。

第二,積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世界經濟的創新引擎。在全球價值產業鏈中,中國仍處於不利地位,只有通過創新研發實現產業升級,改變技術落後的狀態,才能改變中國的被動局面,重塑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

第三,組建新型國際合作網路,國際廣泛交友,推動全球體系的公正合理化。中國的外交理念、外交政策有目共睹,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交往格局對中國非常重要,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搭建新型的國際合作網路則更為重要。

轉自丨 史蒂夫智庫

作者丨 王文,劉典

選自丨 中美人文交流系列研究報告第2期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庄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247/6558

微信:iite_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將於6月中旬完成人工智慧國家戰略的制定
網路安全行業競爭格局之變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