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一個人,最大的功德,莫過於做到這兩件事!

佛說:一個人,最大的功德,莫過於做到這兩件事!

佛說:一個人,最大的功德,莫過於做到這兩件事!

說到仁義禮智信,古代用「內聖外王」一詞來形容君王的愛民之心,這一詞來自君王政治的時代,君王是人民的天,所以君王必須修德、愛民,才能富強國家。然而,現代少有君王政治,所以內聖外王引申到人民修身養性上,即是因為人民的權力及互相影響的程度勝於君王。

古昔崇尚君為天的概念,所以君王必須為萬民的表率,因此必須先內聖在外王,內聖外王著重在【修德、善用、利生】三事之上,修德:即需研讀詩書,踐行道德於生活日常,成為人民的典範。

第一件事是「善用」:即是善用一切資源及人才,為人民謀福祉。

第二件事是「利生」:即是減少傜役及稅負,使民安康富足。

現代人的內聖外王也是應當著重【修德、善用、利生】,修德:即修己之品行,以成為他人表率為目標,善誘他人見賢思齊。

善用:如君王應當必須常常運用手邊人脈及資源,勤做公益。

利生:即是須具有博愛平等的愛心,不局限物種,只要是符合【生】之概念,均應踴躍護持。

內聖外王即是展現道德心。眾生之所以無法速展道德心,是因為道德心是豐富的、多元的、創新的,會因為時代不同而有不同彰顯的方式。

比如:道德心中的孝道:【卧冰求鯉】,雖然是孝的道德心,但在現代文明科技昌達的時代里,其行為未必能讓大家接受。所以不論是內聖外王或者修持造功的方式,皆須依時代轉變,不拘泥的道德,才符道德心的特性,才能使眾生欣然接受而實踐。

利生和放生都是惻隱的展現,是仁心發用而使眾生獲得適性、適所生存的權利。諸多人們的放生善舉,即是藉由宗教祈福、啟靈的儀式,使蒙昧的物命點啟些微智慧,在適當的環境中生存,以期贏得些許修道的契機,所以,修者為利物命脫離藩籬,試圖購買物命野放。

然則,有不肖商人為牟利,大肆捕抓物命販賣,以致些許真正評估環境生態平衡的團體,蒙受【放生即放死】的莫須有罪名,更因此惡性循環,物命不得其生,讓眾生失去放生、培仁行善的機會,且引發筆攻舌戰,討論放生是否合宜,原本祥和共善之念,轉變成紛亂局面。

所幸,世間仍有許多復育及保護物命的愛心單位,此些兒女以更專業的培育方式及更仔細的研究,進行物命與自然生態的關聯,再依物命特性適時適所野放,使之更具生存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因此,宗教團體在志心導人行善培仁的當下,理該與利生護生的環保團體密切配合,此舉才是眾生之利,世人之福。

利生及放生皆是助益物命生存的善舉。修者不應執著放生啟靈的儀式,理該【攝化隨緣】,意即修持大道普度眾生,應以種種機緣以更方便的方式,順應時世而攝護有益。換言之,爾堂一改受批評的放生而以利生方式,不但減少攻訐且可獲更多嘉許。並善誘靈兒從宗教共善法會獲得更多法喜資糧。

利生法會減少人力資源,因為僅需動員一、二人即可啟靈物命。所以眾生植福培仁之發心,功德資糧不變以外,更可將輸誠功德裨利更多物命。總言之,諸天賢卿研擬之利生法會,且賚命武廟明正堂執行,乃是恢宏仁德、移風化俗,儼然宗教風範的濫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衫小紳士 的精彩文章:

道教修「長生術」,佛教修什麼?
佛說:想要了解自己,《再生緣》中的這兩個字,不可不知!

TAG:青衫小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