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仁者靜,智者壽!

佛說:仁者靜,智者壽!

道可行,執道卻不行,不過沒有執過道而成道的卻是少如晨星,因為執是種磨練。人間世有酒色財氣名利的染著,覆蓋了求道精進的熱枕,且修子因為三分的熱枕消退後,會自我尊大的以為道不過是空談的,不著邊際的道理,至此而沉淪,卻不思從執而精進。

修子在道中四處可有求修大道途徑,不像以往求修必須歷盡千山萬水,才能獲取仙佛指點,但是現代修子是人在福中不知福,垂手可得的道理,以為道易修,待有空再修。昔時修子雖僅受仙佛稍稍指點即可成道,卻不明其歷盡千辛萬苦的過程即是修道。所以老母為解如是疑難,櫛風沐雨降蒞武廟明正堂揮鸞闡論人生事,並附庸大道於篇章之中,用心良苦,修子應有感悟。

大家在修學行持的時候,經常會談及靜的功夫,為什麼談靜呢?因為平時庸庸碌碌的追求名利事業,很難融通【返回本心】的靜,縱有靜,充其量只是為繁雜的生活求得一番寧靜,所以從【靜】下功夫。

靜有兩種層次:一種就是眾生們熟知的靜坐,不過一般的靜坐只是沉澱紛擾的情緒及安定不寧的心神,所以總是離不開思想,因此,在這種靜中,容易為繁雜的俗務找到出口;另一種靜的層次與前一種相差無幾,只是呈現一片空寂,甚至連空寂感都不見了,如此的靜像似世人放空,心不在焉的剎那感,修學如此的靜,即是將這種感覺擴充到極致,才能使原靈從靜的修學調息逐漸澄亮,攀觸仙佛聖賢的境界。

儒家和佛家的靜,都是從仁開始的,所謂【仁者靜,智者壽】,仁的修養也是有其工夫可言,比如:養氣集義,擴充四端,盡心知性以知天,都是仁者的境界,所以要從生活契引善知識,以人為本,期待大家都能達到至善,並非言不及義。因而眾生研讀本文,也應有發揚仁心的精神,才能真切融入內涵。

現代的資訊便利豐富,且法門叢多,眾生修習其中,不能只知學而不知靜,否則必然迷惘在浩瀚的道學,所謂學而不思則罔。

所以問題的癥結還是慾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衫小紳士 的精彩文章:

「道法」無為,「佛法」緣機,看懂了,明悟自來!
佛說:一個人的福氣,來自於勇敢的面對「真我」!

TAG:青衫小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