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拒收」 洋垃圾,各國上演「處理危機」!

中國「拒收」 洋垃圾,各國上演「處理危機」!

編輯:向光

中國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3月5日在北京稱,去年中國固體廢物進口降幅達46.5%,今年將繼續採取專項行動打擊「洋垃圾」走私。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為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在「部長通道」接受採訪。(圖片來自中新社 侯宇攝)

據悉,早在2017年7月,中國就向世界宣布將不再接受廢棄塑料、廢紙、廢棄爐渣、廢棄紡織品、廢棄礦渣等24種進口固體廢棄物。從2018年12月31日起,中國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將擴大至32種,新增加的垃圾種類包括五金、船舶、汽車零部件、不鏽鋼廢料、鈦和木材等。

在禁令生效前,中國每年光是從澳大利亞就進口多達61.9萬噸的回收材料,價值5.23億美元。據悉,這些垃圾大多從中國香港口岸上岸,隨後運往中國內地的南方垃圾處理站。人們在深圳電子垃圾海洋里看到的廢品,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澳大利亞。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廢棄物佔美國對華第六大出口項。據估計,這一禁令使大約1/5的貿易受到了「威脅」。而據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的數據顯示,英國公司自2012年以來向中國運送了超過270萬噸塑料廢物,佔英國廢塑料出口總量的2/3。此外,歐盟40%的塑料垃圾也都是出口至中國。這樣看來,曾幾何時中國實打實地成為了世界各國的「垃圾回收站」。

隨著2018年1月「洋垃圾」禁令正式生效,這些外來固體廢棄物不得不「另謀出路」,這可把那些垃圾出口大國給難壞了:以後垃圾該去哪兒呢?

各國上演「垃圾處理危機」

放眼全球,在中國實施「洋垃圾」禁令以及開展「洋垃圾」走私的專項行動後,一場場「垃圾危機」正在各國上演。

·德國

(圖片來自《歐洲時報》德國版)

《歐洲時報》德國版援引德國ntv電視台報道,2017年,德國對中國出口的塑料垃圾還有34.6萬噸,而在2018年,根據德國廢物、水及原材料處理協會的估算,這一數字只有約1.6萬噸,相比前一年下降了95%。

與此同時,德國向其他亞洲國家的垃圾出口數量猛增。從德國聯邦統計局的名單中可以看出,2018年初,印度、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德國塑料垃圾進口量均出現較大漲幅。據資料顯示,2017年約有4.2萬噸德國塑料垃圾被運往印度,而2018年前10個月,這一數字就已達到5.7萬噸。在印度尼西亞,德國塑料垃圾進口量更是從接近於0(約600噸)增加到4.95萬噸。業界表示:「一個市場關閉了,行業自會去尋找其他市場。」

·日本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道,日本環境省發布調查結果稱,受中國方面禁止進口塑料垃圾的影響,日本國內24.8%的地方政府報告稱出現了垃圾保管量增加的情況,部分地方甚至出現了超負荷的現象,超出保管標準的上限。

日本政府以都道府縣、政令市等122個地方政府及605家單位為調查對象,調查了2018年1至7月的情況,其中102個地方政府與175家單位作出了回答。在截止2018年7月,存在塑料垃圾保管量超出上限並違反標準的有5個地方政府,34個地方政府表示難以確保處理地。

·美國

美國喬治亞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做了一項研究計算:受中國洋垃圾禁令影響,到2030年,將有1.11億噸垃圾無處可去。

美國僑報網援引《波士頓先驅報》報道,中國禁收「洋垃圾」後,美國一些工廠老闆表示,現有設備根本無法將污染物含量降到這個標準,因而不得不支付每噸70美元的費用,將固廢運往垃圾填埋場或焚燒爐。一些工廠正試圖採取措施清理回收物流,包括放慢加工設施運行,或者限制接受的材料類型等,「每家從業者正陷入掙扎」。

·澳大利亞

中國宣布實施進口垃圾禁令後,澳洲垃圾回收行業陷入了混亂,很多地區垃圾堆積成山。(圖片來自《時代報》)

中國宣布實施進口垃圾禁令後,澳大利亞垃圾回收行業陷入了混亂,很多地區垃圾堆積成山,「回收危機」(Recycling Crisis)一詞經常見諸報端。據悉,環保機構曾在維州發現200多個危險的垃圾堆。

·紐西蘭

據紐西蘭《先驅報》中文網報道,WasteMINZ調查了38個市議會和9個垃圾回收公司。8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所在的地區垃圾堆積如山,很難找到出路。

紐西蘭懷卡托地區在高峰期儲存了400噸塑料。與此同時,靠近Thames的Smart Enviro工廠垃圾庫存量為以前的5倍,有2000噸塑料、1000噸廢紙,還有700噸未被分揀的垃圾。在Huntly,成千上萬個塑料瓶被壓成了2米高的垃圾塊,這些垃圾最終被運到了馬來西亞。

回收處理是全球問題

「洋垃圾」的處理,並不是從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出口」就能輕鬆解決的。大量廢棄物從一個國家轉移,看似解決了轉出國當地的環境問題,卻為接收垃圾的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害」。這並非一個能夠獨善其身的問題,垃圾是否得到妥善處理關乎著整個人類的生存命運。

中國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在今年兩會「部長通道」上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中國還倡議各國開展實施聯合執法行動。「如果大家一起治理洋垃圾,這個問題就不成為問題,如果有的國家治理,有的國家不治理,洋垃圾走私這個問題永遠都會存在。」

澳大利亞近日宣布一項宏大國家規劃草案,即至2030年,將80%的垃圾從填埋場轉移。(圖片來自《悉尼晨鋒報》)

澳大利亞《2018年國家垃圾政策》(2018 National Waste Policy)於2018年底公布,共包括6項國家目標,以解決澳大利亞的垃圾危機。政策規定到2030年,將80%的垃圾從填埋場轉移。

政策還規定,到2030年,應完成將澳人製造的垃圾減少10%的目標。目標還包括,逐步淘汰非必需的塑料袋,並將運送至垃圾填埋場的有機物數量減半。同時,澳大利亞聯邦環境部長普瑞斯(Melissa Price)也宣布新的國家包裝目標,即至2025年,回收70%的塑料包裝,或將其用於堆肥,以及所有的包裝必須含有平均30%的可回收物質。

德新社早前報道,歐盟正在著手推出新 「塑料戰略」。在這個戰略中,產品、次級材料和原材料儘可能長地循環並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為此,歐盟已經出台了相關法律要求成員國限制塑料袋的消費以及遏制向海洋排放塑料垃圾,目前正在實施的進一步措施包括塑料垃圾的分類處理。

2018年以來,大量塑料垃圾湧入東南亞國家,令這些國家不堪重負。2018年5月至8月期間,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相繼出台措施,限制「洋垃圾」進口。歐洲時報援引意媒報道稱,即使這些國家不出台禁令,它們的垃圾收納量也遠不及以前的中國。

報道稱,現在歐美國家很可能把目標轉向東歐國家:2017年12月,歐盟出台了新的法案,規定到2035年可填埋的城市垃圾數量將限制到10%,但是對於垃圾填埋率高的東歐國家,包括保加利亞、希臘、愛沙尼亞、塞普勒斯、馬爾他、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將給予5年的延期。因此,歐美國家可能會把東歐當作新的「垃圾場」。

標題圖來自《時代報》

參考資料:

中新社,2019年3月5日,《海關總署:去年中國「洋垃圾」入境下降》

道德經,2019年1月5日,《德國新聞| 中國拒絕洋垃圾進口一年後,德國慌了……》

歐洲時報網,2018年11月21日,《洋垃圾禁令升級 東歐或成新垃圾場》

日本《東方新報》,2018年11月1日,《中國禁運「洋垃圾」,日本國內垃圾保管量超負荷》

澳大利亞《大洋日報》,2018年9月27日,《解決垃圾危機 澳大利亞出台2018年國家垃圾政策草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傳承3800年歷史,中國「賽龍舟」運動不斷走向國際化!
專訪《我不是葯神》導演文牧野:看似荒誕,實則現實!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