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新型存儲設計方案出爐,可在高溫環境下正常工作

新型存儲設計方案出爐,可在高溫環境下正常工作

新型存儲設計方案出爐,可在高溫環境下正常工作

研究人員們正在處理探測站中安裝的存儲設備,由左至右分別為Houqiang Fu、Yuji Zhao以及Kai Fu。(照片由Yuji Zhao提供)

在水星荒涼而布滿隕石坑的表面上,其日間溫度可高達430攝氏度。而在距離太陽更遠一些(為水星距日長度近兩倍)的金星上,由於富含二氧化碳氣體,表面溫度更是高達約462攝氏度。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材料科學家Yuji Zhao表示,「這意味著送往那裡的一切設備,都必須能夠承受這麼高的工作溫度。」其中包括各類儀器、感測器以及探測設備中的電子系統。雖然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在水星表面部署任何長期探測裝置,不過1982年曾有一台降落在金星上的探測器保持著最長運作紀錄——蘇聯的威尼拉13號探測器,但其倖存時間也只有短短127分鐘。(相比之下,好奇號火星車於2012年正式登陸火星,且直到目前仍在正常工作。)

為了開發出能夠承受高溫環境的下一代電子產品,Zhao和他的團隊最近在IEEE《電子設備器件快報》中發表文章,披露了一種能夠在25到300攝氏度溫度區間內正常工作的氮化鎵存儲器件。此項研究由美國宇航局勢操作溫度技術(簡稱HOTTech)計劃資助,用於支持未來面向水星及金星開展的探測任務。

Zhao介紹稱,「這裡空無一人,而且目前還沒有任何技術能夠持續經受這種高溫的考驗。」

由於氮化鎵具有較大的帶隙,因此也就成為高溫電子學的理想研究方向。傳統硅晶元的帶隙僅為1.12 eV。這意味著只要升高非常有限的溫度,硅元素中的電子就很容易受到激發並由價帶轉換為導帶。Zhao解釋稱,「結果就是,我們將無法繼續控制載波,設備也會相應發生故障。」相比之下,氮化鎵的帶隙為3.4 eV,這意味著設備能夠在發生電子紊亂之前承受更高的溫度。當然,氮化鎵並不是唯一一種具有高帶隙的半導體材料;在這一高溫電子學探索當中,美國宇航局還通過HOTTech計劃投資於另一種競爭性材料,碳化硅。

在製造過程中,研究人員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在氮化鎵襯底之上添加存儲器件。Zhao解釋稱,設備性能的關鍵在於製造流程中的蝕刻與再生過程。在沉積多層氮化鎵之後,需要用等離子體蝕刻掉其中一部分區域,而後再進行沉積再生。Zhao指出,這就產生出一個介面層,其中包含大量缺少氮原子的空位。「介面層對於存儲效應至關重要。」研究人員們認為,氮空位將負責捕獲及釋放電子,從而在器件中產生高阻態與低阻態——二者將分別對應二進位中的0與1。

在室溫條件下,該裝置顯示出穩定的阻態轉換能力。經過多達1000次循環的測試之後,其0與1的狀態轉換能力幾乎沒有任何衰減。在此之後,研究人員在高達30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中對其性能進行測試,該設備繼續以穩定的狀態完成了另外一千次0到1狀態轉換周期。雖然在高於350攝氏度的條件下,該設備失去了存儲效應,但在將其恢復至室溫條件後,性能得以再次恢復。Zhao解釋道,「這種設備實際上非常穩健。」

當然,具體結果還需要進一步評估:Zhao和他的團隊正在測試該設備的另一套版本,旨在確保其能夠在高達500攝氏度的環境中正常運行,且具備長期穩定性。另外,該團隊還在調查氮空位對於設備性能的影響。Zhao表示,一旦美國宇航局對原型設計結果感到滿意,接下來就是在受控室內進行測試,用以模擬位於水星及金星的美國宇航局設施內的真實惡劣環境。他最後總結道,「必須承認,還得經過幾年時間,這套方案才會真正成熟。不過目前的初步結果無疑足以令人感到鼓舞與興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工程師筆記︱如何實現帶外批量部署
MWC 2019:思科和諾基亞為日本電商提供移動網路技術支持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