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七六年張玉鳳提一問,主席流淚,眾人不語,多年後張直言:不該問

七六年張玉鳳提一問,主席流淚,眾人不語,多年後張直言:不該問

文/十三 3.12

每個人的一生總是會經歷生死離別,這就是人世間的自然規律,無論是誰都不能違背這個規律。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從容不迫的前行,可是誰不會多多少少的又經歷一些磨難呢。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人生的這四個階段。從兒時的無憂無慮,到年少的徘徊迷茫,再到中年的淡然釋懷,最後終會走到晚年衰老的盡頭。

每個人都有離去的那一天,對於為世人敬仰的偉人來說也不例外。1976年1月8日,深受全國人民愛戴的周總理與世長辭。全國上下立刻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周總理溫潤如玉,和善,他的離開讓億萬的民眾淚流不止,尤其是毛主席。為了建立新中國,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毛主席和周總理一直在艱苦奮鬥著。他們兩在革命的道路上即是好搭檔也是好戰友,兩人之間有著深厚的革命友誼。

在建國後,毛主席和周總理依舊是為了國家在鞠躬盡瘁的做著工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他們兩人的身體狀況也出現了問題。在1976年年初,毛主席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嚴重的時候他甚至不能親自看文件,只能讓秘書讀給自己聽。但即使是這個情況,主席仍在操勞著國事,還會常常抽出時間關心總理的病情。其實這年年初時主席已經知道周總理的病情無法再控制了,但他每次都還是滿懷期待的盼著總理病情好轉的消息。

可是這天還是到了,1月8日這天毛主席一夜都沒有合眼,工作人員含淚為他讀了周總理的訃告。主席聽後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中,隨即兩行熱淚從他的臉頰滑下。在生命的大多數歲月里,一起並肩作戰走過腥風血雨的兩位老人卻在此時天涯相隔。毛主席以後無論怎麼呼喚「恩來」,那個人也不會再應了。

在總理去世的消息出來後,很多人在悲傷之餘,也希望能在總理的追悼會上見到毛主席的身影。這一時期,身為毛主席秘書的張玉鳳是最清楚的了,可是她還是想問問主席是否會出席追悼會。當她問出這個問題後,主席流淚,眾人不語,隨後主席悲痛的說了六個字:「我也走不動了。」

見此情形張玉鳳也對自己問出如此冒失的問題很是後悔,直到她多年後再回憶起此事時,直言說道:「不該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因工作需要到地方任職的他,被誤認為小處長,後鄧小平親點回中央
抗戰時期做漢奸,二戰結束後為躲避懲罰出逃國外,如今兒子成總統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