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桃花開處仙氣濃:修仙的你,莫負了這場好春光

桃花開處仙氣濃:修仙的你,莫負了這場好春光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驚蟄時節將半,春意漸濃,紅桃綻放。桃花明艷美麗,驚鴻一瞥間,總教人賞心悅目,和它交應生輝的不只有俏麗的人面,還有濃濃的仙家風韻。

「雲從龍,風從虎」,根據同一屬性相互感應的概念,陽性的桃感受春天陽氣的律動而開花。《汲冢竹書》說,「驚蟄之日桃始花華,不華,是謂陽否。」「華」是開花的意思,人們肉眼雖然看不到陽氣,可以根據桃花開放的情狀來判斷陽氣的變化。《易緯》補充說,如果桃花沒有按時開放,這不是個好兆頭,要當心「倉庫多火」。

提到桃的陽性屬性,它大名鼎鼎的「辟邪效應」淵源更為久遠。根據《山海經》等古書記載,中國最早的門神鬱壘和神荼就是站在大桃樹上禁御百鬼的,傳說黃帝「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凶魅」,後來漸漸衍生出過年用的「桃符」,如今「桃符」雖在絕大多數地區已退出歷史舞台,桃木劍、桃木法器等依然在道教的體系中流存。

除了被譽為「五木之精」的桃木,桃皮、桃葉、桃花、桃膠等皆有辟邪的功效:陶弘景真人認為桃皮可以沐浴除穢;藥王孫思邈認為桃葉可以治癒中風症;《太清方》說:「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顏色」;《神仙傳》中則有「高丘公服桃膠而得仙」的記載。

至於桃樹結出的「承陰陽之靈和」的桃子,歷來更是有著仙桃、壽桃、玉桃的美稱,《神農本草經》說「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臨終日服之,其屍畢天地不朽」,仙桃延年益壽的道教傳說不待細言。

「君陽山下足春風,滿谷仙桃照水紅」,每當說起桃花,終究繞不開千載聞名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林盡水源處的那一方人間的樂土勾起了後人的無盡遐想。在古人心中,更多的時候,桃花源不僅僅是避世的樂園,還是仙人長生的福地。

詩人王維在他的名篇《桃源行》中寫道,桃源中人乃是「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劉禹錫描述桃源中人初見漁人時說「俗人毛骨驚仙子」,他還描寫了桃源中仙人的生活:「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筵羞石髓勸客餐,燈爇松脂留客宿」,而「石髓」、「松脂」,正是道家仙人的「標籤物品」。

同樣的例子,韓愈在他的《桃源圖》開篇說:「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曹唐在他的《題武陵洞五首》結尾說:「渡水傍山尋絕壁,白雲飛處洞天開。仙人來往無行跡,石徑春風長綠苔」,一反一正兩個例證進一步說明了桃花源的「仙家屬性」:是神仙們居住的洞天福地,一般人若非特定機緣,不可隨意出入,就像劉禹錫在《桃源行》中所說的:「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由於桃花有著綿綿的仙家氣韻,唐代道士在宮觀中大量種植桃樹。劉禹錫寫詩紀錄了長安的士女們去玄都觀春遊觀桃花的熱鬧場景:「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此詩的骨子裡雖然「別有深意」,而春日間玄都觀中千百株桃花一齊綻放,引得人們紛紛前來觀賞的盛況卻是實景。

到明代時,出了一位「桃花仙人」,他不是高道,而是以桃花來寄託仙家情愫的大才子唐伯虎。他因仕途失意而隱居蘇州桃花塢中的桃花庵,過起了賣桃花沽酒的「神仙」生活:「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三月春來,庵前盛開的桃花也成了這位桃花仙人情懷的見證:「花中不知日月短,豈料世上已千年。不入濁世凡塵染,情願枝頭做花仙。」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原本盈盈仙氣的桃花,漸漸隨著文詞內涵的承轉而沾染了煙火氣!而今正當桃花盛開的時節,大可放開胸懷,置身明艷的花海中,去嗅一嗅其中的曼妙仙韻。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只有與人為善,才能真正得到神仙保佑
喜相逢、傷離別,正要離開家鄉的你,還請學會這首「半半歌」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