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不在乎夏侯淵,諸葛亮不怕司馬懿,為何卻都忌憚張郃

劉備不在乎夏侯淵,諸葛亮不怕司馬懿,為何卻都忌憚張郃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發生在諸葛亮北伐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張郃、戴陵和諸葛亮。原文如下:

三更時分,來到大路,兩軍相遇,合兵一處,卻從蜀兵背後殺來。行不到三十里,前軍不行。張、戴二人自縱馬視之,只見數百輛草車橫截去路。郃曰:「此必有準備。可急取路而回。」才傳令退軍,只見滿山火光齊明,鼓角大震,伏兵四下皆出,把二人圍住。孔明在祁山上大叫曰:「戴陵、張郃可聽吾言:司馬懿料吾往武都、陰平撫民,不在營中,故令汝二人來劫吾寨,卻中吾之計也。汝二人乃無名下將,吾不殺害,下馬早降!」

郃大怒,指孔明而罵曰:「汝乃山野村夫,侵吾大國境界,如何敢發此言!吾若捉住汝時,碎屍萬段!」言訖,縱馬挺槍,殺上山來。山上矢石如雨,郃不能上山,乃拍馬舞槍,衝出重圍,無人敢當。蜀兵困戴陵在垓心。郃殺出舊路,不見戴陵,即奮勇翻身又殺入重圍,救出戴陵而回。孔明在山上,見郃在萬軍之中,往來衝突,英勇倍加,乃謂左右曰:「嘗聞張翼德大戰張郃,人皆驚懼。吾今日見之,方知其勇也。若留下此人,必為蜀中之害。吾當除之。」遂收軍還營。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奪得陰平和武都兩郡後,率領大軍在祁山紮營,魏明帝曹睿連忙派遣司馬懿迎擊。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必定留在陰平和武都安撫人心,必定不在祁山大營中,便派張郃與戴陵前去偷襲。誰知諸葛亮早已預料到司馬懿的計策,設下伏兵,就等司馬懿上當。果然,當張郃、戴陵率部殺到後,立即被北伐大軍團團包圍。張郃大展神威,在萬軍之中左衝右突,救出了戴陵,全身而退,令諸葛亮非常忌憚。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矢石如雨」, 意為箭和石頭像雨點一樣落下,比喻戰況非常猛烈。

小說中提到的此次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較量,並非歷史的真實。按照《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記載:「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在這場戰事中,曹魏方面僅僅出動了雍州刺史郭淮。而就在郭淮打算與陳式作戰之際,突然獲悉諸葛亮親率大軍來到建威。郭淮擔心遭到兩路夾擊,立即放棄了原定計劃,全軍撤退,其間並未出現張郃率部與諸葛亮作戰的情況。

小說中提到的司馬懿奉魏明帝曹睿之命前來與諸葛亮作戰,也並非歷史的真實。按照《三國志》及《晉書》相關傳記的記載,司馬懿與諸葛亮的首次較量出現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真病逝,曹睿將司馬懿從荊州調到西北。至此,司馬懿才與諸葛亮在戰場上遭遇。而小說中描述的此次戰事,卻是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期間發生的。因此,這個故事情節也是小說作者的虛構。

至於小說中諸葛亮說過的「嘗聞張翼德大戰張郃,人皆驚懼。吾今日見之,方知其勇也。若留下此人,必為蜀中之害。吾當除之」這句話,儘管是小說作者的虛構,但諸葛亮對張郃非常忌憚卻是歷史的真實。《三國志?張郃傳》載:「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諸葛亮的「一出祁山」之所以慘敗,也是因為張郃在街亭一役中大敗馬謖,一舉扭轉了戰局。從歷史上諸葛亮數次北伐失利的原因來看,張郃均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三國演義》當中,作者雖然對張郃的著墨不多,但卻用諸葛亮的這句話道出了張郃的能力和作用,也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事實上,不僅僅是諸葛亮,就連劉備也對張郃忌憚不已。據《三國志?張郃傳》注引《魏略》載,在漢中爭奪戰期間,劉備得知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的消息後,曾經說出了這樣一句話:「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言下之意是說黃忠更應該除掉張郃這個勁敵,殺死夏侯淵這樣的窩囊廢又有什麼用呢?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一場奇怪的戰鬥,關羽張飛趙雲聯手,為何依然無法取勝
此人雖籍籍無名,卻敢單挑關羽,支撐時間超過顏良文丑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