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時期「養瘦馬」成了一項暴利投資,無數女子成了富商的犧牲品

明清時期「養瘦馬」成了一項暴利投資,無數女子成了富商的犧牲品

揚州出美女,世人皆知。從明朝開始,揚州一帶,出現了大量經過專門培訓、預備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輕女子,這些女子以瘦為美,個個苗條消瘦,因此被稱"揚州瘦馬"。明清時期"養瘦馬"成了一項暴利投資,有大批人專門從事此項職業。

明清時期「養瘦馬」成了一項暴利投資,無數女子成了富商的犧牲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揚州在古代一直是兩淮(淮南淮北)鹽商的聚居地。要說明的是,這些鹽商當年真可謂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足可與皇家媲美,他們的富足由此也養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業,"養瘦馬"就是其中之一。"瘦馬"的本意原不難理解,即瘦小病弱之馬也,可只要在加上前綴"揚州",那此瘦馬就非彼瘦馬了。

養瘦馬,其實是中國明清時期的一種畸形行業,是為了迎合變態心理需求而產生的。所謂瘦馬者,即窈窈弱態的女子也。養者,即調教。

瘦馬是一個對女性帶有侮辱性的詞語,意為可以對女性任意摧殘和蹂躪,如同役使凌虐弱小的馬匹一般。為何稱為"瘦馬"?因為從事"養瘦馬"的人(一般稱為牙婆)低價買來幼女(一般來自貧苦人家),養成後再高價賣出去,這和商人低價買來瘦馬,養肥後再高價賣出的經營方式一樣,又因貧女多瘦弱,所以人們就稱這類女性為"瘦馬"。

明清時期「養瘦馬」成了一項暴利投資,無數女子成了富商的犧牲品

明清時期,揚州鹽商壟斷全國的鹽運業,腰纏萬貫、富甲天下,故在當時全國,揚州"養瘦馬"之風最盛。初買貧家幼女時不過十幾貫錢,待其出嫁時,可賺達千五百兩。一般百姓見有利可圖,競相效法,蔚為風氣,"養瘦馬"竟成了一項暴利的投資,有一大批人專門從事此項職業,揚州瘦馬由此得名。

所謂"揚州瘦馬",實在是與馬無關,其實是買賣貧家幼女的人肉交易。揚州城內,繁華騷動,歌舞昇平。富人們總是喜歡一些怪異變態的消費和審美,在他們對"豐乳肥臀"審美疲勞之後,"瘦馬"就運應而生。

在繁華的揚州城,一般貧苦人家養下了一個面貌姣好、麗質天生的瘦弱女孩子,長到七八歲時,就會有牙婆領去收養,稱其為"瘦馬"。牙婆將貧家幼女買回來後,會根據她們的才貌專門請人調習,以增加其價值:一等資質的女孩,將被教授"彈琴吹簫,吟詩寫字,畫畫圍棋,打雙陸,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細的化妝技巧和形體訓練;二等資質的女孩,也能識些字、彈點曲,但主要則是被培養成財會人才,懂得記賬管事,以便輔助商人,成為一個好助理;三等資質的女孩則不讓識字,只是習些女紅、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爐食、擺果品、各有手藝",被培養成合格的主婦。

明清時期「養瘦馬」成了一項暴利投資,無數女子成了富商的犧牲品

當然,所有這些煞費苦心的培訓都是為了將來能找個好買主,賣個好價錢。調教的終極目標是要做到以瘦為美,個個苗條消瘦,以滿足豪商巨富們的審美觀。不過,光有形體瘦弱,這還不夠。瘦馬的舉止投足,一顰一笑,都必須嚴格符合豪商巨富們的審美趣味。譬如走路,要輕,不可發出響聲。譬如眼神,要學會含情脈脈地看。

挑選瘦馬有著一套極為嚴格的鑒定程序,而其中最為客商看重的就是對於瘦馬的小腳的評判。鑒定這"三寸金蓮"也有著一套極詳細的辦法,並且人們還為此制定出了"瘦、小、尖、彎、香、軟、正"等七條標準。

經過苛刻調教後養出來的瘦馬,賣得快,價錢也好,會被賣到全國各地。當時揚州城裡,有數百人如同牲口販子一樣,做著瘦馬買賣。這實際上是視女子為商品的純買賣的人肉交易。

經過大量的專門培訓,至十四五歲時,這些"揚州瘦馬"在各方面都具備了一個做小妾的條件。這時,就由養她們的牙婆向願意出錢買妾的貴官公子、豪商巨富推薦。嫁入富家的"揚州瘦馬",從此成為了人家的寵妾、艷婢,運氣好的,顏色未衰之前享盡富貴,運氣不好的,被正妻杖斃、投井等也不足為奇。

並不是所有的"揚州瘦馬"都能嫁入富家,最後,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馬"情形頗為凄慘——她們不得不被送入煙花柳巷,秦淮河畔的"揚邦"歌妓便大多是"瘦馬"出身。

"春風十里揚州路",笙歌燕舞,脂濃粉溢;夜色深處,多少"瘦馬",無人記得。時至今日,揚州人還在口頭流傳的一句俗語"娶馬馬",意即娶老婆,這個馬,大概便是從"揚州瘦馬"一詞演化而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