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駱駝的故事,體會智者與眾不同的想法

駱駝的故事,體會智者與眾不同的想法

沙漠中的綠洲上有一位年紀很大的導師,臨死前對他的三個弟子說:「我留下十七隻駱駝給你們,大弟子分得一半、二弟子得三分之一、三弟子得九分之一。誰能正確分好這十七隻駱駝,他就是你們的導師。」

師父去世後,弟子們到處參訪智者,詢問誰能正確地分十七隻駱駝。

有人說:「這遺囑不能執行,應該作廢。」

有人說:「師父要你們一起養,三個弟子同住在一起。」

又有人說:「把它們賣了,再按比例分錢。」

但三位弟子知道老師的遺言一定內含某種智慧,最後來到智者門前。

智者說:「我先借你們一隻駱駝,那麼現在共有十八隻駱駝。」

大弟子說:「是的。」

智者說:「大弟子得一半,是九隻;二弟子得三分之一,是六隻;三弟子得九分之一,是兩隻。」

二弟子說:「9 6 2=17隻駱駝。」

三弟子說:「這樣還剩下一隻駱駝啊。」

智者說:「剩下一隻駱駝是我借你們的,該歸還給我。」

於是三位弟子終於找到整個綠洲最有智慧的智者,成為他們的導師。

智者的想法真是與眾不同,道家的智者跟儒家的仁者很不相像,儒家聖人孔子為了推展自己的治國理念,周遊列國十四年,受盡委屈。

而道家智者老子、莊子、孫武、范蠡、張良等人都充滿智慧,他們不欽羨名利,不以追求名利為志業,但都能於天下無道時,挺身而出有所作為,天下太平之後,又能看淡世間名利功成身退。

老子胸襟很大,看得很遼遠,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安於終生當個周室藏書管理官員,晚年隱退時,也沒想要把自己的思想著書以揚名立萬。他退休要出函谷關時,受總兵尹喜苦求,才寫下5007個字的《道德經》。

莊子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除了短暫地做過宋國蒙地漆園吏之外,他崇尚自由,不應楚威王之聘。看透官場的黑暗,厭惡仕途,他安於貧困,居陋巷,向人借糧,自織草鞋,穿粗布衣破鞋,甘於藏身隱居著書,成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和戰國時代最優秀的文學家。

范蠡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道家和經濟學家。吳越相爭時,他幫助勾踐滅掉吳國,一雪會稽之恥。范蠡功成名就之後便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到陶地經商致富。世人稱他陶朱公,讚譽他:「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要離開姑蘇時,也寫信給另一位助越滅吳的大功臣文種,勸他引退:「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越王為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

然而文種不聽,後來有人中傷文種要作亂,越王勾踐賞賜給文種一把劍說:「你教給我攻伐吳國七條計策,我只用三條就打敗了吳國,那四條還在你那裡,你替我到先王面前嘗試一下那四條吧!」

於是文種便悲憤自殺身亡。

秦朝末年,與韓信、蕭何並稱漢初三傑的張良也深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張良幫助劉邦運籌帷幄取得天下之後,不留戀權位,乃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云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定人生 的精彩文章:

佛說:8大忌諱,看完受益一生
內方外圓,才是人生至高境界

TAG:禪定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