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式傢具部件名稱及經典器型匯總

明式傢具部件名稱及經典器型匯總

明代代傢具以素樸、簡潔著稱,後代稱之為"明式"。即使是簡潔的明式,也並不是沒有裝飾。明傢具在重要部位,施以小巧的裝飾,也是常見的。況且,明代傢具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裝飾與結構的緊密結合。

幾百年來,經過設計師和工匠的努力,完成了"結構裝飾"這一特點。所謂結構裝飾,就是指這種傢具部件、這種裝飾手法,它屬於裝飾,然而起到了支撐重量,使傢具堅固的結構作用;它屬於結構,而又收到裝飾美化傢具的效果。這部分裝飾,在明代傢具中,佔有很大的比重。

一、牙子

明代傢具的裝飾,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與結構緊密相連的裝飾,如牙子(牙條與牙頭)、券口、圈口、擋板、矮老、卡子花等。另外,如羅鍋棖、霸王棖、十字棖、托泥等,雖然名為棖子,是地道的結構部件。但是,由於匠師的巧妙處理,也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第二類,是純粹的裝飾。如雕刻、鑲嵌、線形等。

明代傢具,經過幾百年的積累,在傢具裝飾方面,題材、手法、紋飾等等都是非常豐富的、多彩的。

圖1-圖8,是常見的各種牙子形象

很多傢具在立木與橫木的支架交角處,多運用形式不同的牙子,予以裝飾。如椅子後腿與搭腦的交角處,圈椅的扶手與後腿,扶手與前腿的交角處,桌案的檯面與四腿的交角處,衣架兩立柱與搭腦的交角處,以及鏡架、屏風、機凳、床榻、橫木與立木的支架交角處,都施以各種紋樣的牙子(包括牙條與牙頭)。這種牙子,橫向較長的叫牙條,施在角上的短小花牙叫牙頭。除此而外,還有用在衣架、鏡架上部搭腦的兩側,名叫掛牙。而施在屏風、衣架等底座兩邊的牙子叫站牙,也叫坐角牙子。

明代傢具的牙子形式,豐富繁多,常見的有雲紋牙子、欞格牙子、鳳紋牙子、捲雲牙子、弓背牙子、替木牙子等。這些牙子,既是傢具的極好裝飾,又是傢具堅固耐久的結構部件。

二、券口與圖口

券口就是鑲在傢具的四條立柱之間的鑲板,如坐椅的腿子之間,桌案兩側的前後腿之間,鑲以形式多樣的鏤空牙板這種鑲板,四周有框,中間鏤出空洞。

在上左右三面鑲板的叫券口在上下左右四邊鑲板的叫圈口這些券口或圈口的名稱,都以中間的空洞紋樣命名如空洞是壼門形,則叫壼門券口這種券口和圈口,既是一種美化裝飾,同時,又起著支撐重量,加強牢固的作用常見的有:橢圓圈口海棠券口長方券口,魚肚圈口壼門券口或圈口等等。

圖1-圖4,都是常見的券口或圈口

三、擋板

在桌案的兩側,即前後腿之間,鑲以各種紋飾的鑲板裝飾;或者用木條攢接成欞格形狀的側板。這種形式多樣的側板,就叫擋板。擋板加固了腿子的穩定性,同時,也是極好的裝飾。常見的有雲頭擋板、卍字擋板、葫蘆擋板、草龍擋板、燈籠擋板等。

圖5-圖8是常見的擋板紋飾

四、卡子花

就是卡在兩條橫棖之間的花飾。多數是用木材鏤雕的紋樣。也有用其它材料,如嵌玉卡子花等。卡子花常用的有雙環卡子花、單環卡子花、楓葉卡子花等等。

圖1-圖3就是常用的卡子花

五、托泥與龜足

托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的四腿下端,加方形或圓形的底框,使得四腿不直接落地,是落在木框上,這種木框叫托泥。這種托泥作法,魏晉南北朝時就已出現,不過那時是以箱形結體出現的。托泥不僅改變了四腿直接落地的舊形式,出現了造型上的新意趣,同時,托泥也起到了加固四腿的連接與穩定。

圖4-圖5是托泥與龜足

從南宋以來,托泥之下又出現了小巧的如同龜形的小足,使得整體呆板的四框之下,又長出可愛的四隻小海龜這種龜足,既活潑,又起到通風的作用明代傢具的椅子四腿下,常用龜足。

買精品紅木,找我們沒錯!

六、矮老

是一種短而小的豎棖子,往往用在跨度較大的橫棖上,矮老多與羅鍋棖配合使用。如桌案的案面下、四周橫棖上多用矮老。起到支撐桌面加固四腿的作用。

圖1-圖2是羅鍋棖單矮老,和羅鍋棖雙矮

七、棖子

棖子是傢具造型的一部分。明代傢具的棖子式樣很多。有羅鍋棖、霸王棖、十字棖、花棖等。棖子,雖然是以結構的形式而存在,但是至明代已經擺脫了直棖的基本形式,著意於裝飾作用,使其結構功能和裝飾美化兼顧。這些加工、美化了的棖子,也是值得一提的,它們也是明代傢具風格的一部分。

圖3-圖7是明代傢具常用的棖子

八、銅飾件

在箱子的四角、櫃櫥的門扇和椅凳的座角足端等地方,使用金屬件。這也是明代傢具的一個特色。明代傢具上的金屬件,明代前期多使用白銅或黃銅製作,後期則使用紅銅鍍金,更顯得華麗。

這些金屬件形式多樣、造型非常優美,裝飾在花梨、紫檀等色調深沉華美的傢具上,確實倍增光彩。同時也起到了保護傢具的作用,和耐久使用的功效。另外還有銅管腳,就是套在椅凳足下的金屬管套,這也是明代傢具的特點。可以想像,一隻紫檀桌案或杌凳,四隻足下有金光閃閃的金屬管腳相配,是非常別緻的。

圖1-圖4是明代傢具常用的銅飾件

九、純粹裝飾

[1]開光、亮腳、絛環板

開光,是在坐墩,或坐椅的背板等處,鎪出各種紋樣的空洞,叫作開光。圖1是開光。

亮腳,則是在椅子靠背的下部,即與座面接觸的地方,鎪出各種紋樣的亮洞,叫作亮腳。圖2是亮腳。

絛環板,是在櫃面、屏座、案和架的高束腰處、門扇、床圍等地方,鑲一塊四邊起線,中間透空的鑲板,這種鑲板就叫絛環板。圖3是絛環板。

以上開光、亮腳、絛環板,打破了整板和大面積板面的沉悶,顯示出玲瓏活潑的趣味。

[2]腿子的線性變化

腿子的線形變化,明代傢具的腿足變化最多。常見的有三彎腿,它由腿部從束腰處向外膨出,然後再向內收,收到下端,又向外兜轉,形成三道彎。以形取名叫三彎腿。三彎腿的足部,大都有裝飾,如渦紋足、外翻馬蹄等。

另外還有鼓腿彭牙,它的腿部從束腰處也作膨出,然後稍向內收,不向外兜轉。順勢成為弧形。足部,多作內翻馬蹄或雕飾。

還有一種不同凡響的螞蚱腿。是在腿子的中間雕出花翅,突出於腿子的直線之外,形如螞蚱帶翅的腿,因而得名。另外還有撇腿、板式腿、卷珠足、卷書足等等不一而足,參見圖1-圖7。

買紅木產品,找我們沒錯!

[3]搭腦的線形變化

搭腦是椅子上端的橫樑,因坐時後仰腦袋搭於其上而得名。另外,巾架、盆架、衣架上面的橫樑也引申稱作搭腦。其基本形式有圓形、扁形、方形三種。

在三種基本形狀的基礎上,又變化為直線的、弓背形曲線的,向上翹起的曲線,中間突起兩邊下滑的曲線,還有圈椅後背的椅圈順勢延至前端扶手的曲線等等,可謂千變萬化,線形各異。但不論是直線,還是曲線,都共同具有流暢挺秀的特色。

圖1-7是搭腦的線形。其他像桌案的案面邊——冰盤沿線腳,就更是多彩多樣了。還有牙條、牙板邊沿的線腳,櫃櫥門邊,床榻圍屏,以及無處不見的邊緣線腳,真可說是無窮無盡。

[4]雕與嵌

使用雕刻手段裝飾傢具,見於戰國,使用鑲嵌手段裝飾傢具,始於商周。可見雕嵌用於家具的歷史悠久。

雕嵌的技法,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到明代,已經非常成熟。從明代傢具的實物中可以看出,在小面積的雕鏤刻嵌中,刀法平穩有力而準確,轉折靈活,線條流暢,形象生動,小巧別緻,極富有生氣。

明代傢具的雕刻手法,主要用浮雕和透雕。偶而用圓雕施於盆架、中架的搭腦兩端。

浮雕也叫凸雕,就是所雕紋樣突出平面,它與陽刻的不同在於:突出的紋樣,也要以其形態的需要作深淺不同的處理,而陽刻只作平面突出紋樣。

透雕則是留出紋樣,將底子鎪空,使紋樣鎪空突出。

圓雕是雕出立體的實物。

明代傢具的牙板上多用浮雕,偶而用透雕,而擋板上則多用透雕。

明代傢具上的雕刻題材非常廣泛,有取古代之夔紋、螭紋、龍紋、鳳紋、繩紋、雲紋等。也有植物紋的折枝、牡丹、卷草、靈芝等。

在傢具上用嵌也比較廣泛,有不少傢具在坐椅的背板上,桌案的橫棖上,嵌以小塊玉石和不同色調的木飾,造成木材的色調與紋理的不同效果,也很新巧參見圖1-圖4

明代傢具的雕、嵌是工精意巧。雕刻用得很廣,坐椅背板,鏡架、盆架的牌子,床榻的圍子、桌案的牙板、牙頭、絛環板等處,都可見小面積的雕刻。用得恰到好處,沒有貪多濫用和多餘累贅的毛病。令人感到精巧典雅,無法挑剔。

明代傢具的裝飾,除以上雕嵌而外,還有難以數計的邊緣線腳——即冰盤沿線腳。

明代傢具,不取繁縟的裝飾,不以富麗華貴為美它以典雅質樸為自己的獨特風格只在局部作精緻小巧的裝飾,突出她簡素無華落落大方的特點這也是後代讚譽她為"明式"的原因。

圖解明式紅木傢具中的21個經典器型

明式傢具是我國古典傢具發展的高峰,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也代表了那個時代世界傢具製作的最高水平。通過了解明式傢具經典之作,可以提高我們對紅木傢具的審美水平。

紫檀無束腰裹腿直棖大方凳

裹腿之制,源出自民間的竹製傢具,而在裹腿棖上的立柱格內,安裝開孔絛環板是明式傢具的常見做法。

買紅木傢具,找我們沒錯!

此方凳尺寸超過常式,應當是高大正廳中的用具。在凳面下加一道約與凳面同厚的裹腿做垛邊,下再設裹腿做直棖。垛邊與直棖之間安立柱,將每面界成三格。格內嵌裝開長圓孔的絛(tāo)環板,並沿孔起利落挺拔的陽線。直棖與足的相交處安角牙,也起陽線,上下呼應。

明 黃花梨燈掛椅

所謂"燈掛",就是用來承托油燈燈盞的架子,用竹或木製成,四足,有提梁,後背狹而高,可懸掛在牆壁或置放在桌案。靠背椅中造型和它近似的便被人稱為燈掛椅。

買紅木產品,找我們沒錯!

此椅搭腦中部削出斜坡,以便頸項倚靠。兩端微微翹起,並略向後兜轉,製作圓渾,給人舒適之感。靠背板獨木無雕飾,向後彎曲,圓婉合度,至底部始有垂直之意。椅盤做出冰盤沿,線腳稍稍內斂。迎面的券口牙子鎪出單尖壺門式輪廓,弧線柔和卻有彈性。踏腳棖下托以極窄的牙條,兩側及背面均為單棖。此椅在同類椅具中可謂造型至為簡練的一種。

黃花梨四齣頭官帽椅

此具屬四齣頭官帽椅的基本形式。其特別之處在於,扶手和鵝脖相交處有長角牙直落椅面,而常見的多不及其長度的一半。三面壺門輪廓飾以券口牙子,線條圓婉勁挺,可謂柔中帶剛。突出的鉤尖雖小,卻為全椅增添了嫵媚。而足部的側腳之大,超過一般扶手椅,充分顯示出明代傢具穩定大方的特色。

紫檀南官帽椅

紫檀南官帽椅傳世甚少,如此精美者尤為可貴。靠背板浮雕雲頭形花紋一窠,由四鉤雲紋組成,於簡練中見巧思。椅盤的大邊面一根向前凸出,後背一根向里微彎,並非長方形,較為罕見。

黃花梨禪椅

椅盤甚大,寬、深僅差三厘米,成正方形,可容跏趺(jiāfū,佛教徒的一種坐姿)坐,故名曰禪椅。椅盤下安羅鍋棖加矮老(棖子上的小立柱),足底用步步高(步步高式:前棖低,兩側棖次之,後棖最高。)趕棖。該椅體形碩大,用料單細。從古代傢具發展的演變來看,禪椅恰好處在宋代流行的靠背扶手三面平齊的大椅和明代流行的玫瑰椅之間,是傳統傢具演進過程中的代表,因此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黃花梨圈椅

圈椅扶手出頭。靠背板浮雕花紋一窠,由相對的螭龍組成,尾部衍變為卷草,卷卷相抵,既對稱又不破壞圖案。椅兩側有角牙,與靠背板一木為連做。靠背板向後彎轉的弧度大於一般圈椅。椅盤的下三面有券口牙子,是比較堅固的做法。迎面牙條所飾的浮雕卷草紋,與靠背板的花紋十分諧調。

黃花梨圓後背交椅

此椅整體諧調勻稱。靠背板界成三段。上段一窠浮雕近似卷草,乃從雙螭紋變出,卻無動物形象,圓婉有致。中段端立一鼎三足,為圖案化"壽"字。其上有大小兩螭,顧盼有情。下卧一螭,翻滾欲起。寬者鍾纏枝蓮,窄者錘香草紋,黑地白章,燦然奪目。腳踏上用鐵帽釘固定鏤有古老錢、犀角等雜寶長片,尤饒古趣。著地兩根長材與後足相交處用純銀鏨花飾件,是迄今僅見一例。黃花梨圓後背交椅傳世甚稀,此具堪稱上乘。

黃花梨有束腰炕桌

邊抹頗厚,起攔水線。束腰較高,但四足上截不露明。牙條鎪(sōu,用鋼絲鋸挖刻木頭)出壺門輪廓,三彎腿。其不尋常處在於三彎腿的足端圓球又翻出花葉。每面壺門輪廓轉彎處,鎪出兩葉,一在牙條,一在腿足,彷彿兩卷相抵。但在腿足上的一卷確是一木連做,大大耗費了腿足的用料。正因如此,這一做法十分罕見。

黃花梨五足帶台座香幾

幾面邊框立面稍稍內斂,上下有凹線,中部打窪,類此冰盤沿少見。束腰分五段,刻海棠式窄長凹槽,嵌裝在露而不高的腿足上截側面的槽口內,有托,故為高束腰式。五足之間是五個正頂出尖的壺門輪廊,柔婉修長,彷彿是五個大蓮花瓣。

黃花梨無束腰裹腿直棖主桌

此桌面心由兩塊板拼成,在八仙桌上比較少見。

黃花梨有束腰內卷球足條桌

小條桌長度不及一米,牙條正中鎪出壺門拱尖,與束腰為一木連做,四面不設棖。此桌足端馬蹄向內卷轉,以圓球為結束,足下並承以底部切平的圓球。圓球的支墊再加上足腿的修築,予人翼然飄舉之感。

黃花梨獨板圍子羅漢床

此床的特點是四足的馬蹄非常扁薄,此種馬蹄多出現在方形的腿足上,而它屬於這一類型中的最薄者。其次,名貴木材傢具如用獨板更顯貴重考究,故獨板優於攢框裝板,而此床反其道行之,明明三塊獨板圍子,倒做成攢框裝板的模樣,出人意料。看來,匠師是藉新奇與變化來破除獨板的光素平整。

紫檀曲尺式圍子羅漢床

床身有束腰,素直牙條,四足鼓腿彭牙,內翻馬蹄。腿足大挖,弧度不大,此是受紫檀料本身所限。圍子用料細緻,玲瓏疏透,但無損其典雅俊美。圍子用攢接法做成曲尺式,這一圖案早在北魏時的洞窟藝術中已經出現。

黃花梨配烏木欄架格

架格為四層全敞式。其上三層設欄杆,欄杆以黃花梨作外框,正面用立材界成三格,每格內套烏木仔框,安卡子花一朵。側面不加立材,也套烏木仔框,安卡子花二朵。卡子花扁而長,兩端突出,造型罕見。第二層格板下安扁而寬的抽屜兩具,烏木作前臉,配以壺形白銅的吊牌。架格欄杆之矮,抽屜之扁,想是為求空靈疏朗之效,而烏木與黃花梨相配,黝黑濃黃,相映成趣。

黃花梨上格券口帶欄杆亮格櫃

亮格櫃的側面各有六個出頭的榫子,是為了便於拆卸而故意留的,這在柜子中實屬罕見。其雕飾精美絕倫,圖案的設計與刀工都達到很高的水平。亮格櫃在亮格上的迎面欄杆中間開敞,彷彿是一座小舞台,美觀而便於陳列,十分稀有。從亮格櫃的構造和雕飾來看,它是明代後期傳統傢具發展到十分成熟時期的製品。

黃花梨圓角櫃

圓角櫃的造型可分為圓材和方材兩種,但前者多於後者。此件為標準的方材圓角櫃。它全身光素,兩門板心用整料。櫃頂立面不施線腳,四足及門邊也不起線,只施素牙線,可謂簡練至極,體現了大璞不雕的樸素美。

黃花梨門圍子架子床

此床製作精細繁縟,覺其堂皇富麗、儀態雍容,卻無過分雕飾、重複堆砌之感,堪稱明式傢具中"穠(nóng,花木繁盛)華"的典型範例。可見,儘管簡練樸質是明代傢具的主流,但高度裝飾,豪貴華美卻又典雅不俗的作品也同時存在。

黃花梨壽字龍紋十二扇圍屏

上為絛環板,開正圓、摺扇、秋葉等各式開光。中部為隔心,可嵌裝書畫屏條。前代獻壽賀慶,往往一面作吉祥圖畫,一面書寫壽文。下部分三段:上為絛環板,透雕走獸及螭紋;中為裙板,下為亮腳,雕飾下垂雲頭。

黃花梨衣架

此衣架主要用單細圓材做成,輕盈、明快。

紫檀提盒

提盒單具者多,成對者少,紫檀成對者就更為難得。該提盒三撞,連同盒蓋共四層,置於長方形底框的槽口內。由於蓋撞之間及各撞之間均有子口咬合,故盒蓋固定後,各撞皆無錯開或脫落的現象。

紫檀獨木卷書式小几

此小几原材必須美好如玉,無瑕無痕,再經巧匠鎪割,才能製成。它看似簡單,但製作工藝繁複,對工匠手藝要求極高,所謂"貌似平淡實神奇"。而這也符合明代文人的審美標準,反映了當時文人的趣味,並可從此窺見他們的哲學思想。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給別人看看,別人都會感謝你的。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版權說明:綜合於互聯網,仙作(xianzuo.com)整理,侵權請告知處理。

題字:濮安國

著名明清傢具專家和工藝美術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木 的精彩文章:

故宮南大庫傢具擷英——燦然悅目的清宮螺鈿傢具
翹頭案:中式家居里的經典元素

TAG:紅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