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照片:慈禧太后推行新政期間的社會面貌

老照片:慈禧太后推行新政期間的社會面貌

1900年,加入義和團的女子。這一組老照片由清末在華經商的美國人Robert Henry Chandless拍攝。Robert於1900年抵達上海加入了一家英國公司,而後又到天津開辦企業。在工作之餘,他用自己的相機記錄了清朝最後10年的社會面貌。

1905年,母親和她的孩子們合影。我們對Robert的拍攝過程了解不多,其作品也沒有多高的藝術性,但這些照片記錄了北京、天津等地的真實生活場景,記錄了清朝滅亡之前的真實社會狀況,是研究晚清史的珍貴史料。

男子牽驢子馱運貨物。Robert拍攝這些照片時,正是庚子事變之後,大清王朝吃盡了積貧積弱的苦頭,慈禧太后決定從深度和廣度上擴展此前的洋務運動,實行「新政」,在經濟和政治體制方面進行改革。

1905年,廚房。慈禧太后的改革決心不可謂不強,她說:「國勢至此,斷非苟且補苴所能挽回厄運,唯有變法自強,為國家安危之命脈,亦即中國民生之轉機。」朝廷在「朝章國故、吏治民生、學校科舉、軍政財政」等方面都有革新舉動。

1904年,官員到鄉間審理案件。經過多年努力,新政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促進了經濟自由發展、法律現代化、政府機構現代化、軍隊現代化、教育現代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別是廢除科舉、預備立憲,尤其具有刮骨療毒之效,影響深遠。

1903年,外國人坐馱轎到明十三陵。

1908年,天津,工人從一家公司的倉庫搬運貨物。舉辦新政需要錢,償還列強賠款需要錢,但是大清國庫空虛,錢從何來?只能從廣大百姓身上搜刮。因此,清末出現了許多新名目的稅捐,如糧捐、房捐、新捐、學捐、鋪捐、膏捐、統捐、攤捐等等。有些稅捐是由戶部決定在全國公開加收的,也有由各地任意加收的。

1904年,街頭的剃頭攤兒。因為賦稅負擔的增加,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清末10年有一個很擰巴的現象:社會面貌的改善與民生的進一步凋敝,前者主要發生在城市,後者主要發生在農村地區。

1905年,直隸總督袁世凱的馬車。清末新政有一個意外結果,就是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閥的崛起。袁世凱通過練兵,把北洋六鎮的軍隊都抓在了自己手中。他聲名顯赫,可以左右朝政,並最終成為清朝覆亡的內部因素之一。

1905年,一男子穿過受損的鐵路橋,或被大水沖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社會中的「賤民」包括哪些人?
1912年奉天彩照:社會動蕩不安 民生艱難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