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這首唐詩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寫菊,狠狠諷刺一番啃老族

這首唐詩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寫菊,狠狠諷刺一番啃老族

近年來,「中國式啃老」闖入了社會的視野。以前說「養兒防老」,現在卻變成「養兒啃老」,甚至還小兩口帶著孩子一起啃老。而這種啃老現象並非殷實家庭所獨有,並不富裕的家庭亦然。

這首唐詩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寫菊,狠狠諷刺一番啃老族

更讓人覺得啼笑皆非的是,很多人並不以此為恥,反成了驕傲的資本,每每見到此種情況,便會引發心中感慨,更會想起鄭谷的那首《菊》:

唐代: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這首詩名為「菊」,但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寫菊。

這首唐詩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寫菊,狠狠諷刺一番啃老族

「王孫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種野生草,個頭較高,從外形看,與菊苗太大的差別,養尊處優的公子王孫們,是很容易把菊苗當作蓬蒿的。就像那些養尊處優的啃老族享受著父輩辛苦勞動的成果,卻對那些兼顧奮鬥的人嗤之以鼻一般。

這首唐詩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寫菊,狠狠諷刺一番啃老族

「九日枝枝近鬢毛」,菊苗到了重陽節,就會開出美麗的花朵,這與蓬蒿有了本質的區別。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鬢髮間。請問:有亂插蓬蒿的嗎?哈哈沒有。正如在真正的社會試煉中,真正能承擔任務並解決問題的往往是那些平時埋頭苦幹的人。

「露濕秋香滿池岸」,寥寥七字,寫秋天早晨景象:太陽初升,叢叢秀菊,飽含露水,濕潤晶瑩,明艷可愛;縷縷幽香,飄滿池岸,令人心曠神怡,菊花獨具的神韻風采,躍然紙上。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氛圍交織融合所產生的魅力。

這首唐詩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寫菊,狠狠諷刺一番啃老族

「由來不羨瓦松高」。瓦松,是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築物瓦檐處的植物。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說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洼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恰似自強的人與啃老族的對比,啃老族雖然給人感覺高高在上,但那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於人於己,並無絲毫價值,而自立自強之人憑藉自己能力發散出幽香陣陣,才是真的無比崇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這些口誤瞬間簡直尷尬到飛起,能聊下去的都是英雄
艱難的生活永無止境,但因此,生長也無止境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