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早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早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各位善友同修,早上好。在這美好的清晨,讓鳥語花香叫醒我們的心靈,迎接這美好的一天。接下來,跟隨雲谷禪師,開啟美好的早晨!

愚人自知愚昧,那人就是賢者;自思是賢者,那人是真正的愚人。

知人很難,知事也難,知理更難。但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進缺點,發揮自己的長處。一般人的問題,在於不知道人與我的關係,因為不懂「同體共生」的道理,因此不能生起慈悲心。不了解心境一如,不能心境合一,心被境界所轉,心被外物奴役,所以不能自知。

西方人說,人最難認識的是自己;國人常言,人貴有自知之明。語言表達不同,道理卻是相通的,「認識別人容易,認識自己難」。一個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方方面面,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有隻老鼠在佛塔安家,每天享受豐富的供品。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磕頭時,老鼠就會暗笑:人類不過如此,說跪就跪下了,處在我的腳下呢!一天,野貓闖進來,將老鼠抓住。老鼠連忙聲明:「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著佛!」野貓譏諷它:「人們跪拜,是向著你所佔的位置,不是向著你!」老鼠的下場可想而知。它犯了什麼錯誤,使自己葬身貓腹?那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份,高估了自己的地位。

人生關心的問題很多,其中有一個最令人挂念的事,就是自己的地位如何。諸如在家庭里的地位、在公司里的地位、在朋友中的地位、在親人中的地位等等,總要求得一個合乎自己身份的地位。」這個地位,是別人給的,卻是自己受用著,地位高,自己很高興;地位低,自己就難過。

人的喜怒哀樂會被別人給的這個「虛」的東西左右著,人卻很少捫心自問:這個地位是真實的嗎?能夠客觀評價自己地位的人,我們說他有「自知之明」。

一個人沒有「自知之明」,做事就會偏激、荒唐,因為他認識自己的眼睛被無形的陰影遮住了,從而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自己有多大的能量。

春秋時期,楚莊王要討伐越國,莊子勸諫道:「大王為什麼要討伐越國呢?」庄王答道:「因為越國政治混亂,士兵戰鬥力差。」莊子說:「臣認為智慧就像眼睛一樣,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地方,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曾經兵敗給秦國、晉國,喪失了幾百里的土地,這就是士兵戰鬥力弱了。楚國境內強盜危害百姓,官吏卻不能將其拿獲,這就是政治混亂了。大王政治之亂,兵力之弱,似乎也不在越國之下,但卻想討伐越國,這就說明大王的智慧也像那眼睛一樣了(看得到別人,卻看不到自己)。」庄王於是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莊子勸諫楚莊王」的故事說明了「知人易而知己難」的道理。一個人的智慧不在於他能夠認識別人,而在於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因此說:「能夠自我認識才稱得上有智慧。」

既然自知之明很重要,那麼究竟什麼是自知呢?所謂自知,當然不僅僅限於知道自己的地位,而是全方位地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稱之為「貴」,可見人是多麼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稱之為「明」,又可見自知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

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見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見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

人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首先要知道自己多高、多重、多胖、多瘦、多美、多醜這些外在的東西。對這些有了可觀的認識,就不至於犯一些「東施效顰」的外在錯誤。

人一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一個不能認識自己的人,是危險的。據說在阿爾卑斯山的入口處,就寫著「認識你自己」這樣一句警語,讓人們永遠記住這句話。因為只有認識了你自己,你才能變得睿智,你才能勝不驕、敗不餒,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踏踏實實過自己的人生。

自知是「寬心」的一個重要部分。人不與自己為敵,首先要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狀況。你愛也罷,恨也罷,滿意也罷,期望改進也罷,都要建立在「自知」的基礎之上。知人很難,知事也難,知理更難。但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進缺點,發揮自己的長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境 的精彩文章:

早課:愛至深處,自然感動
早課:生命有長短,光陰莫虛度

TAG:禪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