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口服胰島素不再遙遠!竟是烏龜幫了忙

口服胰島素不再遙遠!竟是烏龜幫了忙

不想錯過最新療法資訊?

從前一直以為,烏龜得靠互幫互助才能翻身。

今天一查才知道,原來大多數烏龜都有自己的獨門翻身絕技。

而就是這個絕技,也許將幫助全球數以億計的糖尿病患者,實現一個持續了百年的夢想——胰島素口服。

會翻跟頭的胰島素

1922年以來,研究者們探索了無數次,希望將胰島素變成可以口服的藥物。

但實際上,直到現在,都沒有真正能夠替代注射劑的口服胰島素問世。

好在,研究者們從來沒有放棄過讓胰島素可以口服的夢想。

圖丨https://www.diabetesevoce.com.br

近期,世界頂級期刊《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布列根和婦女醫院,與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公司合作,研發出了一種高科技口服胰島素膠囊——SOMA(自定向毫米級給葯裝置)。

這個小膠囊或將為口服胰島素的研髮帶來實質性的突破。

SOMA膠囊與以往的胰島素製劑很不一樣。

除了擁有保護殼,它還能翻跟頭。

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它的外形酷似一種動物。

圖丨《科學》雜誌

沒錯,就是烏龜。準確的說,是豹龜。

豹龜的殼是天然的不倒翁,藉助龜殼表面受力的不穩定,以及重心低的特點,它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回歸四平八穩的狀態。

科學家們使用計算機技術,模擬豹龜的身體構造,設計了類似形狀的胰島素膠囊,使它擁有了翻跟頭的能力。

動物實驗結果顯示,不論怎麼翻轉實驗對象,膠囊都能準確地回到穩定狀態。

SOMA膠囊重心較低時達到穩定

圖丨《科學》雜誌

會自動打針的胰島素

不過,為什麼要費盡心思地讓膠囊翻跟頭呢?

這是因為,SOMA膠囊里,胰島素被製成了一根小探針,且針頭朝下,只有方向正確時才能接觸到人體的胃壁組織。

在胃內自動定向的SOMA膠囊

圖丨《科學》雜誌

探針長約1.7mm,頂端有一個彈簧,被糖片束縛著。

隨著糖片被胃液融化,探針會被彈簧推出,準確地扎入胃壁,開始傳送胰島素。

整個過程用時約一分鐘。

這種給藥方式不僅可以保護胰島素不被降解,還能達到和皮下注射相似的吸收效果。

圖丨Giovanni Traverso

也就是,給一顆糖,再扎一針。效率相當高。

圖丨堆糖

當然,消化道與皮膚不同,基本是感覺不到疼痛的。

成功扎針之後,胰島素會在重重保護下漸漸釋出,被緩慢且有效地吸收入血液循環。

SOMA胰島素膠囊

而因為探針本身也是由胰島素製成,所以不會被殘留在體內。

另外,由於胃壁組織較厚,恢復速度很快,且有粘液快速覆蓋保護,所以不必擔心胃會因此而受傷。

一顆在胃內成功定向的膠囊

圖丨《科學》雜誌

實驗豬的研究結果顯示:SOMA膠囊不僅吸收效率很高,被阻塞的概率也非常低。

研究者3.5個小時內,檢測到了胰島素水平的上升和血糖水平的下降,並且沒有發現明顯的毒副作用和胃組織損傷。

這樣的效果是非常喜人的!

而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積極地對膠囊做進一步的改進,使它的殘餘能夠被更加有效地回收。

口服胰島素潛力無限!

事實上,諾和諾德在參與SOMA膠囊的研究前,曾參與另一種口服胰島素的研發,即OI388GT片劑。

該葯的早期臨床試驗數據很優秀,顯示出了與胰島素注射劑一樣的血糖控制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OI388GT的吸收效率仍是不夠高。患者需要吃大量的藥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但這也部分說明了,胰島素口服是有希望實現的!

隨後,SOMA膠囊的出現,給了我們更大的信心。

它的設計新穎而獨特,能夠有效解決胰島素吸收效率的問題,具有很大的實現價值。同時也為口服胰島素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員還表示:不只是胰島素,若這套藥物遞送系統被證實有效,那麼未來,其他蛋白質或多肽類藥物的遞送也將能夠用上同樣的技術。

圖丨堆糖

然而需要明確的是:SOMA膠囊還未經歷臨床試驗的考驗,研究人員仍需要一段時間探究該葯長期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過我們始終相信,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之後,口服胰島素將不會只是一個空想。終有一天,糖尿病患者將能夠擁有更高質量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泉 的精彩文章:

TAG:醫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