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詳解—古代正統的佛珠為何都是108顆?

詳解—古代正統的佛珠為何都是108顆?

歷史上,清王朝將佛珠帶進了王朝帝室,清朝文武百官,王公大臣無一例外都要佩戴佛珠,按滿清貴族禮制,朝珠級別中屬帝王綠翡翠為名貴。

朝珠與佛珠的淵源

追根溯源,清代朝珠源頭是藏傳佛教的佛珠。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和信物,通常選用香木、硬殼樹籽製作,貫穿成串。按照制式,通常可分為持珠、配珠、掛珠三類。

持珠,即在手中持念的佛珠,18顆到54顆子珠不等,常配有雍容大氣的墜飾和流蘇,在文玩圈中俗稱手持。佩珠,即戴在手腕的佛珠,以18顆子珠最為常見,俗稱手串,也是清代宮廷手串的原型。掛珠,即掛在頸上的佛珠,通常108顆子珠,並配以佛頭、隔珠、弟子珠,也是清代朝珠誕生的來源。

根據經典記載,1080粒的佛珠為最上品,因為太長,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常見的上品佛珠108粒,中品為54粒,還有42粒、21粒、14粒,及凈土宗的36粒、禪宗的18粒等。《甄傳》劇中,雍正皇帝總是把玩一條配以明黃色流蘇的翡翠持珠,這串佛珠的27顆子珠,表示他所修行的是四向四果的27賢聖位。

108顆成為清宮廷服飾的標準

有108顆子珠的掛珠在清朝得以發揚光大,發展成朝珠,成為宮廷服飾的標準佩戴品。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清代帝後朝服像中可以看到,最初的三位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帝沒有佩戴朝珠,而順治帝的皇后佩戴了朝珠,順治帝的母親孝庄文皇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佩戴了朝珠,自康熙帝以後,歷代帝後朝服像均有朝珠。

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就已經開始奉行支持藏傳佛教的政策,並經常把佛珠賞賜給屬下,各級官吏將領也把佛珠當作禮品進貢。後來作為清廷冠服佩飾標準的朝珠,其樣式就源於藏傳佛珠。

朝珠成為宮廷冠服佩飾確立於順治帝入關後,隨著服飾制度漸趨完備,朝珠的製作和佩戴規範也載入乾隆28年編撰的《欽定大清會典》之中,以示鄭重。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衛和京官等,均可佩掛朝珠,並且成為皇帝對文武百官的賞賜以示恩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剛菩提網 的精彩文章:

太會玩了!紫金鼠菩提雕刻哆啦A夢
文玩「三心境」,你在哪一層?

TAG:金剛菩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