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世紀的歐洲大學,絕不是純潔的象牙塔,它是各種熊孩子的聚集地

中世紀的歐洲大學,絕不是純潔的象牙塔,它是各種熊孩子的聚集地

某大學的「長江學者」涉嫌學術抄襲,將大學教育出現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其實大學從來不是純潔的象牙塔,早在中世紀,歐洲的大學就有各種亂象。

當時修道院作為歐洲唯一的高級教育機構,模式類似於現在的大學,還會頒發就業許可證,因此讀書不可避免地帶有功利性——不易就業的學科門可羅雀,而便於撈金的學科全部爆滿。教士們慘痛地說:「學生的心靈被玷污了,整日盤算著如何滿足慾望。」

當時最著名的巴黎大學沒有固定講堂,學生們在一條街上租用教室,這條街被稱為稻草街。顧名思義,稻草街就像爛泥塘,用乾草鋪上路面,才能供人畜行走。野山溝、亂墳崗上建大學更是見怪不怪,老師在一樓口若懸河地談古論今,而老鴇和妓女在二樓賣力地吆喝拉客。當時的大學生可不是什麼天之驕子,幾乎都是社會蛀蟲,因為他們到處尋釁滋事,只顧吃喝嫖賭,就是奉行絕對自由主義的高學歷流氓。

享樂之餘,他們最愜意的事就是在課堂上呼呼大睡,但仍厚著臉皮向父母或資助人寫信要錢。據現存的書信資料顯示,為了要錢,他們使出各種花招——先是哭窮,說自己「生活在地獄的底層」;接著引經據典,表示「如果沒有巴克斯(酒神)和克瑞斯(穀神),阿波羅(文藝之神)也會感到寒冷」;然後大打親情牌,暢想「假如每年能多一鎊或60先令,就能更加快樂」;還會自創哲理金句,比如「貧窮是探求知識的邪惡後母」。如果從長輩手裡拿不到錢怎麼辦?他們就找猶太人借貸,最後被「利滾利」搞得心力交瘁,經常為此鬥毆,甚至連殺人都不罕見。

1229年3月,巴黎大學發生了一次大規模騷亂。一夥大學生在酒館裡因賬單糾紛而開始群毆,老闆叫上一群早已看不慣熊孩子的市民把他們暴打一頓,扔在街上。第二天,這些大學生操上傢伙趕來,搗毀了酒館,還嫌不解氣,又把沿街其他店鋪砸得一片狼藉。由於社會影響惡劣,攝政太后親自介入,命令王國糾察隊沖入大學,逮捕暴徒。雙方發生激烈打鬥,好幾個學生當場殞命,在巴黎大學引發輿論狂潮。

無獨有偶,1355年的牛津大學也不太平。幾個大學生抱怨酒水難喝,把店主暴揍一頓,積怨已久的牛津市民自帶武器沖入大學。雙方打得昏天黑地,若干學生不幸身亡。由於大學生上街鬧事幾乎成為一種潮流,不少大學組織專門人員監督學生的思想和言行,甚至用鞭刑來懲戒學生,這些人員被稱為「狼」,但仍鎮不住場面。

不僅學生犯渾,當時很多大學老師也品行不端,比如著名學者阿貝拉爾。他在巴黎大學出名後,教堂主事將17歲的美貌侄女愛洛伊絲送到他的門下,結果他很快就與這位女學生發生了不正當關係,甚至連雙方約會的錢都是從教堂主事那裡要來的「教學補貼」。愛洛伊絲意外懷孕後,阿貝拉爾承諾會娶她,卻將她送到鄉下的修道院里,從此不聞不問。憤怒的教堂主事僱人割了他的命根子,最後將他趕到修道院里了卻殘生。

面對這些亂象,大文豪喬叟在書里刻畫了「驢子」伯內爾的形象,此人在巴黎大學深造七年,卻連一個單詞都沒學會,只會驢叫,然而一畢業就得到了大主教這樣的肥差,實在諷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管理者究竟該如何管理團隊?「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是個反面教材
他是一名貪污犯,新皇登基,一道諭旨下來,令勞改所人員大跌眼鏡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