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俗語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指的是什麼?醫生給了答案

俗語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指的是什麼?醫生給了答案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中醫理論了,最早記載於《皇帝內經》中,是岐伯提出的。岐伯是中國上古時期最有名望的醫學家,被尊稱為「華夏中醫始祖」。當時,黃帝帶著問題去諮詢岐伯,黃帝問岐伯:我想知道人體內的五臟疼痛,到底是中了什麼邪氣呀!」岐伯說:「氣血流通不暢,人體就會疼痛。」

俗語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指的是什麼?醫生給了答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然而,「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個說法也被不少不正規的按摩店利用了,有些按摩店認為按得越大力,氣血才能越通暢,越有效果。還有的認為,哪裡痛就按哪裡,按通了就不痛了,這些實際上都是對這句話的誤讀。

按摩只是一種治病的途徑,真正想要達到治病要靠醫生的思維,任何疾病的治療,主要是靠醫生對疾病的看法。這對疾病的認識要靠醫生的認識與經驗,在這個基礎上採取方法才能有效。

那麼「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呢?醫聯媒體採訪了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馬友盟副教授,為大家解讀中醫「通」與「痛」之間的聯繫。

俗語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指的是什麼?醫生給了答案


中醫認為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指的是血管還是經絡?

馬友盟副教授指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個概念當然是指經絡了。血管是現代醫學解剖學當中的概念,在古中醫當中根本沒有血管的概念。所以,「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肯定是指經絡的。雖然古人沒有血管的概念,但是古人的經絡概念可能是把血管包含在內的。

經絡「通則不痛」是什麼原因呢?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中的「通」指的是經絡暢通,暢通表現在人的精氣神和舒適度上面。比如說,經絡不通的問題會引起一些關節疼痛、胃腸不適、一些婦科疾病、頭暈、頭痛等,其中包括內科、婦科等都會因為經絡不通而產生痛苦,經絡不通引發的疾病是多種方面的。此外,血管與經絡不同是因為中醫和現代醫學研究疾病的視角不同,解決問題的思路也不一樣。

俗語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指的是什麼?醫生給了答案


中醫為什麼要暢通經絡?

馬友盟副教授解釋道,中醫講究健康的人體經絡一定要暢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所以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在中醫來講主要是從暢通經絡作為出發點,這就是古人高度智慧結晶了。儘管很多病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都已經研究的很透徹,具有十足的說服力,但卻找不到治療的辦法。雖然古人留下來的中醫很多時候不具備很強的說服力,現在有很多人都不信任中醫,但是如果按照古人治療疾病的思路,居然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治癒一些西醫無法解決的疾病。

古人長期的生產實踐,包括日常的勞動、與自然作鬥爭以及鑽研疾病。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高度概括了暢通經絡的關鍵所在。由於概念十分抽象,導致現代人民對此的認識比較模糊,甚至是根本不清楚是為什麼。但是,只要按照古人思路去做,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清風計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聯媒體 的精彩文章:

舌苔變得又白又厚?這可能是在傳遞2個信息,不要輕視
夫妻「行事」也有4個禁忌,若操之過急,可能引來麻煩

TAG:醫聯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