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臨帖之神」:鍾繇小楷要像我這樣寫才有味道!

「臨帖之神」:鍾繇小楷要像我這樣寫才有味道!

總第一四五六期;歡迎關注。

上文講述了祝允明臨學鍾繇、王羲之小楷的路徑,作為一代」臨池射鵰手「,祝允明的臨帖功夫500年來無人不服。那麼,他有哪些獨到之處?又是如何博採眾長、融會貫通的呢?——@編輯組

04/

獨到的異體字運用

縱觀祝允明一生的小楷作品,用字的豐富性遠超前人及同時代的書家。他善於對字形的結構、偏旁進行改造、移位,變形後的字形既合乎文字規律,又大大減少了相同字形的雷同情況,增加了作品的文字內涵。

允明早年書寫異體字就已然成為一種習慣,如《千字文》就大量使用異體字,如「辨」、「畝」、「熟」、「藝」、「搖」、「根」等異體字寫法。(詳情敬請參閱《「臨帖之神」祝允明,小楷《千字文》》)

晚於《千字文》一年所作的《唐宋四大家文卷》異體字也不少,如「德」、「惡、」焚「、」繁「、」粟「、系」等。

《題倪瓚秋林遠岫軸》(下圖),以鍾繇體式為主,字僅兩行,然雜有唐宋人筆意,個別字偏旁移位,筆畫拉長,有強烈的表現慾望,如「斑」,最後一筆右拖重頓,筋骨外露。

「事」、「機」、「墨」等字的異體寫法。觀察這段題跋的用字,可以顯見出,他題跋作字,腦海里並不會時刻聯想到文字學的相關知識,卻能熟諳構件替換、偏旁部首的變形移位等構形規律。

中年所作的《跋歐陽修付書局帖冊》(上圖)和《關公廟碑》(參閱前文),唐宋人的面貌多一些,但中間也時而夾雜異體字,前者如「慰」,後者如「受」、「操」 等。

晚年所作《東坡記游卷》和《前後出師表》,通篇一氣呵成,毫無懈怠,比較快捷的字跡,也不顯得隨意輕率,異體字的使用更豐富了作品的文字內涵。

允明離世前一年所作的《和陶飲酒詩冊》(下圖),全篇大部分篇幅採用鍾繇體式小楷,中間有小段用章草寫成,小楷部分時有闌入唐、宋人筆意,且大量運用異體字形,如「倦」、「妍」、「復」、「乖」、「解」、「生」等。

熟練而快捷的使用異體字大大增加了允明小楷作品的藝術內涵,祝允明之後,在小楷作品中書寫異體字以調節節奏和氣息的做法蔚然成風,許多書家競相為之,如其後的王寵以及晚明的傅山、黃道周等人。

05/

注重融通

允明臨書、仿書,極注重融通,四十一歲所臨《黃庭經》(下圖),筆畫短肥厚重,結體亦稍扁,顯現出受鍾繇體式、筆意影響的痕迹。

《臨魏晉唐宋人書冊》,約書於三十五歲之前,遍臨鍾繇、獻之、歐陽詢、虞世南、蔡襄、 蘇軾、庭堅、米芾等人,把他們集中到同一卷中,款云:」閑中戲臨,幾欲付之水火,觀者當謂祝生多兒態也。「可以想見,允明平素家居,類似這樣的臨作是常有的。

中年以後的祝允明以能擬某家筆意為能事,在他為別人作品題的跋里,總是千方百計以所跋內容字體的風格為之,如《跋趙氏一門法書》, 純仿趙孟頫筆意,與所跋內容風格極為相近(下圖)。

這種過目他人的作品就想並且能模擬其筆意、風格的做法,對允明來講已然成為一種習慣,毫無疑問,它強化了祝允明對前人各家書法風格的融通能力。

祝允明還熱衷於書雜體書卷,他幾乎能遍仿前代的所有書家,把這些內容集中到一卷書作中。

在《墨林藻海》(下圖)卷中,祝允明 模仿了從魏晉到宋元所有著名書家的書寫風格, 這些書家涵蓋鍾繇、右軍、大令、歐陽率更、虞 永興、魯公、眉山、豫章、襄陽、子昂等人。

在 《寫各體書與顧司勛後錄》中他說:」今效諸家裁製,皆臨書以意構之爾。此在建康為顧司勛所強,《黃庭》《蘭亭》《急就》章草,二 王、歐、顏、蘇、黃、米、趙,追逐錯離。時迫歸程,無暇豫之,興,又乏佳筆,只饒得孺子態耳。欲且捲去,司勛臨之勢有不可,姑記日月耳,後倘有餘力,期書一二來,幸肯換之。「平時隨意的臨作強被朋友索去,允明希望以後拿認真書寫的作品換回。王世貞曾跋《祝京兆諸體法書》詳述允明所本古人:

《擬古》以下四章擬《黃庭》,《春遊》二章擬《蘭亭》,差小。 若《閨懷》則《曹娥》《洛神》之流耳。古言一跋擬章草,跋及古調亦然,而微涉仲溫,然皆古雅有深趣。《昆福寺》以下五章,鋒微斂,《六宮戲嬰圖》以下三章,鋒微露。然姿態自勝,不知誰擬,要之自晉人流出。《朝元引》以下九章,擬眉山。《秋夜》以下四章,擬雙井小米。《山水》以下二章及《渡口》一章擬南宮,中間微雜一二己筆,蓋不欲為韓干似也。《修夕詞》 以下六章,結法與《黃庭》並觀。

允明仿書的本質不同於傅山把各種書體的字書寫到同一卷上,它集中的是古代楷書、行草書風格的演變史,這種做法更能提高融通古代各家的能力,體會他們之間的細微差別,對學書而言,切中要害且有意義。

總之,祝允明學習鍾繇小楷,並未僅限於某一方面的形摹,他以正統的書學觀和」化古人為我用「的創新意識,在用筆、用字等方面狠下功夫,不僅得到了鍾書的」古雅「之氣,還大量運用異體字豐富作品的文字內涵,成功拓展了小楷多種體式並行、異體摻雜現象的發展。

當下,展覽書風盛行,也產生了一些具有」共性「的弊端,如:為了追求」拙「意,刻意在筆畫連接處突出」斷「意;片面強調長向突出的筆畫,作品往往整齊劃一,有雷同之感;等等。如此種種,皆是對鍾繇小楷的誤讀,從這個意義上講,祝允明的學書道路和方法頗值得今人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米芾嗜古成癖,為何卻獨服「篆籀」之筆?
楊瘋子「神仙筆法」,董其昌如何臨?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