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CTC檢測:發現血液中的「癌症運輸車」

CTC檢測:發現血液中的「癌症運輸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肺癌已經成為全球男性和女性的第一癌症殺手。同時肺癌也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年發病率為35/10萬(即每10萬人就有35人患肺癌)。而且肺癌起病隱匿,70%的患者在診斷時已發展至晚期。癌症相關的死亡原因多為轉移,肝臟為最常見轉移部位。

近年來,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在臨床應用上頻頻出現諸多新概念,有望成為精準醫療這艘世紀巨輪上的一面旗幟。CTC檢測對於健康人群能從源頭上減少「患癌率」,對於腫瘤患者能夠提供最科學有效的「一對一」個體診療。

CTC檢測:發現血液中的「癌症運輸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簡單抽血就能檢測

現代醫學已將惡性腫瘤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定義為一種慢性疾病,但是我國的腫瘤死亡率和帶瘤生存期都遠落後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為此,國內腫瘤領域不斷提出「精準醫療」理念,即以大數據為基礎,以新技術為工具,為癌症患者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醫治。

精準醫療=精準診斷+精準治療。傳統腫瘤分子診斷技術,需要通過手術或穿刺獲取組織樣本,對病人產生創傷,而且無法進行動態監測。隨著分子診斷市場高速發展,CTC、PDX、CtDNA技術迎風而起,不用組織穿刺,通過血液、尿液這類非侵犯性取得的標本進行診斷和評估,無侵入性,可頻繁多次檢測,有助於醫生精準地針對不同病人選擇治療方案,開處不同耐受、吸收和療效程度的藥物。

CTC技術就好比在血液高速公路上,攔下「癌症運輸車」來找疾病信號,只需簡單抽血就能檢測完成。隨著實體腫瘤的生長,在周圍微環境發生了特定的變化時,一部分腫瘤細胞將獲得異常的活動能力。這些細胞如同「邪惡的尖兵」,從原發腫瘤上脫落,在身體里尋找新的落腳點。搭乘血液快線的脫落腫瘤細胞被稱為循環腫瘤細胞(CTC)。CTC檢測技術不僅僅能夠用來評估已被診斷的癌症患者,還有可能幫助未察覺到患有癌症的病人檢測出癌症。國外研究發現,CTC檢測技術有助於肺癌、轉移性胰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診治。

腫瘤的診療不可否認有一定模式,但是不能照搬,應該「因人施治」。目前,CTC技術可用於判斷預後以及複發檢測;對CTC進行單細胞測序,可指導腫瘤用藥、掌握癌症的動態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從血液中分離出來的活體CTC,還可進一步培養,用於構建腫瘤研究模型。例如有的癌症病人發現腫瘤很早,陰影也就幾毫米,甚至片子上都看不清,結果很快就轉移。這類患者通過CTC檢測,能夠對早期發現和後期治療提供科學「決策」。

肺癌轉移的「預言師」

任何治療方案都不能「包治百癌」,我們先通過CTC早期檢測,預測哪些患者是可以獲益的,再進行精準治療。對於那些不能通過現有治療獲益的患者,就要及時更換治療方案。我們所帶領的團隊,已將CTC檢測臨床重點運用於肺癌領域,預測腫瘤的轉移及複發。

肺癌的癌變、發生髮展,侵襲轉移和化療、放療抵抗,複發及預後,等,是非常複雜的過程。CTC檢測技術可應用於肺癌患者的早期診斷、靶向藥物的選擇以及動態療效監測等。CTC還能成為「預言師」,讓醫生和患者通過它的檢查結果,判斷能否手術切除及預測預後。研究發現,不能手術切除患者的CTC陽性率顯著高於可手術切除患者;反過來也可以運用CTC檢測結果考慮是否選擇手術。

比如,肺癌病人血液中已經查見循環腫瘤細胞,不管原發腫瘤大小,其「個體化」分子分期為IV 期,不會選擇先為病人做手術,而是先做化療,然後再複查CTC,考慮病人是否適合手術治療;如果化療後血液中沒有發現CTC,技術上又能做到肺癌及受侵的組織器官完全切除,則考慮選擇手術治療;手術後再根據術後的病理分期,補充術後輔助化療或放化療。CTC還可用於快速判斷治療是否有效,如果CTC水平在化療期間降低,則提示治療是有效的。而以往常規的CT掃描,需要在治療後的2~3月,才能判斷腫瘤生長是否得到了有效遏制。

但是,目前臨床條件下進行的CTC評價數據較為零散,且較少將CTC數據作為肺癌患者手術的「門檻」。我建議應當根據肺癌病人的「個體化」分子分期和分子分型不同,決定治療方案的個體化精準選擇,合理、有計劃地綜合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特別是在CTC檢測技術用於即時評估腫瘤發展狀態時。

(文/吳曉安 教授 主任醫師 漳州正興醫院 編輯:王博)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立春過後養生保健五注意
年輕女性要警惕低血壓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