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染帛嘗尿為測病

染帛嘗尿為測病

凡是問起中醫診斷疾病的方法,一般都會回答說,中醫看病,不過望、聞、問、切四個方面。

的確,這是中醫診斷學的基本內容。,就是用眼睛看,包括望神態、面色、皮膚、舌質、舌苔等等。診是聽聲音、嗅氣味。問診是問病人一般情況、問病史、問癥狀等。切診分診脈和按診。按診是醫生用手觸摸和按壓病人某些部位。

除此之外,古代醫生還運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來診斷某幾種病。這裡所說的是診斷和檢驗黃疸病、糖尿病的方法。

染帛診斷黃疸

西醫診斷一個人是否得了黃疸性肝炎,除了用肉眼觀察病人眼球的鞏膜是不是黃染外,還必須進一步做尿和血的檢查。

中醫鑒別黃疸,也是先用望診,先看病人有沒有眼睛發黃、身體發黃。同時,古代醫生還用了一個方法,就是以絲織品——帛或白紙,浸到病人的小便里,看病人是否得了黃疸,或是檢驗黃疸病人吃藥以後,病情是否得到了改觀。

晉代名醫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卷二、卷四和唐代王燾的《外台秘要》卷四,都記載了染帛染紙驗尿

《肘後備急方》第二卷介紹,病人得了膚黃病,開始覺得四肢沉重,渾身不舒服。接著,眼睛發黃,漸漸發展到面部發黃、全身皮膚髮黃。這時,應該馬上叫病人將小便撒在白紙上,白紙就好像用黃柏的水染過一樣,說明熱毒已進入身體的深部,必須立即治療。

治療過程中,醫生為了隨時掌握黃疸病人的病情有沒有好轉,藥物是不是對症,效果如何,便囑告病人家屬,在每天夜間,把帛浸到病人排出的小便里去。第二天把帛晾乾,記下日期,前後進行比較。如果帛的顏色一天比一天白,說明病人的黃疸開始退去,也證明藥物是有效的。依據帛的顏色判斷病人是否需要繼續服藥,以及決定服藥量的多少。就當時的條件來說,它不失為一種合乎科學道理的檢驗手段。現代的染色試紙,正是從這一原理上發展起來的,只是更先進罷了。

嘗尿診斷糖尿病

糖尿病,中醫稱消渴。病人的主要特徵是三多,即多吃、多喝、多尿。後期消渴病人往往疲乏、消瘦。中年以上的消渴病人大多數是體態肥胖者。古代不少帝王、文人,如漢武帝、唐太宗、唐高宗、司馬相如、韓愈等,都得過消渴病。

我國很早就知道消渴病人的尿是甜的。如《外台秘要》第十一卷記載:「消渴者······每發即小便至甜。」那麼,怎樣才知道病人的小便是甜或不甜呢?這可能是細心的人們偶然發現的。

《普濟方》第一百七十六卷說,消渴病人的尿「如濃油,上有浮膜,味甘甜如蜜」。尿撒在地上的時間久了,「諸蟲聚食」螞蟻等小蟲就聚攏來吃其中的糖分。

病人將尿撒在地上,等螞蟻來吃,這樣診斷消渴病人的辦法當然是很不方便的。因此,醫生往往採取原始的,但是比較簡單的方法,讓家屬嘗一嘗病人的小便。傳說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患消渴病時,他的夫人卓文君就曾經嘗過其尿。

染帛嘗尿為測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秋楓木 半夏 蛤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中醫藥大學 的精彩文章:

春節期間,怎麼吃之葷食篇
春節吃太多?練一下「五禽戲」消消食!

TAG:上海中醫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