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中,趙國向齊國借糧,齊國為何選擇拒絕呢?

長平之戰中,趙國向齊國借糧,齊國為何選擇拒絕呢?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草在行軍作戰中的重要性。糧是指糧食,也就是軍中的糧食,草是指軍中馬匹所吃的草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糧草對戰爭的走向起到了重要的影響。比如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很多次就因為糧草耗盡,所以退軍。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長平之戰,原本是一場長期的攻守較量。但是,趙國大軍因為糧草上逐漸支撐不下去了,所以決定用趙括取代廉頗,以此和秦軍主動決戰。當然,最後的結果是白起擊敗了趙括,並坑殺了45萬左右的趙國士卒。在長平之戰,趙國曾向齊國借糧,但沒有成功。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中,趙國向齊國借糧,齊國為何選擇拒絕呢?

首先,根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在長平之戰中,趙國大軍一開始的統帥是廉頗。對於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準備以以逸待勞的方式首先挫殺秦軍的銳勢,然後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然而沒想到秦國召集大量人馬來疏通渠道,讓秦國可以直接從水路運糧,其運糧甚至比趙國更快,更暢通。並且,秦國擁有巴蜀之地和關中這兩大糧倉,所以糧草比較充足。與此相對應的是,趙國卻相反,開始並沒想到變成持久戰,開戰不久就糧草匱乏,廉頗拖了兩個月後,趙孝成王就已經不耐煩了。

在此基礎上,在向齊國等諸侯國借糧遭到拒絕後,趙孝成王只能選擇用趙括來取代廉頗,以此來和秦軍展開決戰。那麼,問題來了,對於齊國來說,為什麼不借糧給趙國呢?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一方面是因為齊國和趙國之間的關係是比較緊張的。在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中的齊國和趙國多次交戰,就趙國來說,廉頗、趙奢(趙括之父)等名將多次進攻齊國,從而奪取了齊國的部分疆域。甚至在長平之戰後,趙國依然沒有停止對齊國的進攻。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面對經常攻打自己的趙國,齊國拒絕借糧也就沒有什麼奇怪了的。

另一方面,對於齊國來說,也希望坐山觀虎鬥,所以沒有在糧草支援趙國,而是坐視趙國和秦國之間的消耗。在戰國中後期,趙國因為胡服騎射,得以在軍事實力匹敵秦國。對此,從齊國乃至於魏國、韓國、楚國、燕國等諸侯國的利益出發,不管秦趙誰贏得了長平之戰,對於自己都是一個重要的威脅。在此基礎上,齊國希望趙國和秦國因為長平之戰而兩敗俱傷,從而讓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因此,不僅齊國沒有借糧給趙國,對於魏國、韓國、燕國、楚國,也基本上在長平之戰時保持了沉默。直到邯鄲之戰時,魏國和楚國才派遣大軍支援趙國,以此打退了秦國的進攻。

最後,長平之戰時,齊國在位的君主為齊王建。根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齊王建是戰國時期齊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21年在位,由於秦國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籠絡齊國,優先進攻韓國、魏國、趙國等國,齊國才得以安享太平。在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下,齊國在秦國進攻其他諸侯國時無動於衷。而且,在樂毅的五國伐齊時,趙國也參與其中,這很可能也是齊國不借糧給趙國的重要原因。總的來說,在戰國後期,齊國和齊王建因為對長平之戰等戰役不管不顧,所以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了。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大軍進攻齊國,齊王建才如夢初醒,當然,其最終還是放棄了抵抗。也即在秦滅六國中,只有齊國是不戰而降的。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為何「安史之亂」還是打了八年?
江陵之戰:關羽兵敗身亡,呂蒙步入巔峰!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