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陝西發現1件文物,引來西方國家追捧,花2萬多美元買複製品

陝西發現1件文物,引來西方國家追捧,花2萬多美元買複製品

光緒皇帝在位後期,清朝已經進入油盡燈枯的末日階段。雖然慈禧太后和李鴻章等人竭力想扭轉大局挽救大清,但一切都已經無濟於事,徒然在內憂外患交織的局面中苦苦掙扎。清朝的各級官吏,也在大廈將傾的恐慌中惴惴不安,各自為自己的前途打算。大清朝就好比一架行將散架的破馬車,漫無目的地躑躅獨行,一步步走向衰亡。

清朝國事糜爛不可救藥,不僅讓老百姓們衣食難繼民不聊生,也給中國的歷史文物資源帶來一場浩劫。西方各國的很多文物大盜,頂著所謂「探險家」「考古學家」的幌子,潛入歷史文物遺存極為豐富的陝西、甘肅等地,用各種手段大肆盜掘文物,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年的法國人伯希和、英國人斯坦因的敦煌盜寶事件,給我國歷史文物造成了一次嚴重損失。除了敦煌文物在西方引起轟動,同一時期的另一件文物,也引來西方各國追捧。

陝西西安郊區有一座金勝寺,它曾是有著悠久歷史的一座千年古剎。但隨著歲月播遷,風雨滄桑,到清朝末年時,它已經淪落成為衰朽不堪、斷壁殘垣的一個破廟。1907年,有一個旅行者意外地在金勝寺發現了一件唐朝文物,由於這件文物意義重大,消息迅速不脛而走,引來西方各國駐華使節的極大興趣,進而又在整個西方世界掀起一場波瀾,受到西方國家的追捧。

這件文物為何會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這是一塊大型石碑,正式名稱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身高約2米,連底座則接近3米,上寬90多公分,下寬1米,厚約30公分,總重量約2噸多。這塊石碑製成時間為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已經有了1千多年的歷史。

這塊石碑不同於普通石碑,它記載了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所謂「景教」就是唐朝對基督教的一種別稱。碑文由波斯傳教士撰寫,唐朝官吏書寫,如實記述了景教傳入唐朝的前後始末過程,以及在唐朝數百年間的發展經歷,被視為中西文化交流史和宗教傳播史上的一件里程碑式的重要物證。

由於當時的西方歐美國家很多都奉行基督教,對於基督教在東方的傳播歷史一直十分關注,因此這塊石碑一經發現,就引來西方歐美各國的注意與追捧。由於石碑所在的金勝寺已經破敗不堪,香火寥落,石碑幾乎完全處在一種無保護狀態下,扔在野地里遭受日晒風吹、風雨侵蝕,清朝對此漠然視之,西方國家卻看不下去了,教會、學者、歷史學家紛紛發聲,強烈要求清朝採取措施保護這一珍貴文物。

英國《泰晤士報》甚至聲明,「聞名世界之景教碑,時至今日,任憑自然破壞、人為摧損而無半點保護措施」,如果清朝不肯履行保護職責,英國就應該施加壓力,「勸求清國官員至少建一碑亭,使之保護景教碑。若不採取適當辦法,如此貴重之景教碑,恐早晚會蕩然無存」。各國駐華使節也找到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強烈要求清朝採取保護措施。

清朝方面迫不得已,最終為石碑建立了一個遮蔽風雨的小小碑亭。事情至此並未結束,一些文物大盜也把貪婪的目光盯住了這塊石碑,妄圖把它偷運到國外非法牟取暴利。丹麥探險家荷爾姆搶先出手,他改裝成一名記者潛入金勝寺,但經過一番勘察後大失所望。因為石碑體量巨大,重達2噸多,在當時交通條件下想把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偷運出國,幾無可能。

荷爾姆不肯空手而歸,請來高手石匠,仿照原碑的樣式和碑文,製作了一個較小的複製品,運往國外。由於此碑當時已引起各方關注,荷爾姆就連把這塊複製品運走都困難重重,費盡周折,前後耗資2萬多美元,才把這塊複製品運到美國,後被梵蒂岡教廷收藏。這塊石碑原碑躲過一劫,珍藏在西安碑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落幕星願年華 的精彩文章:

有意思的老照片:第五張看著好心酸,最後一張忍不住發笑

TAG:落幕星願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