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美版知乎熱議:為什麼在中國問「你吃了嗎?」很常見?

美版知乎熱議:為什麼在中國問「你吃了嗎?」很常見?

中國食文化最早的理論基礎應該是那句我們耳熟能詳的「民以食為天」了,它闡述了食物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像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美食,比如我們的所有節日都和美食離不開,就連我們打招呼的方式都是「你吃了嗎?」

這點和西餐文化截然不同,他們打招呼的方式可能談論天氣,或者「你好嗎?」事實上關於我們這句口頭禪「你吃了嗎?」在國外的問答論壇美版知乎就有一群老外熱議「為什麼在中國問「你吃了嗎?」很常見?」

中餐文化博大精深,「你吃了嗎?」這句問候雖然看似看無聊,其實包含了我們對美食的熱愛。這當然也是因為我們有這多美味的食物,可以供人品嘗。這比一句「你好嗎?」更能體現親切感。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關於美版知乎熱議話:為什麼在中國問「你吃了嗎?」很常見?中外網友是怎麼回答的。

有在中國生活的老外回答道:沒有比這就話更吸引人。我喜歡中國菜,當我的朋友問候我:你吃了嗎?我會攤攤手,這對我來說意味著是一頓美味的中國食物。在中國你總能找到很棒的食物,即使你是一些挑剔的食客。

有網友回答道:這在比我年長的幾代人中很常見。另外,我是90後。我記得我的父母和祖父母經常在吃飯的時候這樣打招呼。有時他們甚至邀請人們要不要進來吃點東西會問你吃了嗎?在倫敦,天氣是一個很好的話題。因為多變的天氣影響人們的生活很多。問候食物,因為食物和美食一樣發揮重要作用。在過去,缺乏食物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影響了大多數人。所以人們就這樣開始問候你是否吃飯,表現出關心、好客甚至慷慨。

還有外國網友回答道:正如本文所解釋的那樣。你吃了嗎?等於你好嗎?雖然它演變成問候語。但我很難理解吃飯是自己的事情,告訴其他人是否失禮?甚至你在懷疑他是否負擔得起自己的飯錢。吃得不好並不是人想當然的事情。

還有老外回答道:這只是個習慣。英國人總是談論天氣,這也是一種習慣。中國人認為吃飯是最重要的。你吃過了嗎?意思是我關心你,我想知道你還好嗎。

關於我們的問候語「你吃了嗎?」還有老外回答道:只是一種問候和交談的方式,沒什麼特別的。就像英國人問「你好嗎?」並不意味著人們真的關心你今天是否舒適。

還有網友回答道:我個人認為你吃了嗎?比你好嗎?更關心你。中國人請客吃飯是很常見的事情,意味著有人將免費請你吃飯,這比關心你的身體是否屬實舒適真實。另一個原因我們有很多美味的食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飲食部落 的精彩文章:

老外提問,美國的中國學生對美國中餐有什麼看法?回答讓他們扎心
老外熱議:你希望你的國家像中國一樣擁有什麼?中餐只是其一!

TAG:飲食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