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大波90後闖入VC/PE圈

一大波90後闖入VC/PE圈

獵雲網註:現如今,90後在風投行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矽谷跨境基金Cheese Ventures(知勢創投)的三位創始人都是90後,過去三年中,他們投出了一家獨角獸公司超音速飛機Boom,以及GrubMarket、Oh My Green、編程貓、Matternet等五家估值超過1億美金的公司。還有一位來自Hustle Fund 的90後女合伙人,在10個月的時間裡與LP會面345次,完成第一支基金的募集。文章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作者:宋佳。

VC/PE圈出現越來越多90後面孔。

醫學界流傳著一個 「鑒齡大法」:看人的頭皮暴露面積,據此判斷年齡段。但這個方法在創投圈似乎並不適用——因為很可能走來個地中海,他告訴你,自己剛滿29歲。

焦慮已成常態。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總募資13,317.41億元,同比下降25.6%。「錢荒」蔓延,大批殭屍VC湧現,大佬斷言今年人民幣投資會出現斷崖式下降....焦慮之下,VC/PE機構遍地是頭髮絲。

然而,年輕者無畏。雖然行業不景氣,但沒有澆滅90後的熱情,他們進入VC/PE圈,從分析師、投資經理開始職業生涯。他們越挫越勇,努力地想在每一筆投資中貼上自己的勳章。

這一波90後新鮮血液,正漸漸成為VC/PE機構里的骨幹力量。他們日趨熟練地掌握船舵,緊隨著創投行業的起起伏伏調整方向。


Base北京—1990年,投資副總裁,男

健威接受採訪後,他在微信上對記者打的第一句招呼是:X總,您好。

沙沙作響的風聲能明顯從60秒語音中隔屏感受到健威還在路上行走。但他氣息平穩,講話邏輯井井有條。

健威是梅花創投的投資副總裁,1990年生人。作為一位福建龍岩人,健威普通話說得特別好,完全沒有福建口音。這或許和他求學經歷、工作經歷有很大關係——2015年,健威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碩士畢業,然後到國務院國資委工作了兩年,屬於一個被北方熏陶了多年的南方人。

交談後來才明白,稱呼別人為「老闆」可能是他的一種職業病。「一年除去出差、除去項目的執行、節假日,每年會有200個工作日。而這200個工作日中,我每天平均下來要聊3個項目,那麼一年面對面聊的項目就有600個。」健威很平靜地在講述自己日常的工作狀態。

之所以涉足創投行業,健威給出的解釋是:本科學的是計算機,碩士學的是人工智慧和智能機器人。若要發揮專業所長,技術和投資是兩個不錯的選擇。而投資,能夠接觸多領域科技更吸引他。

健威有兩個明顯的特質——放得下身段,聊得起天。曾經他主導的一個項目在投資之前,被另幾家機構盯上了,最後之所以投成功,他總結為「一線機構遇到優質項目的時候,也要放下身段去想盡辦法促成交易,這不僅不丟人,我認為還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

「前兩天我吃海底撈,看到海底撈正在使用服務機器人,就抓住服務員聊了20分鐘,搞清楚機器人能做什麼事情、使用是否便捷、食客和服務員對它有什麼評價、機器人正式運營之前經歷過什麼樣的調試。」健威說,自己一直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去關注每一個細節,而這些細節都可能在自己進步中發揮「蝴蝶效應」般的作用。

他分享了自己入行兩年的業績:在梅花主導投資了10個項目,目前80%都已經拿到後續融資。健威的心裡有一桿秤,一個項目滿分100分,95分以上可以投;但經常會遇到90—95分之間的項目,很想投但要剋制。在他看來,手裡的每一筆錢都來自LP,要對LP負責。驕傲導致放肆,身上的責任感讓他保持克制。

兩年的入行時間到了投資副總裁的位置應該算是一個不錯的職業發展速度。但他的言辭里滿是對自己發展的耐心與期待。他對記者說出了自己的期許:

快速成長,投出更多的好項目,掙錢。


Base上海—1993年,IR,女

身處VC/PE圈,無論男女,都是一場拼體力拚狀態拼顏值的馬拉松。認識明蘭近三年,她在一家母基金機構任職IR,兩人只是約了一個中午的便飯,她也是精緻著裝。

明蘭從大四的時候就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實習,正式畢業後有幸加入了一家FOF,前後供職於一家老牌PE和一家新銳VC至今,一直cover機構的IR崗。不過,明蘭也踩過坑,還在不靠譜的外匯公司待過2周。

創業大街是明蘭大四第一份實習工作,正巧那是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熱火朝天的時候。那時候,大街上創業者來來往往,3w咖啡里永遠熙熙攘攘充斥著各種創業和投資的荷爾蒙,西少爺肉夾饃排隊從未停止,外送沙拉、上門服務、滴滴大補貼接踵而至,每個下午大街都有不少於5場活動。

當時明蘭還不太懂泡沫是什麼,價值投資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只是覺得投資行業是站在一切新鮮事物的最原始發生的那個端頭。7-10年的基金期限決定了投資看到的一定是未來5年才會出現在市場上的模式或者產品。相較於二級、銀行等傳統金融行業,創投行業似乎更適合初出茅廬又熱血膨脹的年輕人。

然而,經歷了起初的激動膨脹到後來的迷茫焦慮,當下的她,更多的是平和。「仔細思索,這並不是一個適合年輕人作為第一份工作的行業。畢竟只有經歷過經濟周期、實業中的各種磨礪才知道創業所謂為何,成功從來沒有捷徑。」不忘初心、看清本質、提出問題找到答案,對明蘭來說,這些都是在這個行業生存的基本要求。「我們這種並沒有行業從業經歷的年輕VCer要花更多的時間不斷學習進修,建立紮實的能力壁壘,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邊界。」

回顧這幾年的工作經歷,明蘭印象深刻的還是簽了人生中第一份LPA。「當時還出了個小差錯,公司簽署版本和個人簽署版本並不相同,一激動帶成了一份公司版本和一份個人版本,讓LP簽了兩遍,要知道每份都要簽字近40次,可以說是非常不容易了,但是簽署完成後的感覺真的很棒。」

有時候,VC/PE圈裡年輕人的成就這麼簡單,不需要投出多牛的項目,只需一份小小觸及內心的興奮。


90後正登上VC/PE舞台

中國創投行業經歷了30年,歲月流轉,人事更迭。

放眼VC/PE圈,有人說「60後」是要仰著頭去崇拜的,「70後」更像是領軍者,「80後」可稱之為「中堅力量」,而 「90後」,更像是熱血的新兵,他們彷彿被晾在了半空中,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實則不然。想當初,2014年曹毅創辦源碼資本,那一年剛剛30而立,也就是現在1989年出生、90後尾巴的年輕人。

現如今,90後在風投行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矽谷跨境基金Cheese Ventures(知勢創投)的三位創始人都是90後,過去三年中,他們投出了一家獨角獸公司超音速飛機Boom,以及GrubMarket、Oh My Green、編程貓、Matternet等五家估值超過1億美金的公司。還有一位來自Hustle Fund 的90後女合伙人,在10個月的時間裡與LP會面345次,完成第一支基金的募集。

這些年輕人,雖然資歷較淺,但以極快的速度成長。「我待過的幾家公司,平均年齡全部在27歲以下,中位數更低。戰鬥力最強的是哪些?是畢業三到五年的新人,可熬夜,可通宵。」一位圈內人士分享了他的經歷。

麥星投資管理合伙人崔文立告訴投資界:「研究團隊10多個清華北大知名大學的應屆生,做事非常高效,已經成為了團隊里的中堅力量。」

一位創投圈的老兵感慨:「我經常和同事說,我們的薪水比他們(90後新兵)高,但我們的表現,是否真的值得這些差價?當他們到了我們的年齡,與現在的我們相比,會怎樣?」

英雄莫問年齡,好花無處不芬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製造拼多多阿姨
露露背後的「江湖」,究竟是誰的乳酪?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