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蔡榮根委員:遵循基礎研究規律 營造良好科研生態

蔡榮根委員:遵循基礎研究規律 營造良好科研生態

作者 | 蔡榮根

來源 | 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蔡榮根委員:遵循基礎研究規律 營造良好科研生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3月11日,全國政協全體會議期間首次舉行界別協商會議。這是科協、科技界別協商會現場。 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在科技、科協界別協商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研究員蔡榮根以「遵循基礎研究規律,營造良好科研生態,助力科技強國建設」為題進行了發言。

這裡,我們編髮這份發言,與大家分享蔡榮根委員的思考。

蔡榮根委員:遵循基礎研究規律 營造良好科研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總書記這句話深刻闡述了基礎研究和技術突破的關係,沒有基礎研究的原理性突破就無法實現引領性、顛覆性新技術的突破。

我國的基礎研究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近年來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但是,總的來說,我國的基礎研究還比較薄弱,板凳還不夠厚,積累還不夠,重大原創性成果還不足,不能滿足建設科技強國的迫切需求。

基礎研究的典型特點是基礎性、長期性、難以預測性和人才作用突出等。

基礎性不必多言。

基礎研究取得突破的長期性和難以預測性這裡舉幾個例子說明。從牛頓1687年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到愛因斯坦1915年提出廣義相對論經歷了228年;1916年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的存在,到2016年發現引力波經過了100年。

難以預測性是指一方面無法預判基礎研究什麼時候,什麼領域會取得突破;另一方面是指有時候就是研究人員本人也無法預言其科學價值。

例如麥克斯韋1864年建立了他的電磁場理論,預言了電磁波;1888年赫茲實驗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當記者問赫茲電磁波有什麼用時,赫茲說電磁波沒有什麼用,我只是好奇,想驗證一下麥克斯韋的理論。

他未曾想到電磁波會如此深刻地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為人類探索自然世界提供如此強有力的方法。再如,愛因斯坦提出 E=Mc^2 這個質能關係時,他一定沒有想到可以為人類解決能源問題。

愛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時,曾說引力波可能只有理論上的興趣,可能永遠也無法探測到。

但是,現在引力波被探測到了,並成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強有力手段。基於基礎研究的這些特點,營造一個良好的基礎研究生態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我們建議:

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基礎研究社會環境,在社會大眾中倡導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尊重科學的良好氛圍。

在中小學中加強科學教育,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強烈興趣,培養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苗子,為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在由於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像物理這樣的所有科學技術基礎的課程在高中學習中被弱化。

另外,要加強從中小學到成人的科普教育,鼓勵科研人員走出高校,走出科研院所,到中小學、到社會去宣傳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文化,倡導科學精神,提高大眾的科學素養,為建設科技強國打下良好的社會基礎。

此外,要在政策上給予扶持,鼓勵企業和民間資本支持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

第二,加強基礎研究穩定支持的力度,在基礎研究的體制機制的改革上發力。

基礎研究的長期性要求有穩定、寬鬆的研究環境,過多的競爭包括項目競爭、人才競爭和帽子競爭會破壞學術生態。

過多的競爭不僅浪費了廣大科研人員的寶貴時間,不利於原始創新研究,也破壞了學術交流和合作的基礎。

現在許多單位都要求第一作者、第一單位才能算學術成果就嚴重地破壞了學術合作的氛圍。

現在的一些評估方式如項目評審、人才評價和機構評估等也嚴重破壞了學術合作的可能性,每個單位不管是否具有條件都想牽頭,不然在評估和考核中就吃虧。

中國科學院的四類機構改革就是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個嘗試。

其中卓越創新中心建設就是要打破研究所和研究所之間的壁壘,要打破研究所和高校的壁壘,協同創新,瞄準基礎研究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的突破。

兩彈一星元勛、理論物理所的老所長周光召先生在回顧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發現時總結到,理論創新需要具有一定的條件。他以丹麥波爾研究所為例,談到寬鬆的研究環境,學術民主,鼓勵爭論,一定的青年人才儲備和領軍的大師,以及學術交流中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技創新中心等的建設。」

這裡我們強烈建議,還要加強基礎研究中心的建設,特別是像數學、理論物理這樣的理論基礎研究中心的建設。這些中心裡只有少量的固定研究人員,但有大量的流動訪問科學家、博士後和學生。

現在基礎研究的一個明顯趨勢是交叉融合,不同學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科學家可以在基礎研究中心廣泛的討論、碰撞、爭論,產生思想的火花和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破除「四唯」,大力扶持青年人才,畢竟青年是科學研究的主力軍。

與此同時,要不斷完善我國的人事、醫療、養老等政策,解決外籍人才在我國工作和生活等的後顧之憂,吸引國際上優秀的科學家到中國工作,為迎接世界科技中心的轉移做好準備。

第三,加強學術規範和科研誠信制度建設,營造良好科研文化。

學術造假是科學研究的毒瘤,必須堅決切除。

學術造假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寶貴的科研資源,而且對年青一代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帶來極為負面的影響,並嚴重影響我國科研人員的國際聲譽。必須嚴查學術造假行為並嚴肅處理。

另外,必須堅決處理假學歷問題。假學歷問題不僅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挫傷了廣大青年學子積極向上、勤奮科研的積極性,而且是對他們極大的不公平、不尊重。

蔡榮根委員:遵循基礎研究規律 營造良好科研生態

這是一條文風轉化分割線

做科研、寫本子,累了吧?

暖心小編上線

一首《成都》「基金版」(獻給大家)

(敲黑板:歌曲下面有福利)

讓你掉下眼淚的 基金失敗的痛

讓你依依期盼的 基金中標的寵

本子還要改多久 抓耳撓腮的愁

讓你感到痛苦的 是修改的魔咒

「基金問答」已上線 專家解決你憂愁

通宵達旦的辛苦 基金定能成功

在基金申請的路途中 我從未忘記你

諮詢/一對一/只為你

……

蔡榮根委員:遵循基礎研究規律 營造良好科研生態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施一公發言稱「非常認可」,這份建議來自馬化騰
45000個新化合物組成一個庫,其中一種可預防常見手術併發症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