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蘇富比拍賣汝窯盤底凸起的解疑

蘇富比拍賣汝窯盤底凸起的解疑

蘇富比2012年,2017年兩次拍賣的「汝窯筆洗」底部都有明顯凸起,雖然疑聲四起,而爭論卻波瀾不驚,不知是因為不屑,還是因為不懂,長期以來,對於在屈指可數的傳世汝窯中並非個例的這種底部凸起特徵,無人做過專業的解疑釋惑。

上圖是蘇富比2017年拍賣的「汝窯筆洗」

其實這是北宋泥模製胎常見的起模粘連現象,並非由拉坯、利坯形成,公子斜團隊一直關注這一現象。

從蘇富比年拍賣的汝窯底部較為明顯看出,器底的高低不平是由於泥坯中間部位水份未乾,成型泥胎在掙脫粘連的泥范(模)時,由窯工左右輕微轉動脫模操作形成。整個底部沒有旋修特徵,這和元代制瓷,器底旋修形成乳突完全是兩回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和元代器底對照一下。

2012

往白里說,就像我們包水餃,當我們發現包好的水餃黏在放置水餃的面板上時,我們會輕輕水平旋轉移動拿起水餃,防止由於粘連造成更大損壞。

窯工在模具制胎過程中,這樣起模的後果,會在器的底部形成隆起群,從而破壞整個器底的平整。

北宋官窯的模製坯胎,在晾乾過程中會反覆往上塗漿,一是防乾裂,這是因為宋代的防乾裂技術不如現代制瓷水平。二是為了補裂縫,補氣孔洞,北宋的泥范制瓷由於稀泥料中的空氣向泥范(模)方向移動,成型後的胎體外壁會有許多孔洞。

由於後續的刷漿,和釉層的覆蓋,器底脫模時留下的隆起往往會變得平整一些。但有些成品還是可以看得出來。

宋代模具制瓷窯口譜系只含南北兩宋官窯,其工藝技術基本是單面吸附。

現在的單面吸附灌漿工藝仿製古代陶瓷藝術品幾乎全部是瓶罐類,而北宋單面吸附模具制瓷幾乎全部是盤類。這和北宋皇室的禮器中的碗類需求極少有關,也和北宋官窯的漿料懸浮技術,泥范吸附能力不如現代技術有關。

台北故宮博物院21件汝窯藏品中因有北宋官窯生產的汝釉作品,個別藏品也可觀察到底部隆起現象。

下面是兩件台北故宮博物院北宋官窯汝瓷沒美化過的素顏照,觀察一下他們的底部隆起。

蔡丙款汝窯盤

汝窯蓮花溫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元青花真品與仿品都可以開片,怎麼辨別?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