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藝術、娛樂、體育,哪個圈子成名更靠關係而非能力?

藝術、娛樂、體育,哪個圈子成名更靠關係而非能力?

撰文/張海律

葉永青涉嫌抄襲西方同行的事件,除引發輿情對山寨國度的自我群嘲外,還難得地讓網路間的下里巴人,對高懸於當代藝術畫廊的陽春白雪發起愈發合理的質疑和刁難,並越來越相信自己就是揭開皇帝新衣的天真孩子。

很多時候,看不懂、不喜歡前衛藝術和高雅藝術,並非因為自己讀書少、審美低,而恰是那裡面充滿骯髒資本恣意流通、哄抬所謂的「藝術品「價格、侮辱公眾智商的卑鄙遊戲。

藝術價值和鑒賞能力,本就是一些難以量化的概念。我們當然清楚MoMA展品與快手視頻那天上地下的巨大差別,可偏偏有些當代藝術還熱衷於打破這些階層的次元壁,讓網紅翻身為藝術家,並在資本裹挾下,製造出新的藝術階層。本該以作品說話的藝術家的真實價值,也變得愈發模糊難辨。

近來,有大數據研究表明,藝術家的名氣、聲望和財富,確實更依賴於人脈和圈子,而與其異稟天賦和創意能力關係不大。

近日,有外媒帶著「藝術考古「的八卦熱情,簡要概述了一篇發表於2018年年底、關於20世紀初抽象藝術領域圈子決定命運的論文——《成名的藝術》(The Art of Fame)。作者之一的Paul Ingram,是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曾在2012年協助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內容策略部總監Leah Dickerman,策划了名為」創造抽象:1910-1925「的大型展覽,並以研究數據為基礎,勾勒出80名先鋒藝術家錯綜複雜的社交關係網 [1]。在這張關係蜘蛛網的中心,是大名鼎鼎的立體派大師畢加索和熱抽象畫家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總是藝術家群體的中心

為把這一研究,在展覽之外深入下去,Paul Ingram找到巴黎高等商學院助理教授Mitali Banerjee合作,將調查研究範圍聚焦於1910年到1925年法國和美國藝術圈的90人,將藝術家的知名度、人際網路和創意能力盡量進行量化,最終得出結論:對藝術家而言,交朋友也許比搞原創更重要

1910年到1925年法國和美國藝術圈的90人

人們肯定會好奇,研究中的這三個維度該怎麼量化?名氣,參考那個年代藝術家的媒體曝光率;人際網路,來源於對他們自傳和書信錄的整理;最難公允的創意能力一項,則通過電腦程序去比對19世紀油畫,同時有四位藝術史專家進行評分。或許因為程序畢竟是人寫的,最終機器得出的創意程度與專家評分有著很高的正相關。可偏偏結果顯示,創意分值得分較高的那些藝術家,往往都不為世人熟知。

外媒在其中發現一對最適合比較的例子,是Vanessa Bell 和 Suzanne Duchamp。前者是女性主義先鋒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姐姐,後者則是觀念藝術先驅馬塞爾·杜尚的妹妹。公眾對她倆當然知之甚少,但在藝術圈裡,跟伍爾夫活躍在倫敦布魯姆斯伯里文學小組、並與收藏家、贊助商來往密切的Vanessa Bell,名氣要高很多;反而不愛社交的Suzanne,就只能被人記住「她是杜尚的妹妹「。

來往於布魯姆斯伯里文學小組的Vanessa Bell

Suzanne Duchamp

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跳出自己族群、交際圈拓展到其他國家、並認同自己是「世界公民」的藝術家,成名機會要高得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關係蜘蛛網中心位置那位在俄羅斯成長到法國成名的康定斯基。這倒也不奇怪,國際化視野能進一步滋長藝術家創意的廣度,也讓其作品更容易行銷全球。我們常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今看來需要加上後半句,「世界的才是好賣的」。近30年來,享譽全球市場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們,不也是藝術品國際化的受益者嗎?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個道理或許真是在藝術圈最為靈驗,畢竟能夠真正量化的作品商業價值,完全靠收藏和拍賣說了算。換到娛樂行業,則多出唱片銷量、票房數據、廣告代言價格等多項實打實的數字。當然,這也不意味著能成為一位明星,全賴他們的實力和長相。

約翰尼·德普本來是一位到洛杉磯發展的平庸搖滾樂手,幸運地交上尼古拉斯·凱奇這位好友。麗薩·勒布本來是個宅在家寫點小清新情歌的姑娘,成了伊桑·霍克鄰居後,被推薦給了新人導演本·斯蒂勒,立馬給《四個畢業生》寫了幾首甜水情歌,進到了這個圈子。《四個畢業生》里的另一位主演,是驚艷世人的薇諾娜·賴德。如若將霍克、賴德、德普、凱奇、科波拉父女,以及更多好萊塢名人的關係也拉出一張網,相信雖不至於能跟一百年前的抽象藝術圈攀比複雜度,但也會類似於我們娛樂圈裡、大家熟知的以王菲為核心的那張大網吧。只不過,網中的很多明星,是成名後才有了這些錯綜複雜的情感瓜葛網的,要是把成名中的貴人也牽連進去,那網狀複雜度估計得直追藝術圈了。

尼古拉斯凱奇和約翰尼·德普

相信若那位研究抽線藝術圈的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Paul Ingram,對中國文學圈也來了興趣,一樣可以拿1910到1925的作品、媒介新聞、書信錄和八卦小報做數據源,建模並分析出一張複雜的關係網。這個關係網的中心,理應是公車上書的康有為和梁啟超師徒二人,繼而牽扯出梁思成、徐志摩、林徽因、林覺民、冰心、郁達夫、瓊瑤、金庸、唐景崧、陳寅恪、許廣平、魯迅、蕭紅……等人們能想到的那個年代幾乎所有的文化名流。

這不是要證明文人們的名氣更得益於圈子關係,畢竟,相較現當代藝術家,同時代文人作家們的作品價值,算是更容易受公眾承認的。但也少不了相互的推薦、吹捧,忙碌的報刊和圖書編輯,肯定更願意接受熟人薦稿,而不是浪費時間翻閱讀者投稿。同樣,關係對成名的積極作用,也一定少不了文人相輕的謾罵,畢竟好多時候,小罵大幫忙。

體育圈呢?競賽成績和得分能力是實打實的數字,總不可能再靠關係來名利雙收了吧?偏偏有不少著名運動員,是從小一起玩到大或在青訓營一道成長的夥伴,他們彼此打鬧、激烈競爭、偶爾翻臉,又成了運動生涯里的兄弟或冤家。在一切靠實力說話的職業體育競技中,好兄弟就不大好使了。比如加盟廣東男籃的邁克爾·比斯利和金州勇士的凱文·杜蘭特。自從11歲的比斯利偷吃了杜蘭特的比薩,兩人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友,一起從華盛頓去了弗吉里亞的橡樹山高中,同時成為高中全明星賽的MVP,進大學打NCAA聯賽時,比斯利戰績還要好得多,偏偏在後來的NBA賽場,兩人的地位和命運徹底拉開了距離。

杜蘭特和比斯利

版權聲明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賴特「有機建築」與丐幫打狗棒法
那個崇拜王侯將相的孩子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