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忍辱」,絕不是不辨是非的糊塗,也不是膽小怕事的老好人

「忍辱」,絕不是不辨是非的糊塗,也不是膽小怕事的老好人

忍辱是梵語翻譯而來的,音譯「羼提」,意譯為安忍、忍耐、忍辱,意思是於任何違逆之境,皆能安然處之,內心沒有嗔恚、怨恨。忍辱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三種。其中耐怨害忍是最通常的理解,也就是忍受他人的侮辱惱害;安受苦忍是面對疾病、寒熱、饑渴等種種苦事而能忍受,內心不動;諦察法忍是指諦觀諸法不生不滅之真理,心無妄動,而安住於無生之理。忍辱是從心而發,從智慧生出來的,所對治的是由外境引發的內心煩惱。

普通人認為的「忍」與佛法所說的「忍」,境界與內涵完全不同。後者是建立在深厚的佛法教理基礎和宗旨方向之上的,不明白這些就很難做到,也不理解為什麼要忍。所以修行要先明理,然後以見導行,一步步累積福德智慧,慢慢很多難行難忍的境界就容易過得去了。也不是為了忍而忍,而是另有遠大目標、成長規劃,藉此境界積累生命升級的經驗值罷了。

真正修忍辱,是內心有智慧來化解煩惱,不是外相上強忍,內心卻一團火。照做,只學一個樣子,卻沒學到內涵。要學習業果、建立信心、培養慈悲,這才是忍辱的「內核」。

忍辱不是要我們把氣憋在心裡,而是讓心裡根本沒有氣,就像獅子對於狗的挑釁毫不在意一樣。我們之所以被別人惹到會發脾氣,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強大。修忍辱的本質不是對眼前境界的忍受,而是為了更高遠的目標。要修忍,要先戰勝驕慢、嗔心、痴心,修無常觀、無我觀等。

忍辱不是把脾氣堵在心裡,而是有力量熄滅嗔火。這個力量,來自於對業果的勝解、對自我的認識和反省,還來自於慈悲。要在這些方面下功夫,才能夠真正做到忍辱。就好比要滅火,先要有滅火的工具,知道滅火的方法,不然怎麼行呢?

忍氣吞聲而心中忿恨不平,就好比用堤壩圍堵洪水,不是究竟解決之道;真正的忍辱好比疏導洪水,內心寬闊,毫無滯礙。煩惱如洪水,要以智慧來疏導它。看得遠些,心量大些,是產生智慧的基礎。

要懂得什麼叫「忍辱」,為什麼「忍辱」,絕不是不辨是非的糊塗,也不是膽小怕事的老好人。菩薩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相輔相成、環環相扣,是自度度人之舟楫、斷惡修善之良方。對自己斷煩惱惡業,對他人修勇猛善行,都涵攝其中,絕非片面執取一點來看待「忍辱」。

學佛法,不是只有「忍辱克制」一個法門,忍辱只是修行的一環,前面有基礎,後面有方向,而非修行的目的和終點。佛法講的是因果,想要得到什麼果,就去種什麼因,重點不是放在外境上,而是自己當下的身語意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濟群法師:見地、基礎、明師
念佛實踐中的幾個誤解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