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天是愛因斯坦生日,我們這樣致敬偉人

今天是愛因斯坦生日,我們這樣致敬偉人

140年前的今天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點30分鐘

一個生命誕生了

於是

在大自然的曠野中

出現了一匹

煢煢孑立 踽踽獨行的

偉大孤狼

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

扭曲了時空

飛進了星辰

撥動了

宇宙的琴弦

化身

光速騎士

成為

宇宙之子

為物理學的進化

貢獻了人類

最高的智慧

140年後

2019年

張卜天翻譯

商務印書館出品的

《物理學的進化》

呈現在我們眼前

在每一個愛因斯坦的紀念日,我們都能看到許多讚美其偉大的文章,熟知他的成就與貢獻。但是物理學的艱澀與有限的了解使我們止步於對他思想的深刻理解。

我們要如何致敬這樣一位偉人?

了解他的思想,經由他看到物理的美妙,領悟並熱愛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比閱讀一本由愛因斯坦親自撰寫,沒有任何數學公式,並且由他本人來解說自己的物理學思想的科普著作更有吸引力的嗎?

我為什麼翻譯這本書

(譯後記)

張卜天

《物理學的進化》是由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利奧波德·英費爾德合作出版的科普經典讀物,介紹了物理學從伽利略、牛頓時代的經典理論到現代場論、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發展演化歷程,引導讀者思考其背後涉及的哲學思想和觀念的變化。它面向普通公眾,避免使用任何數學公式,對物理學基本觀念的解釋非常清晰和生動,堪稱愛因斯坦最優秀的科普著作。雖然由於出版較早,書中沒有談及物理學的一些最新發展,而且包含著愛因斯坦本人的一些思辨和猜測,但正如英費爾德所說:「本書只討論物理學的重要觀念,它們本質上沒有變化,所以無需對書中內容作出修改。」

愛因斯坦之所以答應合作編寫此書,部分原因是為了在經濟上幫助英費爾德。英費爾德是一個從波蘭逃出來的猶太物理學家,曾在劍橋與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合作過一段時間,然後到了普林斯頓,協助愛因斯坦研究物理學。愛因斯坦試圖幫助英費爾德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找到一個永久性職位,但沒有成功。英費爾德因此想到或許可以與愛因斯坦合作出版一本物理學史的大眾讀物,並認為肯定能取得成功,版稅與愛因斯坦平分即可。當他找到愛因斯坦吞吞吐吐地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之後,愛因斯坦說:「這主意不錯,很不錯呢!」「我們來干吧。」事實證明,英費爾德的想法是完全正確的。該書最初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在1938年出版,並獲得了大眾的廣泛好評。據《愛因斯坦傳》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說,《物理學的進化》到現在已經印刷了44版

1945年,商務印書館即出版了劉佛年先生譯述的《物理學的進化》繁體豎排中譯本。1962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又出版了周肇威先生翻譯的中譯本,後來該譯本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在1998年再版。在主編《世界科普經典譯叢》的時候,《物理學的進化》是我最先想到必須收入的名著之一,是幾乎每一位物理愛好者的必讀書。我讀本科時,閱讀這本書給我帶來了極深的印象和極大的享受。不知為什麼,周肇威先生的中譯本已經絕版十多年,市面上早已買不到,而且譯文中也包含著一些小錯誤和語詞啰嗦的地方。故此,我參考周肇威先生的舊譯,滿懷對此書的感激和崇敬之情重新翻譯了此書,希望能使更多讀者欣賞到物理學的奧妙和樂趣。(完)

為什麼

要讀這本書?

5大理由

理由 1

愛因斯坦最優秀的科普著作

愛因斯坦不僅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他還是具有深刻認識和獨到見解的偉大哲學家和科學史家。他在13歲時就讀康德著作,並寫下自己的看法。雖然不見愛因斯坦成系統的哲學著作,但從他大量的書信,演講,採訪等記錄中,我們可以發見愛因斯坦非凡獨特的哲學思想和見解,眾多名言名句流行坊間就是一個見證。

而這本愛因斯坦親自操刀,與著名物理學家英費爾德合著的《物理學的進化》,可算是愛因斯坦最優秀、最成體系、最具哲學思想的科學史科普著作。

理由 2

既通俗又深刻

愛因斯坦的語言文字修辭功底也是一流(雖然其中學法語課程學得很爛,似乎欠缺語言能力,但這似乎並不影響其後來在語言文字表達上的功力),總是能以最簡練通俗形象的語言,來表達深奧抽象的理論。這從啟發他發現廣義相對論的電梯思想實驗中,就可以看出其思維的獨特。

而在《物理學的進化》這本書中,更是將這種能力發揮到極致,全書沒有任何數學公式,都是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非常通俗地將物理學的歷史和理論傳遞給讀者,啟發讀者的思考。正如《紐約時報》前任科學編輯肯普佛特所說:「愛因斯坦及其合作者極為清晰簡潔地追溯了相對論背後的觀念。該書證明,最能清晰簡潔地利用其理論的仍然是愛因斯坦本人。

理由 3

具有神秘魅力

《物理學的進化》自1938年出版以來,至今81年,44版,影響了好幾代人,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而進入物理學領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即使沒有選擇物理研究的,也從中獲得莫大的啟迪,增長見識。

這本書的神秘魅力究竟在何處?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已經知道的是,正是這本書,讓無數的人對物理痴迷,被大自然的規律性所震撼,欲罷不能。

或許正如愛因斯坦所言:這個世界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它竟然是可以理解的。而這本書可能正是給讀者提供了一把理解這個世界的鑰匙,打開了宇宙萬物之門的一絲縫隙。

理由 4

翻譯精當,行雲流水

譯者張卜天,已翻譯有近50本著作,選材獨特經典,翻譯行雲流水,可讀性極強。更加難得的是,張卜天本科就讀於中科大近代物理系,畢業後赴美留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史蒂文·溫伯格,具有深厚的物理學知識背景;後棄理從文,師從吳國盛老師學習哲學與科學史,同時又具備了豐富的人文知識背景。這些知識背景,為翻譯愛因斯坦這類大師的作品提供了高質量的保證。正如陳嘉映老師所言:「我想說的是,凡他(張卜天)譯的書差不多都值得推薦。」張卜天簡介見文末。

以下為張卜天對老譯本目錄錯譯的兩處糾正:

老譯本

(僅舉目錄中兩例,老譯本更多錯譯不一一列舉)

物質動力論(The kinetic theory of matter)

此處「動力論」為誤譯,張卜天譯為「運動論」

Kineticsis a concept only involved with the movement of objects, while dynamics focuses on the forces and their effects. In certain point of view, we can say kinetics only deals with the motions of objects, anddynamicswith the reason why and how they moves.

張卜天在其專著《質的量化與運動的量化》中論述道:

本書的內容主要涉及數學在運動中的應用,不少科學史家稱之為「運動科學」(scientia de motu),它差不多對應於現代力學的兩個分支---運動學(kinematics)和動力學(dynamics)。

就這兩者的區別而言,大致可以說,動力學考察的是運動的原因,側重物體運動與所受力的關係;運動學考察的則是運動的結果或運動本身,不討論物體受力的關係,側重對運動的時空變化的數學描述。

可見張卜天翻譯的精當之處。這不是拘泥於無聊的考據,而是在文字背後物理概念和思想的體現。

老譯本的另一處誤譯

此處「場與實物」應為「場與物質」

理由 5

商務印書館名社出品

商務印書館已有120餘年歷史,其「漢譯世界名著」已然成為經典。現在推出的「世界科普經典譯叢」,攜愛因斯坦經典名著《物理學的進化》首發,張卜天以精當的翻譯加持,必將成為另一經典系列。而商務的定價向來良心,這次依然如故,裝幀設計復古典雅,印刷精良,首版首印,真是值得多買幾本收藏贈友,或與家人親子共讀。

書評

該書以精巧的構思闡述了自伽利略以來的物理思想。不使用數學就能鞭辟入裡地清晰闡述現代物理學演化過程中的主要階段,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只有完全精通其學科以及其中涉及的數學,才可能做到這一點。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的著作能夠極大地幫助我們理解和欣賞人類思想演進過程中令人激動的偉大一幕。

——E.T.貝爾(Eric Temple Bell)

美國數學家

愛因斯坦及其合作者極為清晰簡潔地追溯了相對論背後的觀念。該書證明,最能清晰簡潔地利用其理論的仍然是愛因斯坦本人。

——瓦爾德馬·肯普佛特(Waldemar Kaempffert)

《紐約時報》前任科學編輯

我從頭至尾、逐字逐句讀了這本書。它為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保羅·德·克魯伊夫(Paul de Kruif)

美國微生物學家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與英費爾德(Leopold Infeld,1898–1968)

《物理學的進化》說了些什麼?

(愛因斯坦原序)

在開始閱讀之前,你一定期待我們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它是為哪些讀者寫的?

如果現在就要清楚明白地回答這些問題,同時又讓人信服,那是非常困難的。待你讀完整本書之後再來回答會容易許多,但那時又不必要了。我們覺得,說清楚本書不打算做什麼倒更簡單一些。我們並非在編寫物理學教科書,書中並沒有系統講述基本的物理事實和理論。毋寧說,我們想粗略描述人的心靈是如何發現觀念世界與現象世界的聯繫的。我們試圖表明,是什麼樣的動力迫使科學發明出了符合現實世界的觀念。但我們的描述必須簡單,必須選擇在我們看來最為典型和重要的路徑來穿越事實和概念的迷宮。至於這條路徑沒有觸及的那些事實和理論,則不得不被略去。既然我們的總體目標是描述物理學的進化,就必須對事實和觀念作出明確選擇。一個問題的重要性不應由它所佔的篇幅來判斷。有幾條重要思路被略去不講,不是因為它們不重要,而是因為不在我們選擇的路徑上。

我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曾就想像中的讀者的特徵作過長時間討論,儘可能處處為其著想。我們設想他缺乏任何具體的物理學和數學知識,但他的許多優秀品質足以彌補這些缺憾。我們相信他對物理學和哲學的觀念感興趣,會耐心鑽研書中比較無趣和難懂的段落。他意識到,要想看懂其中任何一頁,就必須認真閱讀前面的內容。他也知道,即使是一本通俗的科學著作,也不能像讀小說一樣去讀它。

這本書是你我之間的閑談。無論你覺得它枯燥乏味,沉悶無趣,還是妙趣橫生,令人興奮,只要它能使你領略到善於創造的人類為了更好地理解支配物理現象的規律而付出的不懈努力,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阿·愛因斯坦

利·英費爾德

我們為什麼需要閱讀科普作品

商務印書館

《世界科普經典譯叢》總序

張卜天

科學是現代人認知世界最重要、最通行的途徑,也是現代世界觀的基礎。它是認識一切現代思想行為最基本的參照系。不了解科學,就無法理解現代世界的運作方式,對種種現象也會感到茫然失措。在這個意義上,每一個現代人都應當了解起碼的科學思想,具備基本的科學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絕非專屬於理科生的任務,而是人文素養和通識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要想了解科學,最方便可行、也最能給人以精神享受的途徑大概是閱讀一些優秀的科普作品。經典的科普名著能夠深刻影響人的一生,而且不會很快過時。然而,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科普作品要麼是一些零碎科學知識的拼湊,從中看不出科學思想的任何來龍去脈和源流演變,要麼總在討論「人工智慧」「量子糾纏」「大數據」「區塊鏈」等一些流行時髦的技術應用話題。許多讀者尚不具備基本的科學知識,卻急於求成,唯恐落後於時代,盲目追求所謂的時代前沿和未來趨勢。為了迎合這種或多或少被刻意營造出來的慾望,市場上出現了許多過眼雲煙、無甚價值的讀物,全然不顧讀者們的基礎和適應能力。在出版市場的這種無序亂象背後,急功近利的心態和信息焦慮的情緒一目了然。

與國外相比,中國罕有特別優秀的科普作品。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科學家往往習慣於把科學看成現成的東西,而不注重追根溯源。一本書讀下來,讀者能夠學到不少客觀的科學知識,但卻置身事外、毫無參與感,根本認識不到那些科學觀念是如何在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那裡,伴隨著什麼樣的具體困惑和努力而逐漸演進的,更體會不到科學與歷史、文化之間的深刻聯繫。然而,科學並不是在真空中成長起來的,每一步科學發展都有對先前的繼承和變革。因此,科學普及應把科學放到具體的歷史和文化中,正本清源地揭示出科學原有的發展歷程。科普不僅涉及對科學知識的普及,更涉及對科學思想和科學文化的普及。

在筆者看來,當今大多數中國人最需要補充的科學內容仍然屬於高中和本科水平。許多缺乏理科背景的人對相關內容其實很感興趣,但面對著市場上魚龍混雜的讀物,選擇起來無所適從。基於這種考慮,筆者不揣淺陋地接受了商務印書館的邀請,著手主編這樣一套《世界科普經典譯叢》。本譯叢以保證學術品味和翻譯質量為前提,擬遴選一些堪稱世界經典的科普名著,其內容既非過於粗淺,亦非過於高端,或者一味迎合流行趣味,而是能夠生動活潑、正本清源地講解科學思想的發展,使人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時又能對科學技術有更深刻的反思。希望讀者們在忙於用腦思考的同時,也能學會用心思考,從而更好地感受、領悟和熱愛這個世界。

張卜天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

2018年6月3日

——————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力學觀的興起

1. 絕妙的偵探故事

我們設想有一個完美的偵探故事。這個故事將所有重要線索都展示出來,我們不得不就事情的真相給出自己的理論。如果仔細研究故事情節,那麼不等作者在書的結尾透露實情,我們就會得到完滿的解答。與那些低劣的偵探故事不同,這個解答不會讓我們失望,而且還會在我們期待它的那一刻出現。

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持之以恆地力圖揭示自然之書的秘密。能否把他們比作這樣一本偵探小說的讀者呢?這個類比是錯誤的,以後不得不放棄。但它也有一定道理,也許可以對其加以擴展和修改,使之更符合科學揭示宇宙奧秘的努力。

這個絕妙的偵探故事至今尚未得到解答,我們甚至不能肯定它是否有一個終極的答案,但閱讀這個故事已經使我們受益頗豐:它教我們學習自然的基本語言,使我們掌握了諸多線索,在科學艱難跋涉時每每會給人帶來愉悅和振奮。然而我們意識到,儘管我們閱讀和研究過的書已經不少,但如果存在著一個完滿的解答,那這個解答距離我們還很遠。在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想找到與已有線索完全符合的解釋。我們試探性地接受了各種理論,雖然它們解釋了許多事實,但是與所有已知線索都相容的一般解答尚未發展出來。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一個理論看起來似乎很完美,但進一步了解就會發現它並不恰當。新的事實出現了,它們與舊理論相矛盾,或者不能用舊理論來解釋。我們讀得越多,就越能充分理解這本書的完美結構,即使隨著我們的前進,完滿的解答似乎在離我們而去。

自從柯南·道爾(Conan Doyle)寫出那些絕妙的故事,幾乎所有偵探小說都會包含這樣一個時刻,此時偵探已將他所需的、至少是問題的某個階段所需的所有事實搜集齊備。這些事實往往看起來很奇特,支離破碎,彼此毫不相關。但這位大偵探知道此時不需要再繼續偵察了,只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就能把搜集到的事實聯繫起來。於是他拉拉小提琴,或者躺在安樂椅上抽抽煙,突然他靈機一動,答案找到了!他現在不僅能夠解釋已有的線索,而且知道其他一些事件必定已經發生。既然已經很清楚應該到哪裡去尋找,如果願意,他可以離開屋子,為其理論搜尋進一步的證據。

閱讀自然之書的科學家必須親自去尋找答案。他不能像急性子的讀者在閱讀其他故事時那樣,常常翻到書末去看結局。在這裡,他既是讀者又是偵探,至少在部分程度上要嘗試解釋各個事件與其豐富背景之間的關係。即使是想獲得問題的部分解決,科學家也必須搜集漫無秩序的事實,通過創造性的思想使之變得連貫和可以理解。

接下來,我們打算對物理學家的工作作一概述,他們的工作就相當於偵探的純粹思考。我們將主要關注思想和觀念在不畏艱險地認識大自然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

點擊以下藍色標題閱讀

譯者簡介

張卜天,16歲考入中科大,修讀熱科學與能源工程。大一下學期,成功轉系近代物理。從中科大畢業後赴美留學,在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繼續攻讀理論物理,導師是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史蒂文·溫伯格。後棄理從文,師從北大名師吳國盛老師(有趣的是,吳國盛老師同樣是棄理從文,少年考入北大,現為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創系主任)。張卜天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長聘教授。國際科學史頂級刊物、薩頓創辦的ISIS編委。

張卜天熱愛哲學和科學史方面的翻譯,研究方向為西方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科學思想史,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近代科學的起源和科學革命,特別關注現代性的起源,科學與哲學、神學的關係和互動,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神學思潮對近代科學興起的影響等等。

張卜天在哲學和科學史著作的引進和翻譯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所選著作在業界水平之高,視角之獨特可謂開創了中國科學史著作引進和翻譯的新局面,達到了一個新的認知水平。

難怪陳嘉映老師這樣評價他:張卜天還是年輕人,已經譯出了四五十本書。他現在是著名學者了,真好。我本來以為辭典里已經把「實至名歸」這個成語刪除了。張卜天的譯著中最大一塊是關於科學革命的,我對這個領域有興趣,但不管啦,凡他的譯著我差不多都讀。他一般是自己選書來翻譯,譯文可靠、流暢。我信任他選的書,信任他的譯文——如今讀著完全放心的譯文不那麼多。我想說的是,凡他譯的書差不多都值得推薦。

張祥龍老師說:卜天的譯文,一直是準確、流暢和富於蘊含的,即簡潔中隱藏著他的開闊視野和豐富學識。眼下我看到的這個譯本(《長青哲學》),保持了他的可貴風格,在表述的生動方面或許還更上了一個台階。

張卜天獨力策劃、翻譯了12卷本的:「科學源流譯叢」(湖南科技出版社)。目前正在翻譯「科學史譯叢」和「世界科普經典譯叢」,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哲學園將陸續介紹張卜天老師的譯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燒腦邏輯悖論:你是怎麼輸掉100萬,卻又贏得一艘遊艇的?
藝術史:作為世界的本質和人的本性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