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普京承諾為被圍烏軍開闢人道走廊,撤退路上俄軍伏兵四齣屠殺千人

普京承諾為被圍烏軍開闢人道走廊,撤退路上俄軍伏兵四齣屠殺千人

俄烏戰爭全紀實15:伊洛瓦成為放下武器烏軍的血淚絞肉機(伊洛瓦伊斯克俄烏大兵團硬碰硬·下)

此時頓巴斯戰爭已經趨於白熱化。

伊洛瓦之戰地圖。

這是張原同俄烏戰爭全紀實的第15篇,主要記錄伊洛瓦伊斯克(下午簡稱伊洛瓦)戰役後期,俄軍介入出兵烏克蘭東三州將烏軍團團包圍,烏軍簽訂協議放下重武器突圍後遭到俄軍伏擊。此戰後頓巴斯戰爭的局勢對烏急轉直下,本文時間線推進到2014年8月。

急轉直下

殘酷的巷戰消耗了大量烏軍。

攻入伊洛瓦後,自認為奪取了伊洛瓦的烏軍在隨後的巷戰中遭到了殘餘頓軍的大量消耗,繼頓巴斯營,亞速營等領土防衛營出現了大量傷亡後,烏正規軍的損失也越來越大。此時回過神來的烏軍總參謀部開始調度約4000人增援部隊馳援伊洛瓦。

戰機稍縱即逝,從8月24日至26日,近2萬俄軍和頓軍精銳突然約過俄烏邊界,將伊洛瓦的剩餘烏軍完全包圍,烏克蘭士兵於8月24日開始看到俄羅斯正規軍,流言飛起致使增援部隊遲遲不敢加入戰局。

8月24日上午12:15左右,俄烏出現了首次交火:俄軍第331空降團的一列BMD-2被庫特尼科夫的烏軍第51機械化旅的烏反坦克小隊擊中。2輛BMD-2被摧毀。剩餘的俄羅斯傘兵離開車輛爬上樹木和灌叢尋找掩護,到了大約下午5點,他們被烏第51機械化旅的偵察小組抓獲,這10名俄羅斯傘兵的被俘令俄軍親自上陣的傳言最終得到了證實。

8月26日,俄烏兩軍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坦克戰,俄軍第6坦克旅的一輛T-72B3坦克被烏軍第51機械化旅俘獲。同日,在姆諾霍利亞附近的俄羅斯第8山地旅和第31空襲旅的先頭部隊先後被烏第51旅伏擊,第31空中突擊旅的2名俄軍和第8山旅的一名俄軍被烏軍俘虜。

此時的烏東已淪為地獄。

但更多的俄軍憑藉數量優勢源源不斷地開入戰場:在戰鬥期間,烏領土防衛營第聶伯羅營的指揮官被打成了腦震蕩,而赫爾松營的指揮官則被擊斃。俄軍開始在伊洛瓦周圍的外圍村莊反覆炮擊城區內的烏軍,困守孤城的烏軍出現了重大傷亡。

解圍烏軍全軍覆沒

烏軍敢死隊。

此時烏克蘭指揮部還是沒有有關俄軍人數的確切情報,由於害怕將解圍部隊全軍壓上會被俄軍包圍,烏軍只能通過精銳部隊突擊的方式嘗試解救伊洛瓦被圍困部隊。

解圍小組來自烏第92機械化旅,由276名士兵,4輛坦克和10輛裝甲車組成。在俄軍接近伊洛瓦後,解圍部隊從哈爾科夫州向伊洛瓦前進。該部在伊洛瓦近郊與烏盧克波盧營的一個突擊隊會。這366名烏軍試圖趁夜間突破俄軍包圍圈,但到了第二天早上他們被俄傘兵擊敗,無人生還。

烏克蘭坦克絲毫不亞於俄貨。

普京的允諾

在被俄軍包圍5天後,突圍無望的烏軍指揮官試圖通過談判達成撤退協議,面對這個請求前線俄頓軍不敢做主,將其通報給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到了8月29日凌晨,普京表示願意建立一個「被圍烏軍的人道主義走廊」,讓烏軍協議撤離伊洛瓦。

俄軍掌握了完全制空權。

烏軍第聶伯羅營的指揮官尤里貝雷扎則與俄商定了具體的撤離路線,就連「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總理」亞歷山大·扎卡爾琴科也假惺惺地表示願意放烏軍一馬,但要求烏軍必須將其裝甲車和彈藥等重裝備徒步離開。

烏軍戰力尚存。

29日早上6時,烏政府軍第一批60輛汽車開始撤出伊洛瓦。到了早上8點,烏軍重新集結在伊洛瓦南部的姆諾霍利亞,分成兩路-北路和南路開始撤離。由魯斯蘭·霍赫恰克將軍率領的北路軍由第17坦克旅,第51機械化旅和警察部隊組成,有4輛坦克和不超過10輛步戰車以及約1000名士兵。由格拉喬夫率領的南路軍由第93機械化旅和頓巴斯營等領土防衛營為主,有2輛坦克,包括一輛被俘的俄T-72B3,2輛步戰車及大約600名士兵。

烏克蘭境內的愛俄人士歡欣鼓舞。

但是就在此時俄軍指揮官突然變卦,要求改變協議的條款,提出了一條新的撤軍路線並要烏軍交出所有武器後才能離開,並要求所有的烏領土防衛營部隊不能離開伊洛瓦。烏軍中將斷然拒絕了這一提議,並命令手下「全力以赴撤離」。烏軍撤離車隊的第一輛卡車載有大量傷員,車上懸掛著一面白旗,但這並沒有阻止俄軍的打擊。

烏軍撤退後才行進了不到10公里約一個小時後,就被俄頓軍包圍。烏軍旋即奮力抵抗,在奧列克桑德里夫卡,俄軍的2輛T-72BA坦克和大量第21步槍旅的步戰車被烏軍摧毀。

烏軍在撤離前保留了部分武器。

烏軍殘部只能徒步行軍。

此時的烏軍已經行進到了山谷地帶,卡拉斯拉雅波利亞納山谷之上已經全是待命已久的俄軍,俄軍用迫擊炮和重機槍向烏軍車隊中部開火將北路烏軍分成兩部,北路前部烏軍坦克較多,突出山谷前往諾瓦卡特尼夫卡,後部烏軍慘遭殲滅,6輛步戰車和多輛警車被摧毀。

但隨後突圍成功的前部烏軍又遭到了俄軍的第二次伏擊,俄軍在山谷中部署了俄第1065炮兵團的大量D-30榴彈炮,在一輪輪血肉橫飛的轟炸後,毫無反抗能力的北路前部烏軍幾乎被全殲,只有42名烏軍從包圍圈中撤離到烏克蘭解圍軍陣地。

南路烏軍被激怒了。

俄軍顯然也沒有打算對南路烏軍遵守協議,南路烏軍在撤離中的第一次打擊中就損失了一半人馬,剩餘的大約300名烏軍和頓巴斯營戰士在被俄軍伏擊後逃在切爾諾斯克,憤怒的烏軍佔領了該村並摧毀了盤踞與此地的俄第二坦克旅的2輛T-72B3坦克,並俘獲了2名俄第二坦克旅的步兵和2名第31空中突擊隊的傘兵。此時南路300名烏軍中有近一半人傷亡,他們設法將村莊控制到第二天。

8月30日,統率南路烏軍的第聶伯羅營級戰術群指揮官尤里利森科做出了最後的努力,他成功聯繫到了包圍他們的良心尚存的俄軍指揮官並達成了協議,南路殘餘烏軍在放棄武器,釋放俄羅斯戰俘後得以撤離。

烏克蘭領土防衛營戰鬥力不亞於正規軍。

此戰後跟進烏克蘭最高拉達的調查委員會主席安德烈·森琴科的說法,在撤離伊洛瓦的戰役中北路烏軍有多達1000名士兵遇難,幾乎全軍覆沒,南路烏軍366人死亡。除此之外烏軍還有158人失蹤,429人受傷,128人被捕。俄頓軍大約有150-300人死亡, 20人俘。

俄軍的「伏擊功勛」重炮。

伊洛瓦之戰的倖存者隨後曝光了俄軍背信棄義,伏擊並屠殺放下重武器的烏軍的醜行。此事旋即在西方引起了軒然大波,西歐國家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接踵而至,俄羅斯財政幾乎瀕臨崩潰的邊緣,直到俄一鄰國出手豪擲千億買高價油輸血才幸免於難。

而俄羅斯對此事的解釋則是,俄軍是為了將和平和愛帶到烏克蘭才不得已進入烏境,進行殺戮的是烏克蘭政府軍和各領土防衛營。戰後烏克蘭東三州的戰局急轉直下,俄軍和頓軍開始大舉反攻。此戰造成的另一個影響是導致普京和俄羅斯的信譽破產,之後俄烏雙方先後又達成了20多次停火協議但都旋即破裂-烏克蘭吸取了血的教訓:普京的承諾不要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TV國防觀察 的精彩文章:

燃燒的紅海:蘇丹動亂殃及紅海命脈,沙阿拿下蘇丹港頂替荷台達
伊戈爾吉金偽裝成俄軍綁架100烏軍,淪陷壓力下烏克蘭力保東三州

TAG:CCTV國防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