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都挺好》中明玉性格有一處不合理的地方,被這部9分神劇說中

《都挺好》中明玉性格有一處不合理的地方,被這部9分神劇說中

這個春天,一部國產劇風頭正勁。

原因無外兩點。

一,它難得地將中國傳統的「家醜不外揚」端上檯面。

二,它敏銳地戳到今天都市人物質光鮮精神潰爛的現實困境。

你猜到了:《都挺好》。

而,就在上周,一部Sir大愛的英劇也來了。

巧的是:

兩部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劇集,卻讓人觸摸到相似的質地。

這部英國版「都挺好」,辛辣指數成倍升級。

你不該錯過。

《倫敦生活 第二季》

Fleabag Season 2

《倫敦生活》的紅,純屬意外。

三年前,《倫敦生活》第一季開播,原本只是亞馬遜與BBC合作的試水作品,每集25分鐘,共6集,沒成想開播後,口碑逆天。

第一季徘徊九分。

第二季一經播出,9.5。

神劇。

但,與絕大多數史詩氣象的神劇不同,《倫敦生活》,講的卻是個再小不過的故事。

從頭到尾,女主連名字都沒有。

只有一個綽號:Fleabag。

什麼意思?

邋遢的人,骯髒的動物。

說「臟」都是客氣了,她就是徹徹底底的「渣」。

在繼母的畫展上砸場子。

在貸款面試中一言不合就開始脫衣服。

在男朋友的床上對著奧巴馬演講。

奇怪的是,當我們在重訴她這些渣行為時,並非帶著咬牙切齒的語氣,甚至是,一種怒其不爭的憐憫。

為什麼?

因為她的種種渣,都有跡可循。

與《都挺好》一樣,病根,來自家庭。

女主媽媽,因為乳腺癌早死了。

女主爸爸,因為妻子早逝,搞上了女主和姐姐的「教母」,並順利與其同居。

女主姐姐,因為這分崩離析的家庭關係,早早獨立,過上富足但冷酷的精英生活。

第一季,第一集這一幕,看得我們心裡發酸。

女主感情、事業雙雙受挫。

深夜買醉,醉酒後,跑到父親家,想與之談心。

但迎接她的是什麼。

父親死死把住門口,不讓她進門。

在她掏心掏肺地自我剖析一番後,父親只是悻悻地回答:

你這是隨你媽

末了,仁慈地決定幫她叫輛的士,但不忘囑咐,別進門(繼母在家)。

拋棄,是更徹底的背叛。

對,我看到你的痛苦了,但抱歉,我無能為力。

這時她什麼反應?

先是臉上浮現出一絲不敢置信,接著瞬間釋然,笑意逐漸加深,最後乾脆附和一句:

說得好。

從始至終,沒有一滴眼淚。

苦笑,也是偽裝的眼淚。

好,既然你對我的脆弱無動於衷,那我彪悍給你看。

《都挺好》中,明玉一路戰鬥,活成了人生贏家。

《倫敦生活》里,Fleabag喪到骨子裡,把自己變成一灘爛泥,笑嘻嘻地抵抗醜陋的真相。

影片里,關於女主疑似性,癮的篇幅不在少數。

用她的話說,幾乎來者不拒地配合每個男性的示好。

但請注意,在與這些男人睡覺的過程,她有爽到么?

沒有。

她一邊偽裝高潮地叫,一邊打破第四堵牆,理智地跟觀眾分析對方的尺寸,能力,愛好……

顯然,她既沒有享受性,也沒有享受愛。

她只是沉溺於一種被注視的虛榮感。

相反,她真正需要的那個男人,卻不敢真正去愛他。

因為不承認「我愛他」,他也就和千千萬萬的其他一樣都是可替代的。

因為不告訴他「我愛他」,我就不會嘗到坦白後被拋棄的無助感。

我可不是對性上癮

我只是沒法停止想到它

性的表現

性的尷尬

性的戲劇化

你意識到有人渴望你的身體

的那個時刻

對性本身的感覺倒不是很多

這也是《倫敦生活》真正殘忍(高級)的地方。

泛濫,不過是另一種匱乏,驕傲,其實是自卑心在作祟,而我們每個人,都披著這層偽裝,皮笑肉不笑地在這鋼鐵叢林中快樂地索取著。

就像一個個待售的器皿,表面完好,內里早已碎成了渣渣。

第二季第一集,果然,還是熟悉的配方。

一開頭,就火力全開,直接給了女主一拳暴擊。

這一整集都發生在飯桌上。

父親和繼母訂婚,一家人整整齊齊地聚餐。

高級餐具、燭光、你來我往的哈哈大笑,一切看起來都再溫馨不過……

直到……鏡頭轉向女主。

好戲,開場。

前菜,少不了一通商業互吹。

用詞雅緻體面,讓人挑不出毛病,但就是缺了點走心。

接著,全家人的關注點,轉向了為父母二人主婚的神父(由《神探夏洛克》中扮演莫里亞蒂教授的Andrew Scott飾演)。

神父的母親是拉拉,哥哥是戀童癖,愛爆粗,但神父帥得過分。

巴啦巴啦一通刨根問底後,直到連外人都照顧周全了,這時,家人才發現,女主被冷落了。

餐桌上,她開口的第一句話,是對服務生說的。

更諷刺的是,這個所謂的家庭聚會,第一個開口向她表達善意的,是個外人。

兩人交談時,所有人臉上都有一絲不自然的凝滯。

那表情,就像在看一根引爆炸彈的導火線。

酒水陸續上桌。

這一家人繼續延續上一季技能,人前笑嘻嘻,心裡MMP。

繼母暗中調笑神父,在他重新入席後一秒換上笑臉。

姐姐還是敢怒不敢言。

連被家人視為洪水猛獸的女主,也一反常態,異常懂事。

父親忘了她的生日,遲到的禮物是一張心理醫生優惠券。

她微笑感謝。

父親驚訝於她的狀態奇好,她吐出一口煙說道:

我只是覺得

這些都不重要了

所以,她真的無所謂嗎?

我挺好的

當然不是,別忘了一開始她在洗手間擦拭傷口?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麼?

請原諒Sir不劇透。

Sir只能說,比起蘇明玉還略有「中國式」的隱忍,完全英國人的Fleabag,直接原地爆炸。

一個簡單但意味深長的對比。

面對親人久別重逢的擁抱——

蘇明玉是推手婉拒。

《倫敦生活》的女主更誇張,姐姐想抱,她反手一甩,因為下意識地防衛,以為姐姐想打她。

這固然是東西方的禮儀區別,但這種拒絕背後,也在折射出一個共同的母題:

真正在心裡留下的創傷,以及這種創傷引發的行為習慣,不是說和解就和解。

Sir還發現。

這些「喪」劇的走俏,是觀眾對曾經被壓制的慾望的反彈。

我們,越來越不需要強扭的體面。

《倫敦生活》女主,兼編劇在接受採訪時說過——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屬於英國文化中,禮貌的那一部分 。

也正是這種禮貌,寫起來很有意思—— 禮貌下面,總是藏著一股消極的挑釁。

每個人都擺出一副謙恭的樣子,卻無意深交。

每個人都擺出一種道德的樣子,卻錙銖必較。

那Sir的問題來了。

這種禮貌的「裝」,是倫敦獨有嗎?

咱中國人,不更擅長表面功夫。

口頭禪:

「很不錯」、「都挺好」、「沒關係」。

用禮貌代替親密,用得體代替共情,用血緣代替人性……

說到這,Sir其實想移情別戀。

事實上,整套《倫敦生活》看下來,Sir最疼的,是姐姐。

作為一個長女,她不能丟分。

作為一個有著神經質繼子的後母,她不能動不動憤怒。

作為一個別人眼中事業家庭雙贏的企業高管,她甚至不能對妹妹坦誠自己已經好幾年沒有性生活。

姐姐一句掛在嘴邊的話是——

我知道我看上去不正常,但我真的沒事。

你真的沒事嗎?

你明明失敗了,還在自嗨成功。

這不是雙重失敗?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2019爆款國片一定少不了他
家長需警惕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聰明葯」,其實是一種隱形毒品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