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原文】

重為輕根①,靜為躁君②。是以君子③終日行不離輜重④,

雖有榮觀⑤,燕處⑥超然。奈何萬乘之主⑦,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注釋】

1,根:根本,根基。

2,君:統治者,主宰。

3,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有道的人,這裡指理想的主君。

4,輜(zi)重:軍隊中載運器械,糧食的車輛。

5,榮觀:貴族遊玩的地方,這裡指華美的生活。

6,燕處:安然處之,安居之地。

7,萬乘之主:有萬輛兵車的大國之主。乘,古代兵車的數量單位。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解析】

穩重是輕浮的根本,寧靜是躁動的主宰。因此,德行再理想的主君,如果整日奔走,也離不開裝載食物和衣服的車輛。

雖然享受著華美的生活,卻能夠保持一顆安然的心,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可為什麼擁有強大實力的君主,還會以輕率的態度處理天下的大事呢?

輕率浮誇會失去穩重的根基,而急躁妄動則會喪失主宰天下的寧靜之心。

重與輕,靜與動是兩個對立的存在,然而老子卻認為矛盾雙方定然有一方是根本所在。在輕重關係中,重是輕的根本,如果只重視輕而忽略了重,則會失去根本,整個矛盾依存的系統也就破滅了,靜與動的道理也是如此。

這一觀點是為其政治觀點服務的。老子認為,很多大國統治者所享有的驕奢淫逸的生活,所推行的霸權式統治就是輕浮和躁動,必然會使他們失去穩重和寧靜這一治國的根本,國家定然不會長久。如果遵守大道,以靜與重為本,則國泰民安。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