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鎮」創客不寫PPT

「小鎮」創客不寫PPT

邦哥推薦:

曾幾何時,小縣城裡的創業者們也為了融資、補貼絞盡腦汁寫PPT,費盡心思參加各種路演。

都在說一線留不住肉體,三、四線留不住靈魂,當他們真的回到三線城市的氛圍中,才發現其實創業也可以靜下心來,從很Low的事情做起。

本文授權轉載自: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2012年,從廣州某都市報辭職的余穎(化名),和老鄉也是同事湊了8萬元一起創立了一家傳媒工作室。而對懂懂筆記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她已經遠離廣州,坐在了一個簡陋的開放式辦公區的角落裡。

2018年底,她回到了家鄉——山東煙台重新開始創業,在一個舊寫字樓改造的孵化器里,再次與兩位好友揭開了新媒體工作室的創業序幕。

1

PPT不靠譜,返鄉創業者重新審視自我

余穎回憶道,和不少衝動創業的年輕創客一樣,2012年的夏天僅僅27歲的她和朋友看到了新媒體 公關服務領域的契機,幾個人、幾萬元就開始了創業歷程。

因為想迅速擴張,她也找過一些在FA的人脈關係,被教育、引導著開始通過堆砌用戶數據、製造團隊傳奇經歷等方式,希望獲得機構的融資。「每天想著就是第一筆錢到位後,迅速招兵買馬,搬離寒酸的創客空間,儘快在高大上的辦公室里大展身手。」

「一開始,許多創業者都只想融資,儘快能脫離創客的頭銜。」因此,不少項目的盈利模式,設計的初衷也都是為講給資本機構聽,完全沒有考慮是否能夠落地。

余穎自嘲的說道,如今包括她和夥伴在內,一眾好高騖遠、誓要成為優秀「創業明星」的年輕人,都成了回鄉再創業者。過去的幾年時間裡,過於理想化的盈利模式成了一簾幽夢,自己也因為資本熱潮褪去,重新開始思考自身的價值。

「說苟且偷生並不過分,如今創業的目標不是要有面子,而是活下去。」

2017年初,同樣被朋友「召喚」回浙江嘉善縣老家,組建一個應用開發團隊的李凱衡表示:自己是軟體開發專業畢業,前幾年一直在深圳打拚,也曾在學長的帶領下加入過創業公司(還經歷了兩輪融資),但是後來公司解散,他才萌生了回到家鄉自立門戶的想法。

「我感覺,有手藝到哪裡都會有機會,但是這一年多來還是備受打擊呀。」儘管嘉善縣位於江、浙、滬交界處,工廠、企業數量並不少,但是實際運作下來,他才發現客戶對於互聯網應用、自建電商平台的需求並不高。有的公司甚至連官方網站都懶得做,更別提投入開發APP、OA等系統了。

「即便在三四線城市創業,對資本的助力還是有很大的渴望,我們也是一邊儘力寫PPT找錢,一邊全力掃街拉業務。」李凱衡無奈的告訴懂懂筆記,曾幾何時,小縣城裡的創業者們也為了融資、補貼絞盡腦汁寫PPT,費盡心思參加各種路演。他甚至為了在機構面前有面子,陸續認繳了1000萬元註冊資本,將公司名稱抬頭從「嘉善縣」、「嘉興市」改為「浙江省」。以至於每次股權變更、企業轉讓時,都需要承擔一筆不菲的費用。

「資本也是看數據的,好聽的故事,終究贏不了好看的數據。」缺少市場需求,資本也日趨理性,這兩年三、四線城市成了資本最先拋棄的戰場。

曾經編撰好的華麗PPT,早就被李凱衡扔到了硬碟的角落裡。他為了養活團隊,承接過300元一套的企業電子名片開發任務,甚至為了1000元的企業官網訂單,忍受客戶的冷嘲熱諷。

他不甘心地說道,創業兩年來,公司幾乎每一年都會經歷一次破產危機,而每次迫使他和股東繼續堅持下去的原因,卻是企業註銷手續繁瑣,公司轉讓的費用高昂。

「我想明白了,再小的客戶也是上帝,每天靜下心來拜訪客戶,踏踏實實拿每一個訂單。幸運的是,每次遭遇危機都能轉危為安,我相信互聯網的下沉總會給我們帶來機會。」在李凱衡看來,雖然當年打造獨角獸的激情早已不在,但是這些創業經歷也成為了一種寶貴的財富。

2

北上廣創業熱潮後 創業者的下沉思考

「互聯網企業,逃離北上廣。」

「逃離北上廣,回家創業成熱潮。」

「春節之後,你還選擇回到北上廣嗎?」

......

雖然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是只要你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逃離北上廣」、「遠離一線城市」……總能搜索到大量類似的新聞標題。據發改委2018年7月份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返鄉創業的人數,初步統計大體達到740萬。

同年11月份,網易雲聯合IT桔子發布的「2018年全國創業報告」也顯示,全國範圍內已有創業公司超過10萬家。北京、廣東、上海三地以總和67639家的數量佔全國超過65%。

可以這樣理解,有65%創業企業集中在不到1%的省市內,而獨角獸創企更是只集中在北、上、廣、深、杭等五市。近一年來,創業熱潮的冷卻也引發了下沉的趨勢,有不少創業者返鄉創業,重新在三四線城市編織自己的創業夢想,雖然沒有了「獨角獸」的可能性,但是他們在理性和堅持中,也在改變著自己的人生軌跡。

當然,返鄉創業並非都能一帆風順,在一線城市遇到的問題,在三四線城市一樣會遇到。而在這股下沉創業的大潮中,有人適應了環境,有人卻出現了新的「人生質疑」。更多的創業者也開始思考,低線城市是否蘊含著不一樣的商機?返鄉創業,究竟是另一種投機模式的開始,還是自我價值的回歸?

3

用低價包圍「大城市」,如何面對「鄙視鏈」

「費用便宜了,卻不受待見。」

早在三年前社區團購還未流行的時候,鄭學濤和朋友就已經在粵東建立了一家集衣食住行一體的團購平台,為區域內商家、用戶提供優惠拼單服務。

儘管三、四線城市個體商戶眾多,但做生意大多還是憑藉著多年積攢下的口碑,並不需要團購活動、宣傳服務。而平台一開始的客戶,主要來自於一些剛開業的新商戶。

「第一年忙活下來,合作商戶不足100家,傭金真心養不活整支團隊。」為此,2017年鄭學濤決定在廣深、莞佛等一、二線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蠶食這部分城市的團購市場。

憑藉著薪資成本、區位成本低的優勢,他一口氣將平台傭金設置在了3%,比一、二線的很多同行低了不少,並開始發展潛在的合作商家、企業客戶。

「但業務開始並不順利,除了有信息代差,還有鄙視鏈在作祟。」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家團購平台的功能層面,遠不如一線同行先進,即便想仿造相應的功能,開發效率也十分低下。

更古怪的是,一線城市的企業,看不起二線創業者的應用產品,二線城市的企業,看不起三線創業者的小平台。有時候就連深知創業不易的一、二線城市創業團隊,也在嘲諷三、四線創業團隊的低價服務。

「我們也嘗試過包裝企業形象,培訓員工技能,試圖和一線城市的創業者拉近距離。」同樣在拓展一、二線城市業務過程中,寸步難行的,還有江蘇創業者李松壑。

從事小程序開發的李松壑2018年初離開上海,帶著核心團隊回到鎮江老家再次開始創業。他告訴懂懂筆記,對自己而言,養著低價的鎮江團隊,做著上海的高端生意,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年前,為了讓企業不被客戶「鄙視」,他在上海臨港註冊了一家「殼子」公司。「我們會定期送重要員工到上海、深圳學習先進技術,新鮮的行業案例。」李松壑告訴懂懂筆記,此時他發現「鄙視鏈」雖然沒了,但是「代差」卻依舊存在。

經過一番仔細探究,李松壑發現了一個問題:三、四線創業團隊,之所以與一、二線創企會產生一種「代差」,原因並非是技術與經驗不足。「是小城市安逸的生活狀態讓團隊沒了壓力,因此喪失了工作的效率,喪失學習新鮮事物的慾望。」

「工資四千,沒有房貸,房租也便宜,12元三素兩葷的盒飯,還哪有壓力和動力?」他嘆了一口氣說到。

薪資、租金、運營、生活成本低廉,是三、四線城市創業的優勢,也是不少壓力山大的創業者,選擇「返鄉」的關鍵因素。

然而,過於低廉的成本也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創業者用少量的資金就能實現項目快速起步,卻也讓團隊在安逸的生活中失去狼性和鬥志。

那麼,這兩者之間是否可以找到平衡點?

4

大城小鎮優劣明顯,砥礪前行尋求互補

「後台訂單錄入出現問題,哪位同事給優先給處理下?」

曾勇(化名)是一位85後創客,土生土長的晉江人。他告訴懂懂筆記,回鄉創業已經兩年半了,而去年底到今年春節前,是他和團隊最忙碌的幾個月,夥伴們都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充實和興奮。

然而,誰都不會想到就在2018年五月份,這家初創企業差點解散了。是一位老友耐心的勸導以及大膽的轉型建議,將這支年輕團隊從解散的邊緣再次拉了回來。當時,他下決心將公司的主營業務,從軟體開發變為面向傳統企業、應用廠商和遊戲公司,提供日常運維支持。

「在三四線城市,這是一塊很大的市場,而且需要較低的成本預算。」

曾勇笑著表示,所謂運維外包,指的是企業、廠商將開發完成的應用、系統,或是區域伺服器,託付第三方團隊進行日常維護,排除簡單的故障,確保平台的正常運作。

「每組團隊可維護多個系統,簡單的故障排除也都能勝任。」曾勇告訴懂懂筆記,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戶裡面,有不少是來自一、二線城市的企業,若建立自有運維團隊勢必成本高企。因此,這些一、二線城市的客戶會將電商、庫存系統、後台應用、遊戲區服等,託付給他們這樣的三、四線創業團隊來維護,在降低成本之餘,還能得到專業的技術保障。

「越來越多的小微創業者,清楚了自身的定位和價值。」在晉江一家大型創業園區,運營經理李鍇告訴懂懂筆記,近一兩年來,園區類似曾勇這樣的創業者並不少。他們在摸索中,逐步找准了自身的定位、用戶的需求,不再好高騖遠,在力求生存的過程中發掘到了力所能及的業務。

在這些創業者看來,三、四線城市小團隊擁有成本低、靈活度高等優勢,可以與一、二線城市企業的高效率、高技術形成互補。

「感覺很多創業者沒有前幾年那麼心浮氣躁了,目標都比較實際。」李鍇表示,近兩年來,園區內創業企業數目都比較穩定,入駐率穩定在70%-75%之間。平均租期大多超過了15個月,最長的公司已經入駐園區三年了。如今,創企的更替也越來越少,基本見不到「快閃」(即短時間迅速倒閉)的PPT創業團隊。

在和一些返鄉創業者的交流中,可以感覺到一點:大城市的緊迫感、快節奏,孕育出了不少高效率的互聯網團隊和創業個體,而小城市的低成本、慢節奏,也讓這些創業者成為了小而美的服務商。

他們很不屑提起所謂的「逃離北上廣」、「逃離後又返回北上廣」、「2019你還會返回北上深嗎」等帶節奏的話題,畢竟無論是離開還是堅守,都是創業者的自由與選擇。只有找到了最適合的創業環境,創業者才能夠發揮優勢,挖掘新的發展機遇。

PPT創業毀了不少人,也讓不少人開始真正回歸商業的本質。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東北到底有沒有互聯網?
優愛騰會員不過億,都怪偶像網綜不爭氣?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