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家《心經》,美而不同!

名家《心經》,美而不同!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簡稱《心經》。

是般若經系列中極為重要的經典,

也可以稱是佛教經論中最為

博大精深的一部經典。

在中國書法史上,

諸多大師都酷愛抄寫《心經》。

他們在墨香中感受清雅的熏陶,

而這些書法作品也呈現出

一種更為別緻的美,

細細看來,除了作者的文化底蘊,

更多了些許淡雅、清心和禪意。

王羲之《心經》——姿媚

王羲之,東晉人,字逸少。在因人而傳的書法史中算是領軍人物。且不說其麾下那十來個兒子各個精通書藝,就是後來大將顏真卿,文豪蘇東坡,宰相董其昌等人皆受惠於他。

這幅《心經》並不是王羲之親自抄錄的,而是後人用他的字集錄的。

歐陽詢《心經》——安靜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著名書法家、政治家,潭洲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創立歐體,「楷書四大家」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趙孟頫《心經》——暢達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浙江湖州人,「楷書四大家之一」,著名書法家、畫家,元代最出色的藝術家,對後世影響深遠。

文徵明《心經》——端雅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稱江南四大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董其昌《心經》——淡雅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

傅山《心經》——率真

傅山(1607-1684),字青竹,山西陽曲人,明末清初書法家、醫學家、文學家、武術家。

傅山傳世之楷書遠少於行草。此《心經》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書於順治庚寅(1650)年。結字、用筆,意趣皆高古醇厚,可視之為成功實踐了毋巧得拙、毋媚得丑、毋輕滑得支離、毋安排得真率理想的一件精彩之作。此件墨跡有多位藏家的鑒賞印記,其中葉恭綽與張珩的鑒記更顯示出此件作品的分量。

吳昌碩《心經》——樸厚

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心經》十二條屏是吳昌碩晚年的扛鼎之作,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每屏高132.5厘米,寬30.2厘米。大致推算一下,每字約在10厘米見方左右。全篇268字,除開篇「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標題與末行2字之外,其餘各列皆有12字,每一屏下半段右側皆鈐《道在瓦甓》印章。

鄧石如《心經》——勁健

鄧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時人對鄧石如的書藝評價極高,稱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

弘一法師《心經》——空靈

弘一法師(1880-1842),原名李叔同,著名音樂、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溥儒《心經》——嚴謹

溥儒(1896-1963),字心畲,清道光帝曾孫,河北宛平(今北京)人,著名學者,詩書畫都很有造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朱萬章:為何張大千數次畫《東坡笠屐圖》?
晉軍:書神的怒吼!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