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5G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伺服器和數據中心? | MWC 2019

5G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伺服器和數據中心? | MWC 2019

「雲+端」的產業模式正向「雲邊端」遷移,在部分行業已經是正在發生的事實,「雲+端」在以連接人與人為中心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得到長足發展,面向5G開啟的萬物互聯時代,「雲邊端」將開啟下一個十年。

5G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伺服器和數據中心? | MWC 2019

邊緣計算的興起

雲邊端中的邊,指的就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的出現解決了三大問題:帶寬、時延和安全。

  • 帶寬:全球已有500億終端設備,2120億的感測器,產生數據44ZB。由於帶寬受限,85%的數據沒有回傳至雲端,海量數據價值沒有被挖掘————邊緣計算讓海量數據無需回傳雲端,就近在邊緣計算進行分析,節省了大量的網路帶寬資源,海量數據分析成為現實;

  • 時延:未來新興應用將十分依賴低延時,如自動駕駛、VR/AR等,現有互聯網的延時優化手段已無法滿足此類應用需求————邊緣計算縮短了感知終端與伺服器之間通信距離,降低了互聯網依賴。讓終端與伺服器交互高實時性成為現實;

  • 安全:終端數據通過互聯網上傳雲端,網路安全、雲端泄密隱患等問題均威脅到了用戶的隱私安全————邊緣計算可實現在終端敏感數據預處理,將非敏感的分析數據上傳雲端,可提升IT平台對隱私數據的保護性。

關於邊緣計算的定義不一而同,整體意思相近,業界一致同意邊緣計算是一種將主要處理和數據存儲放在網路的邊緣節點的分散式計算形式。有意思的是,隨著5G技術的逐步成熟,MEC(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也被稱為 Mobile Edge Computing )——在網路邊緣為應用開放者和內容服務商提供所需的雲端計算功能和IT服務環境,成為行業集中關注的話題。

這也表明,此時的邊緣計算已經發生內涵的變化。最早的邊緣計算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Akamai推出了內容交付網路(CDN),在地理上靠近最終用戶的位置引入了節點,相比傳統意義上的邊緣計算,當下的邊緣計算不只是為數據中央端局採集傳遞數據,「邊緣」逐漸變成處理爆炸式數據的主要來源與關鍵節點。

在雲計算時代,終端與雲端、核心網互聯,在5G與物聯網時代,計算能力進一步前移,雲與終端之間產生了邊緣層,提供邊緣計算能力。更重要的是,邊緣計算遠不僅僅是計算能力,MEC就給行業一個啟示,參考中心化的雲計算模型已經是一種標準的IT服務平台,邊緣計算的未來方向也是如此。

根據B2B分析師MarketsandMarkets的數據,到2022年,邊緣計算市場的價值將達到67.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35.4%,關鍵驅動因素是物聯網和5G網路的出現,「智能」應用程序數量的增加以及雲基礎架構負載的增加。

邊緣計算伺服器

在近日結束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展),浪潮發布首款基於OTII標準的邊緣計算伺服器NE5260M5,抱著對邊緣計算伺服器的好奇心,雷鋒網在展台也簡單觀察了一番,希望透過這款面向運營商定製化的伺服器,一窺邊緣計算基礎設施伺服器端的變化。

OTII全稱Open Telcom IT Infrastructure,是由中國移動聯合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信通院和Intel共同發起的伺服器開放項目,2017年11月在ODCC伺服器工作組立項,目標是形成運營商行業面向電信應用的深度定製、開放標準、統一規範的伺服器技術方案及原型產品,浪潮是ODCC核心會員,也是OTII的的重要伺服器參與廠商。

5G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伺服器和數據中心? | MWC 2019

浪潮伺服器產品部副總經理陳彥靈告訴雷鋒網,邊緣計算伺服器對浪潮是一個全新的品類,NE5260M5從2017年開始研發,邊緣計算伺服器研發的最大問題就是業務場景差異非常大,不同場景需要不同形態的伺服器,伺服器廠商需要根據不同的場景或者應用進行開發,面對最先落地的通信行業邊緣應用場景,浪潮首先開發出適合通信邊緣計算的伺服器。

第二個挑戰是產品形態,通用伺服器深度的深度都在700mm以上,浪潮調研了很多邊緣側數據機房,一般在450mm深度,而且不方便維護,和數據中心兩面都存在可維護空間完全不同,邊緣計算伺服器直接背靠機房牆壁,還沒有專業散熱設備如空調等,這些都是邊緣側伺服器和通用伺服器不一樣的地方。

第三個挑戰是遠程控制,邊緣計算伺服器部署地點是網路的邊緣,地處偏僻而非集中部署,考慮到運維成本,邊緣計算伺服器需要有完善的遠程維護機制,應對突然掉電等情況,即使在升級過程突然掉電情況,也能恢復到上一個版本繼續使用,而不必派專人現場操作。

儘管浪潮官網還沒有這款新品參數,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款產品機箱尺寸採用了電信設備標準,而非伺服器標準,高度為2U,寬19英寸,深度為430mm,僅有傳統標準伺服器深度的1/2稍多,可以直接與電信設備混合部署在通信中心機架上。

在部署層面,為應對邊緣計算機房的簡陋條件,NE5260M5針對邊緣機房進行了大量的適應性設計,例如壁掛設計wall Mount,可使NE5260M5直接懸掛在牆壁上而不需要機架,適合於環境簡陋的邊緣數據中心,在耐高溫、防塵、耐腐蝕、電磁兼容、抗震等方面也做了增強。

一位通信行業人士表示,網路切片是5G網路的一大特性,這就要求伺服器基礎設施在硬體層面支持NFV、SDN。X86伺服器主要面向計算密集型業務,對NFV的支持不足,因此面向5G時代的邊緣計算伺服器需要針對NFV應用特點,優化配置均衡成本,NFV伺服器的部署也不同於計算、存儲伺服器的集中模式,對管理的要求會更高。

NE5260M5採用NUMA-Balance架構,一台計算機分成多個節點,節點內部使用共有的內存控制器,節點之間通過互聯模塊進行連接和信息交互,是時下邊緣計算領域受歡迎的架構,同時該產品還支持QAT、遠程管理和調試等專用技術。

在有限的空間內,邊緣計算伺服器需要滿足儘可能強大的性能需求,據浪潮介紹,NE5260M5支持2顆英特爾下一代可擴展處理器,16個DIMM,6個PCI-E插槽,6塊2.5寸硬碟,2個M.2 SSD,可以滿足視頻監控、智能製造、物聯網等多種邊緣計算應用的需求。

數據中心兩線生長

騰訊PCG技術運營部總經理劉昕告訴雷鋒網,5G時代對於伺服器的需求不如說是對數據中心需求產生變化,雲計算推動超大型數據中心發展,5G結合邊緣計算 將推動模塊化、低成本、低功耗數據中心技術發展。

Gartner稱,到2025年,80%的企業將關閉其傳統數據中心,而2018年則為10%,由各種業務需求驅動的數據處理是這種基礎設施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當然了,這並不是說內部部署或雲中心已經死亡,有些數據總是需要在集中位置進行存儲和處理,這裡所指的傳統數據中心指的是集中式,管理一切的數據中心。

5G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伺服器和數據中心? | MWC 2019

陳彥靈認為,邊緣計算隨著智能化、5G等應用場景不斷發展,對應的是新的應用需求,部分原來部署在數據中心的應用會遷移到邊緣側,但對原有的數據中心建設不會有太大影響。

在雷鋒網看來,數據中心將呈兩條線發展,一條是以雲架構定義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一條則是邊緣雲數據中心,兩者結合造就Infrastructure Everywhere的業態。不少廠商已經察覺到了市場變化的風向,比如浪潮,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領域擁抱開放計算,在邊緣數據中心領域加入OTII,開發適合邊緣機房的伺服器。

以往數據中心伺服器主要兩種模式:「單項冠軍模式」和「全能冠軍模式」,「單項冠軍模式」針對於某種特定的服務(比如:需要大量數據轉發,需要AI訓練或者機器學習)進行深度優化,達到單一場景下的性能極致和各項指標最優。「全能冠軍」則更均衡,比如雲伺服器往往需要綜合通用性能,在各個應用中都表現比較全面的硬體設備。

行業客戶對於邊緣伺服器的需求是「全能冠軍模式」,希望滿足邊緣業務部署種類較多,業務範圍較廣的屬性。但是實際條件下,邊緣伺服器的需求差異非常大,受到邊緣硬體的實際物理運行環境的限制,目前伺服器廠商只能針對不同的邊緣環境開發不同規格的邊緣硬體。

據IDC數據統計,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網路邊緣側進行分析、處理與存儲。智能互聯的網路邊緣側面臨著連接海量異構設備、業務實時性要求、應用智能化要求、安全與隱私要求等眾多挑戰,與此同時這也是一片新的藍海,給伺服器等廠商增添了新的想像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太空互聯網能否連接下一個10億人?| 銀河航天徐鳴訪談
智能門鎖走向而立之年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