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當代紅木傢具簡史

當代紅木傢具簡史

題圖:梳背扶手椅

如果從全球範圍界定「當代」的概念,通常會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為起點,即上個世紀40—50年代以後的時期,對應國內,恰逢新中國成立,因此,這篇當代紅木傢具簡史便由建國後開始談起。

1979年之前

如果要粗略地將中國當代歷史劃分為兩段,那麼,1979年無疑是一個節點。這一年,中國未來走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政治體制,還是經濟層面,而紅木家具行業亦深受影響。但是,在開始記錄之前,我們要將時間推移到1949年,回到這段當代史的時間起點上。

公私合營後的企業

1949年新中國成立,但國有經濟體制的全面建立卻遠晚於此。筆者曾經採訪過龍順成第三代傳人李永芳先生,據他回憶1956年公私合營之前,魯班館整條街都是私營小作坊,匠人也大多靠修復傢具、做點小件養家糊口,囿於原材料的限制,幾乎沒有新作的紅木傢具。公私合營後,在北京地區通過對義成木器廠、興隆桌椅鋪、同興和硬木傢具店等三十五家作坊進行合併,成立了「公私合營龍順成木器廠」,其後,經過進一步的發展,成為日後著名的「龍順成硬木傢具廠」。「通過合營,全國做硬木傢具的企業一共剩下了四家,北京、上海、蘇州、廣州各一家,一直到六七十年代國內都是這幾家。」

雖然在數量上,彼時紅木傢具製作企業少得可憐,但卻從某一方面實現了手藝的承續與傳遞。當時的國營硬木傢具廠中吸納了許多技藝精良的手藝人,經過公私合營,這些原本在作坊中世代相承的手藝人,成為了新時代背景下的「師傅」,打破門第之見後,他們逐漸將自己的所知所學傳輸出去,為紅木家具行業培養了極為寶貴的人才。當1979年經濟體制發生變化,這些人才成為了當代紅木家具行業的中堅力量。

老國企的外貿路

作為國有企業,1979年之前的紅木傢具廠必然要滿足國家經濟的需求,而「創匯」對於當時落後貧窮的中國無疑是最重要的,於是,做外貿傢具成為那個時代紅木傢具廠的主要目的。從1956年開始,龍順成與北京市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展開了6年的業務關係,據統計,其產品出口到北歐、東南亞、美國、古巴等國,期間,龍順成的工業總產值由每年的60萬元迅速增長到600餘萬元,利潤也從每年不足5萬元遞增至120餘萬元,為國家創造了大量外匯收入。同樣作為國營企業的蘇州紅木雕刻廠,自1954年建立以來,產品由外貿部經銷,出口東南亞和歐美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紅木傢具成為國家出口創匯重要產品的同時,「外貿」也成為紅木傢具向前發展的一種障礙:追求仿古,按照外貿客戶喜好需求,投其所好高仿古代傢具。由於缺少新思想的介入,在建國後相當長的時間內,紅木傢具的製作水平和設計水平幾乎都是停滯不前的。

市場語境下的紅木歲月

進入市場經濟後,紅木傢具迎來了一輪快速發展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少數頗具膽識的人帶著技術和理想闖進了紅木傢具私營領域,從開設小作坊做起,一些樸實的手藝人在社會經濟大環境的作用下,成為了日後當代紅木家具行業中的領導者。時間發展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紅木家具行業開始出現加速發展的勢頭,及至2000年之後,這種加速度變得愈發的不可收拾:企業數量逐年激增、行業產值不斷刷新紀錄、從業群體日漸龐大……紅木傢具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盛景。

迅速崛起的新產業基地

清代傢具的三大風格流派,是分別以蘇州、北京、廣州為中心衍生髮展的。而在當代紅木傢具的發展過程中,誕生了一些新的製作中心,並以產業基地的模式,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推廣開來:福建仙游、浙江東陽、廣東中山、雲南瑞麗、河北大城、山東淄博、廣西憑祥……由南至北,由東至西,這些新興的產業基地成為支撐當代紅木傢具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買精品紅木,找我們沒錯!

與歷史上由文化中心衍生出製作中心的模式不同,當代新興產業基地大多以物質和技術層面為基礎,或依託長期的木雕技藝傳承,或憑藉原材料進口的優勢,或因老生產基地的重心轉移。經過不斷的調整與發展,這些產業基地,尤其是那些起步較早的產業基地,已逐漸擺脫了早期定位不清晰、市場不規範等缺點,開始步入地域大品牌營銷、區別化競爭、細化升級經營、主動規範生產的道路。

大融合,逐漸抵消地域風格

歷史上,紅木家具有著鮮明的地域特徵,蘇作、京作、廣作代表了清代傢具的三大風格。但這種地域特徵隨著現代交通運輸的發展,被徹底打破,當代紅木傢具迎來了藝術大融合的時代。

這種融合不僅僅局限於從傳統流派中尋找根基和靈感,同時,國外的藝術形式也被納入到接收範圍中來。植根傳統意韻和工藝,汲取不同地域的美學精神乃至形式主義上的營養,以新時代的審美眼光加以重構,帶來了當代紅木傢具風格的諸多可能。雖然在這種融合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甚至有時會出現背離美學原則的結果,但不固守歷史、勇於嘗試、不斷摸索的精神,卻是創造新時代風格所必需的。

炒作與理性的市場較量

行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同時,市場亂象也層出不窮。這其中,除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外,最突出的莫過於木材炒作。2000年《紅木》國標出台,對於廓清混亂的市場狀況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仍有兩類典型的木材炒作行為存在:其一,通過不規範的流通俗名,將非紅木類用材偽裝成紅木;其二,哄抬木材價格,通觀被炒作的木材,要麼是國標範疇中的紅木,要麼有些使用歷史,要麼俗名上與珍貴用材極其接近。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成長,已經出現了一些理性消費者,雖然從數量上看,在現階段尚不足以改變整體消費環境,但他們將在未來市場成熟過程中發揮出重要作用。於市場經濟體制下,在亂象與理性的較量中實現自我調節,是目前當代紅木家具行業必須經歷的階段。

買紅木產品,找我們沒錯!

收藏論

當代紅木傢具能不能收藏?這是我們曾經探討過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可以收藏。但尚有深入探討的必要。那麼,當代紅木傢具中有多少具備收藏價值?客觀地回答,只有極少數具有收藏價值,與龐大的市場存量相比,其總量微乎其微。於是,反觀目前市場上風行的紅木傢具收藏論,不免感到些自相矛盾與謬誤。

紅木傢具作為高端消費品,雖然在今日已親民許多,但其價格也遠非普羅大眾可以承受,而在這之中,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是那些精品中的精品:出身名門、精工細作、市場售價昂貴的黃花梨、紫檀及其他名貴木材傢具。在當代紅木傢具領域中,收藏概念的誇大,一方面的確吸引了更多的關注並拉升了購買力,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釐清收藏範圍卻是整個行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給別人看看,別人都會感謝你的。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版權說明:《紅木視界》雜誌文字內容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仙作(xianzuo.com)整理,侵權請告知處理。

題字:濮安國

著名明清傢具專家和工藝美術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木 的精彩文章:

紫檀,應重新確立「霸主地位」

TAG:紅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