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都挺好》反思:原聲家庭遺留的創傷,該如何修復?

《都挺好》反思:原聲家庭遺留的創傷,該如何修復?

所有原生家庭的創傷,都要我們自己解開。

電視劇《都挺好》熱播,掀起了一場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熱潮,很多人從蘇明玉身上看到了自己——那個因為得不到愛,最終學會了堅強的孩子。蘇母重男輕女,對兩個兒子有多好,對女兒蘇明玉就有多糟糕。

飯桌上,蘇母會給兩個兒子夾雞腿,而蘇明玉,別說雞腿了,蘇母從來不會去關心她。反而,在蘇明玉即將參加高考時,讓她去洗哥哥的衣服。

在她想要考清華時,對她說,女孩子上那麼好的大學有什麼用,逼她去上免費的師範學校。

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她的房間賣了,為了供大哥去美國讀書;當二哥想要出去旅遊時,蘇母給了二哥2000塊,但當她想要1000塊參加清華培訓班的時候,蘇母拒絕了,說:「我只負責養你到18歲。」

二哥洗碗會被母親誇獎懂事,而她只會被指責,為什麼沒把桌子擦乾淨。……

這一切,她傷心,憤怒,最後崩潰:「你為什麼要生我?」

這個家裡所有人都讓她感到失望,她選擇了離開,她拚命生長,用冷漠和幹練包裝自己。十年,她從那個不甘心、被忽視、不被愛的女孩,變成了有錢有房的女強人。

她真的很堅強,但就是這份堅強讓人心疼,因為那些血肉模糊的傷痕從未結痂:她在大房子里整夜整夜地失眠,即便遇到了互相喜歡的人,她也不敢去愛。她不相信愛,也不相信自己能得到愛;她渴望愛,卻從不敢邁出一步。

這就是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創傷,我們可以事業有成,物質豐盈,但過得幸福、擁抱幸福太難了。

直到長大,我們才明白的一個道理是:父母對我們的態度會對我們產生巨大影響,同樣,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也會帶給孩子很大的傷害。姜思達小時候經歷了父母離婚,當他和父親在一起的時候,會聽到父親說母親的不是,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候,又會聽到母親說父親的壞話。聽著最親密的兩個人互相指責對方,他不知道該去相信誰,這讓他變得很難去相信一個人,哪怕他很愛對方。

春夏也有著同樣的經歷,她曾經坦言她很期待在婚姻中得到愉悅感,但她覺得她不會擁有理想的婚姻。原因是她家裡的所有女性都離過婚,她從小看到的就是愛情狼狽的樣子。

這些童年時遭受的傷害早已刻進我們骨子裡,被忽視的感覺、不被愛的感覺讓我們對愛本能的恐懼。哪怕放下了這份恐懼進入親密關係,也依舊不安。

演員秋瓷炫也是如此,即使她遇見了全心全意愛她的於曉光,她還是沒有安全感,她難以相信自己能夠擁有長久的愛情。

為了尋求這份安全感,她提出了許多「看似無理」的要求:不許對她發脾氣、一定要接她打的電話、所有的錢由她包管、網購每月不可以超過4件,如果離婚,房子和錢,全部歸她。因為足夠愛她,更因為自己有足夠的安全感,於曉光答應了這些,秋瓷炫也開始相信這份愛。

但在現實中,更多像秋瓷炫這樣的姑娘,沒能擁有這份幸運,她們的伴侶也有自己的缺失和局限,無法給予她們渴望的安全感。最後,兩個人都更加不相信愛了。

可是,就如我的很多來訪者所說,原生家庭帶給了我們這麼多傷害,但我們內心深處依舊對父母有著極熱烈的愛。我們再難過再痛苦,也不願意丟掉這份深刻的情感,因為這是我們愛的起源。所以,即使我們內心對他們有恨,但又沒有一刻真正恨過他們,我們恨不起來。

面對這些傷痛的過往,我們寧願承認是自己不夠好,是自己不值得被愛,也不願承認父母不懂愛,不願把錯歸在他們身上。

甚至,我們還活成了他們的模樣,我們學會了憤怒、學會了壓抑愛、也習慣了被忽視、也忽視著我們最親密的人。

我們不喜歡這樣,但,這是很多人最終找到的表達自己愛的方式。

畢淑敏在《女心理學師》中就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在解放前,大芳的母親是有錢人的小老婆,受盡了委屈。她去世前留給大芳的最後一句話是:要做大……

大芳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要做大房」。但在現代社會實行一夫一妻制,所以大芳做了一件事:不斷帶小姑娘回家,讓老公認識,最後老公一次次出軌,這樣她就成了所謂的「大房」。

但在這個滿足母親願望的過程,她自己是痛苦的,所以每發現老公出軌一次,她就有一個器官出現問題,然後進醫院做手術。

聽著很荒誕的故事,就是現實中很多人對父母、對愛人表達愛的方式——為了愛你,我寧願毀滅自我、傷害自我。

《挺好的》中的3個孩子也是如此,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母親。

母親期望大兒子出國讀書,讓她有面子,大兒子做到了,並且努力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儘管他在美國過得沒那麼開心,他的工作也不夠順利。

當二兒子發現母親喜歡自己關心她、孝順她,他滿足著母親的這些願望和需求,他留在家中,扮演著母親喜歡的兒子。就像他自己所說:「她就想天天看著我。」

蘇明玉也一樣,她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做,母親都不喜歡她,母親最期望的可能就是她消失,所以,她就這樣做了——如果我離開能讓你開心,那我選擇離開。同時,母親將對自己的不喜歡,轉移到了她身上,她幫母親承擔了這些「認為自己不夠好」的部分。

最後,我們活得彆扭極了,無法認可父母、也做不到喜歡自己。甚至,我們完全意識不到,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愛。

我們沒有和過去和解,也始終沒有放下內心對愛的渴望。在愛這件事上,每個人都像一個孩子一樣,傾盡全力,想要對方開心。諷刺的是,擁有這樣美好的愛的我們,卻始終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那要如何面對這些傷痛和愛呢,我們要怎麼樣才可以放過自己,活得更加舒服?

首先,停止自我譴責,不要把所有的錯都怪罪於自己,並且意識到不是必須有一個人來承擔這些。

其次,接受父母的局限,也看到自己的強大和美好。就像《挺好的》那句經典台詞: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你也可以選擇放下。

最後,關於原生家庭的創傷,沒有人出身在一個完美無缺的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都要去找尋、去經歷,讓自己成長得更加完整。這是成年後我們自己需要面對的課題,不該由父母承擔一切過錯。

當認識到這些後,也應該意識到我們不需要一遍遍地告訴自己「都挺好」,真實的感受從來無法遮掩,不如大膽地承認那些「不夠好」,告訴自己沒什麼好羞恥,這樣,才會迎來一個好的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小鵬 的精彩文章:

夫妻經常吵架的三大原因:缺乏愛,缺乏安全感,渴望被關注
男人出軌,精準挽回三部曲

TAG:周小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