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帝城託孤劉備留下一句話,因為四個字,諸葛亮陷入陰謀論

白帝城託孤劉備留下一句話,因為四個字,諸葛亮陷入陰謀論

章武三年春,白帝城,一燈如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劉備對風塵僕僕逆光而來的諸葛亮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聞言泣不成聲:「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白帝城託孤,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之情自此成為千古美談。

然而,正如歷史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般,在今天,白帝城託孤也引發了熱議,人們對白帝城託孤,究竟是君臣相親,還是劉備無奈託付諸葛亮,最後還要算計一下,故意以「君可自取」來激將諸葛亮這件事爭論不休,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為,白帝城託孤的背後,並不是近年來盛行的陰謀論中所言那般,君臣相疑,無奈之舉,在白帝城託孤的背後,的的確確是千古君臣之誼,至於原因,且往下讀。

在每個人都懂得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歷史必然趨勢的今天,我們看待過去的歷史,總難免代入現在的眼光,而缺少對古人的理解與同情,倘若可以真正置身於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或許也會不一樣。所以,在分析白帝城託孤的問題上,我們首先要簡單了解當時的蜀漢情況。

時光倒流回千年之前,彼時的蜀漢,荊州淪陷,關羽身首異處,張飛被部下所殺,黃忠法正龐統已故,劉備東征慘敗,正如後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言,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由此可見劉備託付給諸葛亮一個滿目瘡痍,脆如薄紙的江山。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會擔心諸葛亮謀算他的江山,又或者諸葛亮又會想著在劉備死後算計他的江山嗎?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正如前文所言,劉備留下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蜀漢,諸葛亮沒有必要去算計,其次從劉備死後,諸葛亮凡事躬親,只為完成劉備的遺願也可以推斷出來,諸葛亮並無此心。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忽略當時諸葛亮所處的大的歷史文化背景。現在我們提到東漢末年,想到的都是群雄逐鹿,卻忽略了東漢末年正處於去古未遠之際,大漢民族的忠義之風尤其醇烈,忠誠死節之事,屢見於世,皇帝將幼主託孤給大臣的先例,從伊尹,周公到霍光比比皆是,而他們在接受囑託之時,都曾接受到「君可自取」之意,而這其中的自取的含義,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廢立幼主,自己為君,而是指可以根據情況在先主的幾個兒子中間再行廢立,是「自擇其宜而取之」的意思。

以陰謀論的眼光去看待白帝城託孤,不僅僅是對古人的侮辱,更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在歷史上,劉備得到的評價是百折不撓,終不為下,而他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離不開他面對失敗永遠不放棄希望,離不開他面對人才永遠是開放的格局,更離不開在那個亂世,他是真正心懷天下,不為一己之私;而諸葛亮呢,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那時的他不過二十七歲,卻能得到劉備的欣賞與重用,劉備對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並不是我們今天能夠用言語就能表達出來的,也正是因為這份知遇之恩,才有了後來劉備死後諸葛亮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即便是活活拖死累死自己也要延續漢祚等一個天下有變,因為他在報恩。

如果以成敗論英雄,劉備和諸葛亮都是失敗者,他們雖敗猶榮,他們敗給的是命運,而不是敵人,是命運沒有成全劉備和諸葛亮,沒有成全諸葛亮答應劉備的千金一諾,讓他們的理想變成夢想,讓諸葛亮不惜代價,即使以生命為代價,也未能等到天下有變。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已經遠去,但依舊給人無數懷念,縱然那個時代充滿著權謀與野心,卻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之中,五子良將到底誰排第一?于禁還是張遼?
官渡之戰,曹操到底是怎麼打敗袁紹的?哪些人立了大功?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