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和景明,最是一年出遊好時節

春和景明,最是一年出遊好時節

春和景明,萬物復甦,蟄伏了一個冬季的人們,邁出家門,舒展筋骨,沐浴和煦,春風十里柔情矣。游春之時,傾城出動,富貴門戶,輕裘肥馬,平民人家,扶老攜幼。其間,少年邂逅香顏,念念不忘,文人曲水流觴,詩歌酬答。古代多有畫家記錄春遊盛況,為後人留下了當時人們生活的美麗圖景。

游春圖

隋 展子虔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江南二月桃杏爭艷,放目遠眺,青山聳峙,江流無際,花團錦簇,湖光山色,水波粼粼。水岸一邊兩個閑人在走馬,另一邊兩個閑人在看水,湖中三人,乘船閑話,正在渡河,遠處溪上橫跨小撟,山中古剎聳立。畫面筆法細勁流利。

虢國夫人游春圖

唐 張萱 | 遼寧省博物館藏(宋摹本)

畫面人物所穿的都是輕薄鮮麗的春衫,線條勾勒得挺勁流暢。色彩桃紅嫩綠相互輝映,加上人物輕鬆的動態,馬蹄的輕舉緩步,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春天氣息。

八達游春圖

五代 趙喦 |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了春天宮廷貴族、官員打馬球的玩樂場景。畫中共有八人,中間一人正高舉鞠杖,欲抽打運行於空中的馬球。其餘七人分為兩組,分別圍繞在這個舉杖騎士的周圍。

早春圖

北宋 郭熙 |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冬去春來,大地復甦,山間浮動著淡淡的霧氣,傳出春的信息。遠處山峰聳拔,氣勢雄偉;近處圓崗層疊,山石突兀;山間泉水淙淙而下,匯入河谷,橋路樓觀掩映于山崖叢樹間,在水邊、山間活動的人影兩三,為大自然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溪山春曉圖

北宋 惠崇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江南平遠山水景色。畫面前後始終以重山疊嶺為背景在這山溪河流中間,崗巒起伏,平渚相牽,其上林木蔥鬱,花開爛漫,竹林深幽,垂柳依依。其敷色簡淡,醒目異常,增強了畫面春日融融的明麗氣氛。

春山圖

北宋 燕肅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上春山聳秀,溪流板橋,竹籬村舍,高松垂柳和高士在山水中尋幽訪勝的刻畫,流露出畫家對林泉之樂的嚮往。

湖山春曉圖

南宋 陳清波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湖堤一邊是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深院崇樓,湖對岸小路上一人騎馬遠行,執鞭回望崇樓,二仆負傘荷擔相隨,湖闊天高,遠山一帶。畫中人物是踏青,是出行,是省親,是遠宦,耐人尋味。清新淡雅的色調使畫面在含蓄蘊藉之中充滿了春天的明媚。

春遊晚歸圖

南宋 佚名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一老臣騎馬踏青回府,前後簇擁著10位侍從,或搬椅,或扛兀,或挑擔,或牽馬,忙忙碌碌,老臣持鞭回首,彷彿意猶未盡。所繪景物十分優雅,柳林成浪,宮城巍峨,人馬雖不盈寸,但鬚眉畢現,姿態生動,線條流暢,色彩簡潔明朗。

春山魚艇圖

南宋 張訓禮

遠山層巒疊嶂,近處水面之上一位漁夫正在勞作,岸邊一棵老松枝幹伸向水面,像是在與漁夫打招呼。遠山青翠,近處草木茂盛,浩蕩水面之上漁夫手舉兩根長桿,動感十足,畫面中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洋溢著無邊的春意。

山徑春行圖

南宋 馬遠 |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春天的江南,雲淡風輕。一名儒雅的文士,帶著攜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徑間。溪旁的柳樹,抽出了細柔的新芽,引來了一對黃鶯,在枝梢上愉悅的鳴唱著。他站在溪旁望著它們,捻須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氣里。

桃花鴛鴦圖

南宋 佚名 | 南京博物院藏

桃花數枝,陰陽向背、捲曲伸展,一對鴛鴦停憩岸邊,雌者曲頸向後梳理羽毛,雄者盱立向前,水邊草花,草根部已露出黃綠色的新生嫩葉,新生野花,葉綠花白,整個畫面洋溢著春天的氣息,明麗而又寧靜,嫵媚而又雅緻。

春山泛舟圖(局部)

元 胡廷暉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整幅畫面構圖繁密,洋溢著一派春和景明的氣象。圖中布局兼具高遠、深遠、平遠之法,描繪崇山峻岭,山勢高聳入雲,山間飛澗流泉,松木蔥鬱,屋宇台閣精工富麗,人物往來其間。山腳下,溪橋潭水,波光如鱗,三兩人泛舟賞景。

春山游騎馬圖

明 周臣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山上蒼松濃郁,遒勁多姿。舍後綠樹成蔭,一派春機盎然的景象,山下小橋上旅人三個。整幅作品,構圖清曠周密,自然得體,畫家在全景式的構圖中突出前景,著意表現春山、游騎、桃花、虯松,以用來點明題意。

本文轉自「博物館丨看展覽」,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說「誠信」:誠以養德,信以立身
驚蟄養生,看這一篇就夠了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