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逆天改命的諸葛亮,扭轉乾坤改變歷史,帶領一幫青銅上王者

逆天改命的諸葛亮,扭轉乾坤改變歷史,帶領一幫青銅上王者

卧龍(4)

劉備三顧茅廬,是帶著巨大疑問來的:「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三國志·諸葛亮傳》)意思說諸葛先生我知道你很厲害,但你真的行嗎?一個27歲的年輕人,面對的對手已佔據了天下十分之七的地盤和人口,擁有著當時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我劉備屢戰屢敗,淪落至此,自己都懷疑自己還能活幾天,難道你能逆天改命?

諸葛亮當然行。千古之下國人對卧龍先生的敬仰遠遠超過和他同一時期的其他所有人,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智謀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扭轉乾坤,改變歷史的能力。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遠征烏桓、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徹底剿滅袁氏的力量,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曹操統一天下是歷史的必然。當時天下除了曹操之外,相對較大的割據勢力還有四股,但幾乎都已經決定投降了:割據雍涼的馬騰將部隊交給兒子馬超打理,自己去到許都朝廷當了個衛尉,實際是表示對曹操的臣服;曹操進攻劉表時,劉表已死,他的兒子劉琮望風而降;曹操來到江陵,益州牧劉璋派張松前來接洽,張松就準備把益州賣給曹操;甚至東吳孫權手下,在聽說曹操佔領荊州後,以張昭為首的士人集團就開始鼓噪投降。

可見,諸葛亮面對的形勢就是要逆天改命!讓劉備這個還龜縮在新野城裡隸屬於劉表的僱傭兵集團統一天下!這個難度是地獄級的!該挑戰可以和遊戲戰神里殺光天神的奎爺相媲美。

但是諸葛亮認為這個可以有。因為在他之前已經有人做到了,那就是曹操。所以面對劉備的提問諸葛亮最先說的是這樣一段話: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諸葛亮在介紹東漢末年的亂局時重點說的是兩個人曹操和袁紹,兩人相比較曹操是宦官集團的孽種,袁紹是東漢士族的明星。之前提到東漢大亂天下的其實就是袁紹和袁術兄弟之間的戰爭和代理人戰爭。曹操原本跟袁紹混,混的最慘的時候,被呂布偷襲佔領了自己的根據地兗州,曹操只剩下范縣、東阿和甄城三個縣,他的對手呂布、陳宮、張邈則佔據了兗州另外的一百多個縣。三個縣打一百多個縣,這個時候是袁紹救了曹操,給他提供兵力和補給,幫他最終戰勝了呂布等人。可以說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的袁紹是東漢末年絕大多數士族子弟看好的人。當袁紹在渤海舉起大旗反對董卓的時候,他想的就是奪取天下,而在他眼中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就是他們家自己的兄弟袁術。曹操在袁紹眼裡就是個小馬仔。曹操最重要的謀士荀彧本是袁紹的手下,因為他娶了個宦官後代女兒被排擠才投靠的曹操,另一個謀士郭嘉,原來也跟袁紹混,以為生活作風問題也被排擠,才投靠了曹操。這些人才在袁紹眼裡都是殘次品。為什麼?因為東漢末年的大士族都是以仁義道德相互標榜,以儒家學說為行為規範,要融入他們的圈子必須言詞、行為和他們的標準保持高度一致。所以在袁紹眼裡,曹操是出身貧寒的宦官之後,非我族類,是利用對象而非自己人;荀彧娶了敵對勢力宦官的女兒,族中敗類,可用但是要防範;郭嘉行為不尊重儒家規範,狂生而已。

然而,養尊處優的公子哥袁紹最終輸給了不按常理出牌的曹操,官渡一戰,袁紹主力喪盡,自己不久也一命嗚呼。偌大的家業被三個兒子幾年間敗光,曹操成了北方的主人。

於是,曹操的唯才是舉斷了士族大家的命根子——當官參政。唯才是舉實際上是把東漢末年的輿論控制人事任免改為曹操控制人事任免,他手下人的位置全由曹操說了算,這才可以打破東漢末年的成規,提拔「五子良將」這樣的人才到關鍵崗位。曹操對士族的鄙視是深入骨髓的,他的代表文章《讓縣自明本志令》:「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三國志?武帝本紀》),這句霸氣側漏的實話就是用對儒家溫良恭儉讓的最好諷刺。正是這樣的霸氣和才華,讓曹操逆天改命,幹掉了袁紹,也讓諸葛亮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因為原本以為強大的士族力量不過如此,時代的洪流還是要靠人的能力來決定。

光有希望不行,還要看看當時的形勢。諸葛亮《隆中對》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可謂透徹。首先,曹操肯定打不過:「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三國志?諸葛亮傳》),劉備手裡那點人馬去和曹操搶地盤,跟找死沒區別。其次,孫權肯定打不動:「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代,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三國志?諸葛亮傳》),劉備後來嘗試了一下,果然把自己作死了。當時適合劉備作為根據地的地盤其實只有兩個州,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

相對而言,這荊州的奪取難度較小:「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三國志?諸葛亮傳》)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認為這個話說的就很反動,因為劉備是劉表請來看家護院的僱傭軍,諸葛亮是劉表家親戚,兩個人背地裡在討論怎麼把僱主和親戚給做了,自己上位,這在道德上就很站不住腳。這恰恰說明諸葛亮不是一個拘泥於仁義道德的書獃子,而是一個有霸氣的執刀人:「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孔明先生可不是好好先生,既然要掃平亂世,那麼必須有實力,空談道德是危險的。

益州則應該是下一步的攻擊目標:「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被,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國志?諸葛亮傳》)雖然地理上入蜀麻煩一點,但是比起曹操、孫權也好搞定一些,因為劉璋暗弱,水平不高,導致蜀地的士族人士「思得明君」,「思得明君」就會出賣現在老大,看來孔明先生出山前已經把未來益州士人集團中可能出現叛徒的情況摸得清楚了。

這兩塊地盤連在一起,劉備就有了和曹操、孫權對抗的資本,這正是劉備最渴望的「英雄用武之地」。

有了用武之地就可以實現劉備的平生志願,也就是後來諸葛亮《出師表》的說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兩個人在共同的理想下越談越投機,一個46歲的老江湖和一個27歲的小青年找到了共同語言,甚至找到了共同的需求:劉備終於找到了一個忠於自己荀彧、張昭,在這個小年青身上,他終於看到整合荊州士族的計劃和希望;諸葛亮則在劉備身上看到了實現自己聖賢夢想的明主。諸葛亮稱劉備:「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三國志?諸葛亮傳》)「帝室之胄」這句話首先承認了劉備的皇室血統,這是加入劉備集團的首要條件,也是承認劉備集團存在的合法性,皇叔嘛,自然必須以「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信義著於四海」則說明了劉備的群眾基礎,劉備集團給天下人的印象就是救危扶難的俠客集團,真的是「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所以才可以「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這句話說完,諸葛亮就等於已經加入劉備集團,成為劉備的謀士,於是他繼續向劉備介紹了他的戰略方案:

「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三國志?諸葛亮傳》)

這個戰略方案實際上是個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是搶佔地盤。理由前面已經說過了,曹操太強、孫權穩固,都打不過,所以吃柿子撿軟的捏,先拿劉表、劉璋開刀是唯一的選擇。第二步是積蓄力量。拿下這兩個州之後,不是繼續進攻而是依靠地理守住地盤,與四方交好,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第三步是趁機出動,即所謂「天下有變」。因為即使佔領了兩州之後,劉備的實力依然不如曹操,所以必須等待時機。具體方式是兩路出擊:「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逐鹿中原。如果說前兩步最後被諸葛亮實踐讓人頂禮膜拜的話,那麼最後一步卻因為關羽的敗亡而多受詬病,當然這是後話了。

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隆中對」只是諸葛亮給劉備畫的一張大餅,但對於劉備來說,「隆中對」就好比溺水人要抓住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因為他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更可怕的是「說曹操、曹操到」,正當劉備和諸葛亮在隆中議論曹操的時候,這位「用兵彷彿孫、吳」的軍事大師,已經發兵南征、繼續自己的統一步伐。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孫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名將英雄夢 的精彩文章:

禍害了大漢王朝數百年的西羌之亂,原來是匈奴人的大陰謀
走上神壇的諸葛亮,一片崇拜聲中,誰能真正理解他的霸氣與孤獨?

TAG:千古名將英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