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古玩的皮殼包漿是怎樣形成的?

古玩的皮殼包漿是怎樣形成的?

在古玩圈子裡,常常聽人會提到包漿一詞,俗稱「傳世古」。這通常是指附著於器物表面的一層物質,由於氧化、腐蝕以及在人體汗液的作用下,隨時間的推移自然形成的一種陳舊光澤感。看古玉的包漿與皮殼,其目的,是給所觀之物一個基本判斷,是否開門?是否具有明顯真品特徵?

包漿是器物與壞境中或人體分泌的酸性、油性等物質滲入,並經由人的長時間摩挲擦拭後產生的。這個過程越久,包漿層就越厚,這種包漿是不斷向器物內部浸潤的結果,而不是我們想像中向外堆積產生的。

在玩物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把包漿和皮殼混淆,這兩者之間其實有著實質的不同。之所以稱之為皮殼,顧名思義這一層物質類似於器物的皮或者殼,皮殼通常是依附在原有器物之外的。而包漿則不同,我們說瓊漿玉液,漿通常是指透明的液體,故而包漿指的是那層透明的膜狀物,也就是說我們能透過包漿看到器物的材質本身。當然一件器物上常常會有包漿與皮殼同時存在的情況。

器物的皮殼通常是器物通過較長時間在自然侵蝕、光合、氧化等作用下,經過化學反形而成不同於內里的變質層;或者經過風化、土埋、吸附等物理現象在表面形成的殼狀依附層。大多數皮殼會遮蔽內在的實質,讓我們不明就裡。通常情況來說皮殼部分要比內質部分來的鬆散。

說到開片,其實您見過,咱們看看瓷片上自然的裂紋,其實就是開片,但是由於釉質,沒有斷、碎,給我們美的享受。

各類古玩都存在從新到舊的演變過程,例如瓷器在燒制完成後,瓷釉表面會產生強烈的釉光感,通常稱為賊光。從它的光感效果上看,便能夠初步認為是新品。但瓷器若是經過百年流傳,受空氣中的氧化反應以及人為的擦洗、把玩和移動、房間中的煙塵附著等都會使瓷器的釉光逐漸變舊失亮,這些表現特徵被稱為包漿。

在青銅器表面,主要表現為銅質氧化產生的銅銹。這種銅銹是經過地下溫度、濕度共同作用及各種氣體長期侵蝕而形成的。所以這樣的銹斑極其細膩,粘結力也極強。

青銅器鑄造成型後是金黃色,但是受地下環境的長期侵蝕以及常規的空氣氧化,使銅器由金黃色變為深黃色、暗黃色、棕黃色直至變為黑色、綠色。幾種顏色的變化表明,青銅器的氧化程度不同。這些顏色不一的氧化皮被稱為銅器的皮殼。

無論是皮殼還是包漿,古董老化現象的形成離不開地下環境以及人為收藏把玩。

那種剛出爐的新貨,儘管幾經武盤,貌似熟滑。但依然顯現的是刺目浮躁的光澤,則常稱為「賊光刺目」。賊光之意,就是你不看他,他卻盯著你,刺目感特強。為什麼會有這兩種不同的感覺?這樣的區別又如何把握?我們不妨先通過一項科學的試驗對比,來理解「包漿亮」其中的奧秘。

我們平時所見玻璃水杯中筷子,插入水的和露出水面上的,似乎呈現折斷狀,並不在一根直線上。此外,如想知道一面玻璃的厚度,只要在玻璃上站立一張白紙,就可以看到玻璃因其兩面對白紙的光的全反射,將其厚度間隔,完全反映在白紙與玻璃的接觸面上。玻璃水杯中的筷子折斷狀,是光經過玻璃、水與空氣幾種介質對它的折射而形成的,且不管光源來自何處。而紙與玻璃之間,只有玻璃一種介質,光由玻璃反射到紙的距離就是玻璃的厚度。所以當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因介質的折射率不一樣,必然會發生光的折射改變。如果將其現象用在理解古玉「包漿亮」上,就不難發現,包漿與玉石表面也存在著對光折射率不一樣的道理。只要有包漿,就必然會產生光的折射改變,也就是說,想要看見那種對光的反射性的「賊光」也難。而那種沒有包漿的玉器,因沒有包漿類的介質來改變光的折射,所以也就出不來那種幽光熟滑沉靜的視覺現象。

看皮殼大致可斷南北坑口,看包漿大致可識器物新舊。不過,不能認為學會看包漿皮殼,就一定可以辨別器物的真假。因為培養上手的感覺,遠不只是這些。古玉器玉質的老舊、手感的輕重、外表的柔滑、沁色的自然、刀工的利落、包漿的滋潤、紋樣的演變等,往往有時候需要師傅的手把手傳授。

比如不少明清玉牌有後加款的現象。為在市場牟求高額利潤,這路貨常常為省料省時,以陰文刻款為多。如果利用不同方位的光線,對字口進行光的折射效果判斷,必定可以發現新琢刻痕迹和字口處底子的老包漿,有不吻合的地方。而一些以新料充當和田的,就更要好好注意了,不要被它打了眼。

對於那些假古玩來說,沒經過長期的氧化過程,妄想用很短的偽造周期達到與真品相似的效果。用幾天、幾個月偽造成的一切假冒古董,無法與幾百年、幾千年逐步自然老化的效果相比,它們之間存在著實質上的差別。

無論假冒古玩怎樣偽裝做舊,都離不開酸鹼的強化腐蝕,離不開高溫的蒸煮、燒烤等處理手段。

瓷器的做舊手段主要是採取化學腐蝕,或者機械製造光亮效果。瓷器表面的劃傷則採用玻璃刀等高硬度工具處理;胎足則採用研磨手段進行修飾並且製造表面污垢。但是只要通過微觀掌握了真品的特徵表現,便能發現假瓷器與真品在表現結構存在的明顯差異,從而找到判定假瓷器的證據。

除瓷器造假外,玉器的做舊方法更為複雜,因為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區、不同坑口、不同環境下,玉器表面的皮殼、包漿、侵蝕效果也各異。可以說1000件玉器,有1000種不同的表現特徵。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判別者掌握玉石材料的特性以及它的氧化演變規律。例如:生坑玉器的表面有可能粘結著牢固的氧化鐵鏽斑或細土,這些物質不但極其細膩,而且密度很高、附著力極強,甚至與玉器結為一體很難清除掉。但若是假玉做銹偽造的這種效果,顆粒大小不一,表面質感變粗,沉積密度會差,用力刮鏟很容易脫落,脫落後玉器表面沒有任何侵蝕滲透痕迹。這是識破假玉的有力證據。

目前,有些假玉偽造的包漿效果非常成功,使玉器表面產生很好的油亮感。這種偽造手段主要採用鹼性物質以及蠟質,經過幾天的高溫處理,滲透至玉器表皮下層,經過處理後能夠保持較長時間的油亮感。但是它與真品的質感效果有本質上的差別。

除此之外,銅器、木器、琥珀、蜜蠟、象牙、漆器、琺琅器、金銀器等,各類古董雜項,材料各有不同,工藝以及成型手段也不同,都存在著各自不同的氧化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風古韻收藏 的精彩文章:

古錢幣有收藏價值嗎?你家裡有嗎?
2019年古錢幣市場行情預測

TAG:古風古韻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