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突破!引用率前10%AI論文中國佔比高達 26.5 %,明年有望超越美國

突破!引用率前10%AI論文中國佔比高達 26.5 %,明年有望超越美國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總部位於西雅圖的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於昨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在已發表 AI 論文領域的表現已超過美國」,並斷言按照此趨勢發展下去,中國有望分別於今年在引用率前 50%的AI論文領域、明年在引用率前10%的AI論文領域,以及 2025 年在引用率前 1% 的AI論文領域全面超過美國。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 2018 年為止,中國在引用率前10%AI論文領域中的佔比已高達 26.5 %,與美國的 29% 相比,兩者差距已經不太明顯。

突破!引用率前10%AI論文中國佔比高達 26.5 %,明年有望超越美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篇名為《中國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超越美國》的報告為了保證結果的權威性,根據2019年版《微軟學術圖表》(Microsoft Academic Graph)對「AI論文」的性質與國籍歸屬做了確定——其中只有不到 12 % 的論文處於「交叉」狀態,即論文同時包含中國與美國作者。

報告指出,中國的 AI 研究論文數量在 2001 年激增, 2006 年超過美國,並於 2010 年達到頂峰。

為了更好對論文的價值進行判斷,報告決定根據論文的被引用次數進行排名,從而確定不同國家在高引用率 AI 論文數量的佔比,最終結果以圖表形式呈現:

突破!引用率前10%AI論文中國佔比高達 26.5 %,明年有望超越美國

引用率前10%的AI論文佔比數據(中國有望在2020年超越美國)

突破!引用率前10%AI論文中國佔比高達 26.5 %,明年有望超越美國

引用率前1%的AI論文佔比數據(中國有望在2025年超越美國)

結果表明,中國已經不僅僅在論文發表數量上佔有優勢,如今在被引用次數層面也正在逼近美國,同時有望在這幾年反超。

此外,報告也對論文引用次數最多的中國科研機構進行了排序:

突破!引用率前10%AI論文中國佔比高達 26.5 %,明年有望超越美國

按序排名分別為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左邊為機構名稱,右邊為論文總引用數)

對此結果,報告在總結中語帶保留,表示單看各大會議的「最佳論文」獲獎名單的話,美國毫無疑問依然處於領先地位,不過近幾年中國作者也開始在各大頂會中嶄露頭角,比如 2012 年 AAAI、2012 年 ACL 以及 2017 年 CVPR ,「最佳論文」獲得者都來自中國:

2012 年 AAAI 最佳論文


《Document Summarization Based on Data Reconstruction》

(基於數據重建的文件摘要)


作者:

Zhanying He、Chun Chen、Jiajun Bu、Can Wang、Lijun Zhang、Deng Cai、Xiaofei He


摘要:

作者從數據重構角度,提出名為「基於數據重構的文檔摘要」 (Document Summarization based on Data Reconstruction; DSDR)的方法,以找出那些能最好地重構原文的句子作為摘要。

2012 年 ACL 最佳論文


《String Re-writing Kernel》

(能夠重寫字元串的內核)

作者:

Fan Bu、 Hang Li、Xiaoyan Zhu


摘要:

為了解決自然語言處理中的字元串重寫問題,作者在文中提出一種被稱作 String Re-writing Kernel的新類內核函數。

2017 年 CVPR 最佳論文


《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密集連接的卷積神經網路)


作者:

Gao Huang、Zhuang Liu、Laurens van der Maaten、Kilian Q. Weinberger


摘要:

論文主要的貢獻是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卷積神經網路架構「密集鏈接卷積網路」(DenseNet),顯著地提升了模型在圖片識別任務上的準確率。

在以往的報道中,我們更多了解到的是中國論文在頂會中被收錄的比例,如 IJCAI 可以高達 40%(IJCAI 2018 中,接收論文中通訊作者來自中國的有 325 篇,佔總數的 46%,遙遙領先其他所有國家和地區),中國作者總體影響力較低的 NIPS(NeurIPS) 也有 20%左右。不過這些數據並無法完全反映論文的學術水準。而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的報告以論文被引用數量作為評判標準,只有那些同時具備實力與影響力的論文才有資格被納入到清單里,因此借鑒價值更高。

中國 AI 影響力日益劇增

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的報告從某些方面說明了中國當今的 AI 實力,而隨著實力越來越強,中國如今也樂於承擔更多推動 AI 科研發展的責任。

最明顯的如 AAAI Fellow 的授予,我們越來越多見到中國學者的身影。

需要強調的是,AAAI 是國際人工智慧領域最權威的學術組織,Fellow 是該學會給予會員的最高榮譽,僅頒給對人工智慧做出「非同尋常的卓越貢獻者」,意味著當選人承擔的是學術「引領者」角色。由於評判極嚴格,歷屆 AAAI Fellow 入選者均為人工智慧領域公認的著名學者,每年嚴格限制不超過 10 位(通常是 5 位)入選,因此被譽為國際人工智慧領域的名人堂。在這之前,前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楊強、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周志華、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林方真、國立台灣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林智仁等中國學者都曾獲頒 AAAI Fellow。

類似榮譽尚有 IEEE Fellow、 IAPR Fellow、ACM Fellow、AAAS Fellow等,中國學者近些年皆大有斬獲。

此外,中國學者也開始在一些國際頂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最典型如上文提到的 AAAI Fellow 周志華,就被國際人工智慧頂會 AAAI 委於重任,擔任 AAAI 2019 大會程序委員會主席一職。這是該會議自1980年創辦以來擔任大會程序委員會主席的第一位華人學者,也是美歐之外國家的學者擔任AAAI大會程序委員會主席的第一人。

而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楊強教授也同樣獲得頂會青睞,受委任國際人工智慧領域創立最早的頂會 IJCAI 理事會主席一職。這是自該會1969年創辦以來,第一次由華人學者擔任大會理事會主席。

另外,有些人工智慧頂會也將會議的舉行地點定在了中國。

比如即將於 2019 年 8 月 10 日——2019 年 8 月 16 日在澳門舉辦的 IJCAI, 是人工智慧領域歷史最悠久的學術會議,為 1956 年達特茅斯研討會的延伸。

而即將於 2019 年 11 月 3 日——2019 年 11 月 7 日在香港舉行的EMNLP,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頂級會議,由 ACL 學會下屬特殊興趣小組 SIGDAT(ACL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Linguistic data and Corpus-based Approachesto NLP)組織。

另外還有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影響最大的學術會議之一IROS,即將於 2019 年 11 月 3 日——2019 年 11 月 8 日在澳門舉行,來自世界各個頂尖機器人研究機構的專家和業界人士匯聚在這個盛會,探討和展示機器人行業最前沿的技術。

2017年7月20日,我國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其中提到,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到2030年使中國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如今種種跡象來看,中國離該目標已經不遠了。

附錄: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簡介

2014年,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與他人共同創立了這一研究所(AI2),專註於研究人工智慧可能給人類帶來的幫助。目前主要專註於四個項目:名為Aristo的機器閱讀與推理程序、SemanticScholar語義理解搜索程序,Euclid自然語言理解程序和Plato計算機視覺程序。目前艾倫人工智慧研究院的CEO是Oren Etzioni。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 雷鋒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在巴塞羅那,華為揮別昨日 | MWC 2019
同樣是屏下指紋,三星Galaxy S10所用的技術有何不同?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