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手術後,他抑鬱了。對患者術前術後的心理護理可別忽視了

手術後,他抑鬱了。對患者術前術後的心理護理可別忽視了

老邢幾個月前膽囊炎發作,到醫院做了膽囊摘除手術。手術很成功,可術後他卻總感覺身體不對勁,於是一次次地就醫,可多次醫學檢查都顯示,他的身體並無異常。但是,老邢卻仍然擔心還有沒被查出的隱患,嚴重的思慮和提成使得他一吃東西就覺得消化困難,睡眠也不好,心浮氣躁,工作效率變低,還經常與同事發生口角。後被送至醫院心理科就診,一查原來是他罹患了手術後抑鬱症。

臨床上,像老邢這樣的患者並不少見。他們本身對醫院懷有禁忌心理,有的甚至還有白大褂綜合征。在他們看來,雖然現在醫療技術已經很發達,但總會有一定的意外風險,沒準兒就讓自己給碰上了;手術後還要遭受巨大的軀體疼痛,導致心理始終處於一種高度應激狀態。

這和入院前的心態截然相反,入院前患者特別期盼能夠早日手術解除痛苦,生怕排不上手術的隊伍;一旦手術日期定下來後,反而惶惶不安、思前想後,各種消極、負性情緒如緊張、擔心、害怕等滋生。

手術前後的心理波動會影響患者的生理表現、手術效果和預後。這需要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和家屬相應的心理指導和護理,否則患者就容易在經歷了手術後的疼痛期,逐漸平靜後出現抑鬱反應——有的表現為行為退縮,不言不語、不愛活動、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食慾和睡眠出現問題,有的甚至還出現軀體不適,這種心理狀態不利於術後康復。

手術後,他抑鬱了。對患者術前術後的心理護理可別忽視了

醫護人員應該充分認識並理解患者和家屬這種忐忑不安的心理,有針對性地做好相應的心理護理工作。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 要對患者和家屬做好手術前的溝通。對患者及家屬來說,必要的病情告知和健康教育,講解手術過程、手術的成功案例和注意事項,可以讓他們儘快適應病人的角色和住院環境,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尤其是醫患關係。適應手術和住院環境,可以讓患者增強參與手術的信心,消除心理包袱。

第二,指導患者家屬做好陪護和心理關愛。讓家屬了解患者在手術前後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異常情緒、行為表現,對患者給予足夠多的理解、支持、關心和包容。家屬的態度尤為重要,這是患者康復不可或缺的心理力量。因為手術後的疼痛,可能讓患者在痛苦時失去耐心,經受不住任何外來的刺激,部分患者還會有身體部位的缺損,比如切除乳房、子宮、截肢等,家屬的關愛作為一種心理屏障,可幫助患者應付各種生活麻煩和困難。

第三、對於手術前就有抑鬱表現的個體,需要實施特別的心理干預方案。醫護人員要幫助患者制定能夠恢復穩定情緒和生活希望感的心理調節活動,比如做一些團體心理輔導和自我肯定訓練,目的是幫助他們逐漸恢復積極情緒;鼓勵患者尋找生活的意義,放棄自我責備;在患者痛苦時,醫護人員理解他們的感受,並給予情感支持;幫助患者尋求社會支持,讓親友用各種方式來關心病友,促進其心理平衡。病情嚴重的患者考慮使用藥物調節,並輔以一定心理輔導。醫護人員需要評估患者有無自殺的可能,需要時進行嚴密的看護。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衛所-李則宣、黃任之)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都說烤肉不健康,那美味的烤紅薯也對身體有害嗎?
四種方法幫助緩解眼疲勞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