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1G到5G,46年屏幕變遷,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的浴火重生路

從1G到5G,46年屏幕變遷,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的浴火重生路

摺疊屏火過了這一波,下一步就是產業鏈各廠商通力合作,解決使用及成本問題了。

三星率先開局,華為緊跟,摺疊屏在2019年的初春徹底火了。只是這一代的屏幕改革,從一開始便是腥風血雨。

但實際上,有關手機屏幕的「廝殺」,遠比想像的要早得多。

從1G到5G,46年屏幕變遷,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的浴火重生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手機屏幕與移動通信技術,相伴而生

如果從第一部移動手機面世開始算起,這場「廝殺」甚至還早於移動通信技術的出現,已經持續了46年之久。

1973年,摩托羅拉發布的全球第一部移動手機原型機DynaTAC就有著一塊非常小的紅色單色LCD顯示屏,大約只有5cmx1cm大小,最多只能顯示7個數字。

從1G到5G,46年屏幕變遷,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的浴火重生路

但在當時屏幕之於手機的作用遠沒有移動通信技術進步來的大。而受制於通信技術傳輸數據的局限性,直到20年後2G稍有普及之時,手機屏幕的顯示內容才延展至了圖畫、文字、信號、電量、時間等。

隨著手機用戶對獲取信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原本「以通信技術推動手機功能發展」的局面也因此發生了「反推」的變化,這個過程中就不得不提黑莓了。

從一開始,黑莓給自己的定位就是「無線手持郵件解決終端設備商」,但2G網路根本不足以支持這一設想。而相近時間內,西門子推出彩色顯示屏手機S10,夏普又發布了內置攝像頭的J-SH04。

手機彩屏時代中彩色圖像傳輸需求大漲,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明顯落後於需求增長,直到喬布斯帶著iPhone 4橫空出世。

iPhone 4的屏幕融合了LG的IPS廣角硬屏以及康寧玻璃,在加上多點觸控技術以及前置攝像頭設計,便同時具備了防按壓水紋、防刮花、多點觸屏操控以及前置攝像等多個功能,極大的提升了屏幕的使用價值,讓手機開始從功能產品轉而向娛樂產品進發,也加速了通信技術向更高更快發展。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有關屏幕的「撕殺」才真正浮出水面,而且不止於手機和屏幕製造商,就連代工廠都趕來想分一杯羹。


智能時代,掌握屏幕主控權成焦點

如果說3G給了手機用戶脫離模擬傳輸的機會,那麼相對於4G來說,3G更像個跳板,就像絢爛的煙花轉瞬即逝。

以國內為例,在以iPhone 4為代表的智能機進入市場不久,3G還未能掀起大水花的情況下,2013年年底工信部就向三大運營商發放了4G牌照,並用極快的速度普及開來。

4G網路支持下,圖片、視頻傳輸不再是問題,市場對屏幕呈現內容的要求開始從豐富拓展至了精緻、原彩、全面以及立體。而與之一起成長起來的,還有三星、小米、華為、OPPO、VIVO等現在已耳熟能詳、佔據智能機大半市場份額的手機品牌。

但實際上,國產手機品牌尚未掌握屏幕主控權。

· 自給自足的三星

在手機屏幕產業曾經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高端屏幕看三星,中低端屏幕重混合,更爛還有天馬、京東方。」

三星不用多說,電子產品起家,在屏幕研發及製造上一直位於行業頂尖地位。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市面上大約有90%的OLED屏幕產自三星,小米、OPPO、華為等均是三星的客戶。

從1G到5G,46年屏幕變遷,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的浴火重生路

除此之外,在高端屏幕方面,如AMOLED屏等,三星也是絕對的老大。也因此,三星品牌的電子產品,基本使用的都是自家屏幕。所以從一開始,三星於屏幕方面就絕對自主,無需過多擔憂。

· 未雨綢繆的蘋果

相較於三星,蘋果就要操心和謹慎很多了。

其實從一開始蘋果就沒有完全依賴「外援」,在拿到屏幕後不會馬上應用,而是在產品創新需求的情況下,通過軟體及技術對屏幕加以改造,使之具備一定的差異性和技術壁壘,如iPhone X就是通過對三星的AMOLED屏進行軟體優化,將屏幕的解析度提升至2436x1125,對比度達1000000:1,且支持HDR原彩顯示,成為了一款「超視網膜高清顯示屏」。

從1G到5G,46年屏幕變遷,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的浴火重生路

但隨著三星在高端屏幕方面的技術壁壘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貴。曾有行業人士估算,蘋果向三星訂購一塊屏幕的成本已經達到了110美元。無論從「壟斷」還是成本層面考慮,蘋果都需要作出改變。

也因此,在去年發布的iPhone新機上,蘋果一共從不低於3家屏幕供應商處訂購屏幕,包括三星、LG、夏普等。甚至有傳言稱,京東方也已成為2020年款新機的備選廠商,畢竟該公司的屏幕當前已經應用於MacBook和iPad產品系列上了。如此分散屏幕進貨渠道,再加上軟體及技術優化,iPhone於屏幕上的壓力自然能暫時小很多。

當然,蘋果也不會一直依靠「外援」,去年年初就有消息爆出該公司已經組建團隊,正在積極研發生產比OLED更具前景的MicroLED屏,掌握屏幕主控權的決心可以想見。

· 急於轉型的富士康

和蘋果一樣急於脫離桎梏的還有富士康。

作為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40餘年積澱的都只是「流水線製造」的能力,於技術研發及創新上建樹頗為有限,且尤其依賴iPhone的訂單。一旦蘋果減少訂單量甚至取消合作,對於富士康來說就是斷臂之痛。

除此之外,在三星、小米、華為等手機品牌越來越多的分食市場份額的情況下,iPhone出貨訂單也在逐年下滑。郭台銘越來越坐不住了。

從1G到5G,46年屏幕變遷,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的浴火重生路

作為iPhone OLED的大供應商,夏普提供的每塊屏幕成本都能佔到整機的23%。但夏普沒有能力牽制蘋果。

從2012年開始,郭台銘就親自著手收購夏普,直到2016年8月,才終於以高於競價者10倍的價格,共計38億美元獲得了夏普66%的股權。

「收購夏普是第三次創業。」郭台銘回憶說,「夏普有兩萬多個設計者、工程師,富士康不僅要延續,更要發揚光大,這也是改變富士康『世界代工廠』現狀的主要途徑。」

雖然僅從當前來看,收購夏普並沒有讓富士康從底蘊上發生太大改變,但iPhone交由富士康的訂單量確實有所增長。更重要的是,富士康已經具備了自己生產屏幕及電子產品的能力,只是性價比有待考證。

· 依舊靠「進口」的國產手機品牌

與上述三家廠商相比,國產手機品牌於屏幕上主動性和控制能力就小了很多。高端機方面,小米、華為、OPPO等大多還是和三星、索尼合作,如去年大火一波的OPPO Find X就應用的三星屏幕。

從1G到5G,46年屏幕變遷,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的浴火重生路

而在中低端機方面,國產手機廠商還在LG、京東方、藍思等上徘徊。於屏幕上下功夫最多的,反而是屏下指紋識別技術,而不是屏幕本身,要掌握屏幕主控權尚需一段時日。

但這並不妨礙國產手機先做一些嘗試,比如摺疊屏


摺疊屏重在技術突破,實用價值尚顯不足

和摺疊屏一起上熱搜的,還有5G。這也似乎進一步證明了通信技術是和手機屏幕改革相伴相隨的。而有關摺疊屏的傳說,在柔性屏概念剛出的時候就已小範圍內傳播開來了。說的更直觀點,摺疊屏就是柔性屏的Plus版。這方面,LG是行業專家。

但與此前的屏幕改革不同,柔性屏顛覆的不只是屏幕本身,還有手機空間設計、電池續航性、封裝技術,以及UI界面和軟體適配等多個產業。比如三星的Galaxy Fold,在摺疊鉸鏈方面就做了很多改變。據三星官方稱,「Galaxy Fold團隊骨幹花了很大的精力,才研發出了一種可以隱藏的複雜的鉸鏈系統,以保證手機摺疊展開時沒有明顯摺痕。」

從1G到5G,46年屏幕變遷,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的浴火重生路

可能這樣說並不夠直觀,我們以華為Mate X為對比,在鉸鏈設計上,Mate X顯然沒有Galaxy Fold隱藏的好,甚至中間有著明顯摺痕。而更有業內人士指出,正是因為國內很多手機廠商在鉸鏈技術上沒有積累,才一直推遲摺疊手機的發布時間。

從1G到5G,46年屏幕變遷,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的浴火重生路

除鉸鏈外,摺疊屏手機還需要考慮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內部空間問題,從而必須對元器件安裝設計進行改變。而由於空間有限、續航要求卻高,於電池技術上也必須有所升級。當然,作為摺疊屏手機最大的亮點,保證摺疊、展開時界面自由、無縫切換也是廠商頭疼的問題之一。

不過,就目前發布的兩款摺疊屏手機看,廠商似乎不願做過多展示,華為將手機封在展示櫃中,三星於國內召開的發布會上乾脆沒有進行展示。這種只給看、不給摸的操作確實讓人惱恨。

除上述兩大巨頭外,更早發布摺疊屏手機的還有柔宇。官方公布的資料,柔宇的FlexPai採用的其自主研發禪翼柔性屏2代產品,可以保證20萬次的摺疊。

而小米方面,此前林斌微博高調發布原型機演示視頻,甚至還因此和柔宇展開了一場「罵戰」。傳言稱,這部手機是小米與維信諾合作推出的,後者是全球少數具備AMOLED量產能力的公司之一。

只是僅就當前來看,且不說摺疊屏手機是否符合市場需求,當前的設計及技術方式是否能保證用戶無障礙使用,只近20000元的價格就不足以做到普及。但誰又能斷言呢,新事物的出現必定需要時間成長,正如當前5G被萬眾期待卻不被擁有一樣,摺疊屏火過了這一波,下一步就是產業鏈各廠商通力合作,解決使用及成本問題了。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從1G到5G,46年屏幕變遷,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的浴火重生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AI×IoT時代打造未來家居,TCL智能新品必須加入購物車
售價3.5萬美元!特斯拉最便宜Model3上市,馬斯克為此關閉線下門店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