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扭轉人工智慧和數字化轉型投資糟糕結果的7大關鍵能力

扭轉人工智慧和數字化轉型投資糟糕結果的7大關鍵能力

德勤(Deloitte)今天公布了一項調查發現,過去一年中,在數字化轉型領域投入大量資金的企業數量幾乎翻了一番。

德勤對來自500多家收入規模超過2.5億美元的企業組織的1200名高管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有19%的受訪者計劃在2019年投資2000萬美元或者更多,而在2018年調查時這一比例為10%。

扭轉人工智慧和數字化轉型投資糟糕結果的7大關鍵能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推動企業組織採用數據驅動型商業模式的一個途徑,這個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到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預測分析等技術。

調查還發現,中大型企業的轉型預算從平均1100萬美元增加到今年的1350萬美元。

不過德勤也強調了另一個調查發現,即大多數企業組織仍然認為他們對這項技術的投資,與該技術在關鍵績效指標(如利潤、收入和客戶滿意度)方面帶來的實際影響之間,存在著一定差距。

為了理解這一點,德勤指出有7個「關鍵點」——這些功能有助於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成功實現正增長。

德勤發現,「成熟度更高」的企業組織——即那些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正增長的企業組織——平均部署了40個針對這些關鍵能力的項目,這表明,這些關鍵能力確實是促進成功的重要因素。

德勤首席數據官、創新主管Ragu Gurumurthy解釋說,在這些關鍵能力中,有三項能力是「最基本的」,解決了這三項能力相關的挑戰,就相當於為中大型企業組織數字化轉型開闢了一條道路。

他說,「企業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關注數據掌控和基礎設施,以及相關的人才」。

在基礎設施方面,企業需要構建靈活的、安全的系統,能夠平衡安全和隱私,並隨著業務需求的變化靈活擴展。

數據掌控,是對那些孤島數據和未被充分利用的數據進行聚合、激活和變現,從而產生創造出更好的產品、服務和業務運營,推動業務取得成功。

「正是這些關鍵能力,讓我們開始考慮進行轉型。」

數據掌控涉及到從數據中創造價值,提高業務流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人們常說,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一種新型石油,是的,確實如此——但在碳氫化合物時代,你不需要擁有油井,就能擁有財富,」Gurumurthy說。

「你不需要擁有所有的數據,只需要知道如何處理你所擁有的數據。」

他的意思是,像谷歌和Facebook這樣的企業已經成為數字時代的巨頭,他們通過用戶使用其平台和服務留下的「數據碎片」實現數據變現,但是並非所有企業都需要採取這種方式。

「我想說的是,有90%的企業並不會像谷歌或者亞馬遜那樣,通過數據資產進行變現。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通過獲取數據來提高企業的效率。」

這可能意味著,需要找到更好的方式,來定位客戶並理解客戶行為,根據他們收集的數據來優化市場營銷和零售渠道。換句話說,對於那些數據已經成為一項有價值資產的企業來說,大多都是通過為現有的核心產品和服務創造增長機會——而不是通過「耗盡數據」來創造增長機會——來做到這一點的。

「這就需要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你可以快速發布應用,消除操作中的摩擦,考慮如何與客戶進行交互——這些都可以通過在數據基礎設施上進行投資、理解數據基礎設施來實現。」

下一個關鍵點——人才,則是圍繞著數據被用於理解和培育企業最重要資產——也就是員工——而展開的。

Gurumurthy解釋說:「實際上,這是最困難的事情了。人們可以制定雲遷移策略,可以弄清楚如何收集和存儲數據、如何對數據進行分析,卻很難管理好人才變化。」

「如果問問他們在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他們會說,是人才短缺——人們常常會對文化變革抱有抵觸心理,從而導致所需人才的匱乏。」

這是很有挑戰性的,因為在切換到數據驅動型商業模式時,轉變心態是很必要的,特別是要求人們信任人工智慧和高級分析等技術的時候,可能會導致洞察結果與眼睛觀察到的情況是相反的,對我們很多人來說,用眼睛觀察是最直觀的方式。」

Gurumurthy解釋說:「這通常是為了重新培養人才,用另一個詞來說,就是『數字思維』。」

「反應和行動的速度要比以前更快。人們如何開發產品?如何對客戶需求做出反應並開展業務?人們做事情的速度要更快,不僅僅是敏捷的軟體開發,還要有敏捷的戰略和敏捷的規劃。

「這取決於人們利用數據做出決策、然後迭代數據的速度,從而形成一個自我學習的閉環,這就是『數字思維』的核心,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一旦奠定了圍繞數字掌控、基礎設施和人才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基礎,那麼就可以開始邁向「成熟」數字化轉型的其他幾個關鍵點展開工作,分別是:

生態系統參與:與外部企業(如技術孵化器、R&R公司和初創公司)合作,獲得他們的資源和人才。

智能工作流程:不斷重塑流程,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員和技術能力,打造完美互補的環境以實現業務成果最大化。

統一的客戶體驗:基於對全公司上下共享客戶的全方位理解,提供無縫的、高效的、令人愉悅的、身臨其境的客戶體驗。

業務模型可適性:不斷重新評估和調整業務模式,以及業務的收入流。

那麼,是什麼阻礙了企業釋放數字化轉型的全部潛力?除了已經提到的人才短缺(有36%的受訪者提到這一點),受訪者還提到了現有遺留的運營模式(49%)、缺乏明確優先採用變革技術的戰略(45%)等因素帶來的挑戰。

雖然在科技、媒體和電信行業的企業組織最有可能達到實現底線增長的成熟度,但令人意外的是,一旦他們達到了這個階段,所有行業的獲益都是大致相似的。

Gurumurthy對此評論說:「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一旦你在數字化達到了成熟階段,你在價值和利潤率方面所獲得的收益,實際上在所有領域都是相似的——這一點讓我讓我感到驚訝,因為我原本以為科技公司受益最大,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清楚地表明,無論你所在什麼行業,都可以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增長並獲得回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谷歌啟動「機密計算」挑戰賽以提升雲安全性
微軟發布支持機器人應用的Windows Server IoT 2019

TAG:至頂網 |